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区域前辈
区域前辈

怀念我国区域经济学奠基人陈栋生教授时间: 2017-12-08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作者:王 力 责编:qgy_admin

编者按:2017年9月22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陈栋生研究员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为了缅怀陈栋生教授,追思他的崇高品格和学术思想,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于9月22日上午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陈栋生研究员逝世一周年追思会”。陈栋生教授作为“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的首创者,为我国区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一生,是为优化中国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发展不懈求索的一生,是矢志不渝为国家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的一生。他不仅为学界留下了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也为后人留下了用脚做学问的治学精神。为了学习陈栋生教授的学术思想,践行他的学术精神,推动区域经济理论创新,我们特刊发一组纪念文章,以表达对陈老师的缅怀与纪念。


关键词:陈栋生;区域经济学奠基人;区域经济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7)06-0147-06
收稿日期:2017-09-29


    不知不觉,陈栋生教授去世已经整整一周年了。陈栋生教授是我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主要奠基人和推动者之一,同时也是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指导专家,是引领我进入经济学研究的老前辈,也是我在呼伦贝尔工作时的老领导。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深情地怀念陈栋生教授。
    陈栋生教授慈祥睿智、儒雅朴素,有一颗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他一生孜孜不倦治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探索新的学术思路,奠基了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他一生专注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他一生孜孜不倦教学,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的一生,是辛勤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一、陈栋生教授是我国区域经济学学科主要奠基人
    陈栋生教授用60多年时间研究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推动了中国区域经济学的兴起,为中国工业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学科理论做了奠基性的研究。1990年,他发起成立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并长期担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在他的组织带领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先后举办了十多届学术年会和专题研讨会,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1991年,他开辟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学科,创立了区域经济研究室,培养了一支梯队合理、业务精干的研究队伍,使工业经济研究所成为全国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阵地。1992年,他组织编写了《区域经济辞典》,该书至今仍是我国区域经济学唯一的一本专业工具书。1993年,他主编的《区域经济学》出版,这本书是国内区域经济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很多人正是从这本书里了解到什么是区域经济以及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陈栋生教授在主攻生产力布局学的同时,广泛参与了工业经济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活动,撰写了《工业布局与环境经济学》《中国地区经济结构研究》《经济布局的理论与实践》3本专著,主编了《中国产业布局研究》《中国地区产业政策研究》等多部著作,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等40余种辞书、高校教科书和著作的撰写,发表论文300余篇。他参加撰写的《中国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和《对“六五”时期建设和改革问题的回顾与思考》分别获孙冶方经济科学1986年度著作一等奖和论文一等奖,并曾先后应新加坡、日本有关方面邀请前往讲学。

    二、陈栋生教授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陈栋生教授也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的重大贡献者。1985年,他率先提出了东中西“三个地带”划分的理论和发展思路,完成了《“七五”和后十年(1990-2000年)中国生产力布局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的部分内容写进“七五”计划纲要。他较早从事工业布局、环境经济以及两者关系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他对工业布局和环境保护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工业布局与环境经济学》《我的空间经济观》《经济布局的理论与实践》等多部专著,这些理论成果对区域战略、区域规划、区域政策的制订起到了指导作用。他率先开创了西部大开发理论和政策研究。1995年,他发起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并任中心第一届主任,带领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西部开发问题,先后向中央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提交多份重要的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发表了《西部经济崛起之路》《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专著,许多成果获得国家或省部级表彰。此外,他较早对中部崛起、东北振兴、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做过专门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预见性、创新性的学术观点和政策主张。

    三、陈栋生教授引导我进入经济学研究领域
    1991年陈栋生教授曾经挂职出任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副盟长,组织中国社科院部分专家与当地干部用50天时间完成了《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为我国北疆25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勾画出发展蓝图,受到当地党政领导高度评价。《呼伦贝尔盟经济发展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1992年)一书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社科成果奖。1992年6月27日《内蒙古日报》以“呼伦贝尔,不会忘记他”为题对陈栋生教授的事迹做了专门性报道。我当时正在呼伦贝尔工作,有幸参与了课题研究,这是我与陈栋生教授第一次在一起工作,我深受熏陶,感受到陈老的大谋大略。可以说,陈栋生教授是我进入经济学研究的领路人。
    1992年,我跟随陈栋生教授去俄罗斯,对苏联解体后的制度变化和改革措施做了一次考察。陈老带领我们深入工厂、学校、农村、政府机关开展调查研究,对苏联解体后的经济情况做了深入考察,并曾就休克疗法的效果召开一次小范围座谈会。这是我作为陈栋生教授的下属与陈老的又一次近距离接触,他那深入实际的调研作风,使我深受影响。

    四、陈栋生教授是深受爱戴的工作站合作导师
    陈栋生教授是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导师,以他的渊博知识、丰富阅历和严谨作风指导一大批博士后开展认真、严肃、有成效的工作,对工作站发展帮助很大。他虽已届高龄、退休多年,但每次工作站举办论坛等活动都积极参加,不讲条件、不讲待遇,为工作站发展尽心尽力。他身上没有骄气,没有贵气,有的是满面春风的和气,有的是淡泊名利的书卷气。在他身上体现了老一辈学者的人格魅力。
    作为工作站执行站长,我能够深切体会广大博士后同学对陈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在许多博士后同学心中都珍藏着和陈老师相处的点点滴滴。比如,陈老师曾约一位博士后讨论出站报告。他在提交给他的报告初稿上做了许多折页,每一个折页里都有细密的批点和修改建议。然而在和博士后谈话时,陈老师却大大夸赞他报告的合理和出彩之处。这位博士后多次对我说,陈老师的这份慈爱、认真和严谨,让他受到深深的触动。我还听说许多同学出站后,在工作中遭遇困扰也会找陈老师倾诉,总能得到陈老师的同情、指点和鼓励。他是同学们信赖的恩师。

    五、陈栋生教授有丰富的治学经验与体会
    陈栋生教授经常与博士后分享自己的治学经验与体会。他说,一个学者必须做到“三结合——破万卷书、行万里路、拜八方师”与“五勤——勤走、勤看、勤思、勤写、勤说”。他认为,搞科研不多读书不行,但光啃书本也不行,必须同时深入社会实践,拜各方面的老师。他回忆起自己当年做助理研究员时,边工作边抓紧两方面的学习的经历:一是向共事的计划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二是加强专业理论学习,系统地钻研苏联生产布局学和经济地理学学者巴朗斯基、费根等人的著作。正是在学习过程中,他逐步认识到,“发现既有理论结论与实践矛盾,才是探索新思路、提出新思想的契机”“既要潜入水底,又要及时浮出水面”,跳出已有结论的窠臼,探索新路。他经常对博士后说,“作为我的学生,我不希望你们仅仅继承我的事业,即使你们把我的事业向前推进了一步,我也并不感到满足。如果某一天,当我的学生能站在我的对立面与我对话,并对我的学说提出质疑与批评时,那我才会真正为你们而骄傲。”陈栋生老师丝毫没有“留一手”的私心杂念,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巨大成就而以权威身份反对一切不同意见。在他那里,有的是对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殷殷期许,有的是希望中国区域经济学蒸蒸日上的求真精神,有的是希望中国区域战略和区域政策越来越好指导实践的务实情怀。博士后是一个高知群体,他们敬仰和爱戴陈老师这样的学人典范和师表!
    陈栋生教授离开我们一年了,他那慈祥、儒雅、睿智的形象却始终留在我的脑海里。我写下这篇文字,寄托我对陈栋生教授深深的怀念。
 
作者简介:王力,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特华博士后工作站执行站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北京 100836)。
(责任编辑:晓 力)

                                                                             责任编辑  qgy
专著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