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6个方面21个考核指标 “护航”北京生态涵养区时间: 2018-11-09信息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2018-11-08  作者: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 责编:qgy 宋璟

北京市生态涵养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城市的“大氧吧”和“后花园”,在北京城市空间布局中处于压轴的位置,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为推动生态涵养区深入落实功能定位,结合实际,近日北京市制定了《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期限为2019~2022年。在这4年间,北京市将在5个方面、通过16项政策措施力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11月5日,《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相关负责人对《实施意见》进行详细解读。《实施意见》指出,将对生态涵养区加大市级投资支持力度,逐步扩大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生态涵养区建设项目的范围和比例。并明确要求,各区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对突破生态保护红线、挤占生态保护空间、解决生态突出问题不力的,要严肃问责、终身追责。

《实施意见》包含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结对协作机制、加强干部人才保障、完善考评指标体系等5个方面、16项政策措施,还明确提出6个方面21个考核指标,其中体现生态环保、资源能源节约的指标14个,占总指标数的67%。

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各具特色

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巡视员王颖捷介绍,“北京市生态涵养区范围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和房山区的山区部分,土地面积11259.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8%;2017年常住人口266.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2.3%。”

具体来说,《实施意见》是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提升“四个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生态涵养区已经并将进一步在承担“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等首都功能项目、活动已经在生态涵养区加快布局。

同时,在王颖捷看来,它的出台还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也是重大的民生关切,同时是首都北京要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京华大地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北京经验。

据了解,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也是各具特色,门头沟区要挖掘整合历史村落资源,提升京西古道品牌,推动文化旅游康养和户外运动产业发展。平谷区要以筹办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为契机,推动特色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怀柔区要以怀柔科学城、雁栖湖国际会都建设为契机,推动绿色创新引领的高端科技文化发展。密云区要把保水作为首要责任,协同做好怀柔科学城建设,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延庆区要抓住筹办2019年北京世园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历史机遇,推动园艺产业和冰雪运动发展。房山区(山区)要统筹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资源,推动国际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昌平区(山区)要统筹历史文化和生态农业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产业发展。

“一个总体要求”与“三个关键词”

王颖捷表示,《实施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16项政策措施,可以用“一个总体要求、三个关键词”简要归纳其主要内容,也是亮点。“一个总体要求”包括:做好四个坚持、围绕两个功能组织、建设三个区。“三个关键词”包括:头等大事、不吃亏能受益、宜居宜业宜游绿色发展。

“一个总体要求”即统筹实施“两山三库五河”生态保护(“两山”指北部燕山、西部西山,“三库”指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五河”指东部泃河、北部潮白河、中部北运河、西部永定河、西南部拒马河)。

系统推进“一城两带多园”绿色发展(“一城”指怀柔科学城,“两带”指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多园”指中关村科技园区各区分园、雁栖湖国际会都、2019年北京世园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等功能园区和绿色产业园区)。

坚持一个总体要求,走出一条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将生态涵养区建设成为展现北京美丽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典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何为“头等大事”?“守护好绿水青山是生态涵养区的头等大事。”王颖捷解释,具体来说,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抑制开发建设的冲动和不顾条件的发展冲动,确保区域生态空间只增不减、土地开发强度只降不升。通过持续实施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一般制造业、低小散乱企业等将加快退出,生态涵养区将腾笼换鸟,实现更加节约集约高效高质量的发展。比如,怀柔区疏解腾退一般制造业企业,扩建101中学高中部,更好地服务怀柔科学城建设。

“不吃亏、能受益”就是“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吃亏”,保障好生态涵养区的基本权益和发展权益。具体来讲,就是让看山人、护林员、保水员,让符合功能定位的企业,让生态涵养区政府做生态涵养,通过各区结对协作、让生态涵养区“不吃亏、能受益”,同时也不能让干事创业的干部人才受委屈。

王颖捷举例说,比如,对从事节能技改的企业给予每吨标准煤600元(工业企业)或800元(非工业企业)的市级补助。对从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产业的企业予以鼓励支持,在绿色金融、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保障。

又如选派熟悉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的干部进入区级领导班子,选派生态涵养区优秀年轻干部到市级机关挂职,完善在生态涵养区工作的交流干部交通、住宿等方面保障措施,大力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等工作制度,通过相关举措激励干部安心基层、担当作为。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以前的功能分区,生态涵养区去掉了“发展”二字。王颖捷认为,这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不考核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绿色GDP,要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正是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基础。”

财政力度加码 结对优化

生态涵养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未来也有望渐渐得到补齐。王颖捷表示,“《实施意见》就是一个民生大礼包,包括一批生态(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交通(市郊铁路、浅山公路环线)、学校(每个区有高等学校)、医院(每个区有1所三级医院)、文化(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等项目和投入。”

值得关注的是,在资金方面要建立差异化支持标准,聚焦提升生态涵养区财政保障能力。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杰表示,生态涵养区在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其特殊的功能定位,牺牲了部分经济发展的机会,自身财政收入水平和增长能力有限。因此,北京市财政局在研究各项支持政策时,充分考虑生态涵养区自身保障能力较弱的现状,在全市统一政策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财政补助标准,安排生态涵养区最高补助比例。

韩杰举例说,如平原造林政策中,对生态涵养区绿化建设补助资金的比例达到100%,高于其他区50%~70%的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政策中,对生态涵养补助标准为年人均12元,高于其他区年人均8~10元的补助标准。通过制定差异化的补助标准、倾斜性的政策,扩大了生态涵养区的可统筹财力规模,做到了“不让保护生态环境的在财力上吃亏”。以延庆区为例,2017年,区级财政收入与可统筹财力支出比达到17.5,即:区级财政收入水平为1,通过市级转移支付的资金补助,支出水平可达到7.5倍。使生态涵养区不会过多受到区级有限财力的影响,为生态涵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此外,除了市级财政加码,《实施意见》还结合各区财力和发展特征,进一步优化调整结对关系,建立东城区—怀柔区、西城区—门头沟区、朝阳区—密云区、海淀区—延庆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平谷区、丰台区—房山区(山区)、顺义区—昌平区(山区)结对关系,完善结对协作机制,培育壮大生态涵养区各区主导功能和产业,对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1亿元,对房山区(山区)、昌平区(山区)的支持规模每年不低于0.5亿元,支持形式及规模由结对区自行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