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土地区所 > 学术成果
国土地区所

肖金成:科学认识城镇化,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时间: 2018-11-12信息来源:艾蒿公众号 2018年6月11日 作者:肖金成 责编:XHY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地区所研究员、原所长  肖金成

     听了几位专家的发言,受到很多启发。大家都认为推进城镇化很重要,关键是如何推进城镇化,即走一条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在城镇化问题上,确确实实存在很多误区,另外大家的认识可能不是很一致,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开这个会非常必要,针对这个问题,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中国城镇化道路一定要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国情有两点要高度重视:第一点是人口多,中国有 l3亿人口,而且农村人口多。我们很难照搬别国的模式,我们要搞城镇化,相当于一年把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都变成城镇人口,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第二点是适宜居住的地方少。我们国家只有l/3的国土是适宜人类居住的,欧洲几乎所有地方都比较适合人类居住。这两大特点决定了中国城市化和其他国家的道路应该是不一样的。2003年我们做过空间布局调整的研究,我们提出一个观点,未来中国人口要实现两个转移。后来我发展了一下,改为中国人口结构调整的两大趋势:第一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也就是城市化;第二是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向发达地区转移。第一个没有什么疑义,尤其但第二个很多人不太认同。“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这个理念,为什么呢?我们存在大面积的生态脆弱地区,这些生态脆弱地区虽然人口密度比较低,但是己远远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的人口要向外转移,实际上就是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明确地说,就是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地区转移。这就存在一个矛盾,东部地区人口本来就很密集,西部地区人口还要向东部地区转移。我认为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这是中国地理环境决定的,这是没有办法的。转移出来的人口到哪里去?实际上是城镇化道路选择问题。这么多人到哪里去,我们在这方面研究的比较少。从统计和预测数据来看,现在我国有l3亿人口,如果到人口高峰期,可能达到15亿人口,最少也会超过14.5亿。未来30年还将有近5亿人进入城市和城镇。所以说城市化道路还是非常漫长的,城市化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我们现在的农村人口还有7亿多,将近8亿,农村人口增长率比城市快,未来恐怕还得有l/3的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部分人如何转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农村l/3人口要出去,或者说l/3农村要消失。新农村如何建设呢?谁来建设呢?假如说未来1/3农村没人了,农村怎么建设,或者农村l/3人口出去了,他的宅基地、住房、基础设施都要被废弃掉。现在我们面临双重战略、双重基础设施,这对我们是巨大的挑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条路怎么走,我也有个非常大的疑问。城镇化速度在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减少,但据建设部张司长说农村建设用地没有减少。城市建设用地在增加,农村建设用地却没有减少,而且农民还在不断盖新房。我刚刚了解一个情况,有一个村庄有20户建了很漂亮的新楼房,但只有3户有人住,17户没有人住。就是说盖得起楼房的人没时间住,在农村居住的大部分人盖不起楼房。这是个特殊阶段,即进城的农民存在双重占地的问题。农村房子在不断翻新,农村占地不断增加,对原材料有大量需求,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我认为我们的繁荣背后蕴含着非常大的问题,走科学城镇化道路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前面几位专家讲的都非常对,科学地实现城市化是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如何科学地实现城镇化,最大问题是一亿二千万农民工在城市工作,而不能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为什么不能成为城市居民?存在着几大制约因素:第一是户籍制度。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但很多待遇、很多公共服务都不面向他们,这是制度因素。但这不是根本的因素,根本因素是什 么?我认为是他们的报酬太低。现在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很低,不足以养活他的老婆、孩子。农民工工作在城市,但他们的老婆孩子在农村,成为亦城亦乡的“两栖人”。很多企业给农民工的报酬很低,我认为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农民工的报酬不是按照必要劳动时间支付的,是按照低于必要劳动时间的标准支付的。马克思说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包括自身的消费、再教育和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现在城市农民工的报酬非常低,只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存,当然也有的农民工经过几年积累在农村盖了比较好的房子。盖房子的负面效应很大,第一占用了土地;第二带来了无效的支付,也就是建得了住不了;第三在城市挣钱,在农村消费,导致城市消费不足。表面上对欠发达地区有好处,事实上年轻时在城市工作,年龄大了又回 到农村,对农村造成更大的压力。所以,解决这部分人的城市化问题是我们近期的重要任务,这个问题应该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

    现在很多人提出农村工业化的观点,我非常忧虑。最近参加一个论坛,很多人发言,县域经济如何发展,就是农村工业化,每个农村都要非农化,我对这个倾向非常忧虑。我认为农民不能就地转移。我反对两个口号:一个叫农村工业化,一个叫农村城市化,宣传这两个口号实际上是对科学城镇化的一种冲击。我个人认为应提高城市和城镇产业的吸纳能力和人口的承载力。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把小城市发展成中等城市、把中等城市发展成大城市,这才是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