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城镇经济
城镇经济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考虑的三个基本问题时间: 2018-03-10信息来源:郭 晓 鸣 作者:qgy_admin 责编:

编者按:2017年5月22—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许昌市人民政府协办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在郑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策略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本次会议是农业经济领域的一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对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刊特刊发研讨会部分成果,以飨读者。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7)06-0020-09 收稿日期:2017-08-07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一系列现实挑战在加剧,除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压力也在不断加大,这是现在并存的两大突出矛盾。受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的双向挤压,使得农业增收的困难加大,市场竞争力下降的矛盾趋于尖锐。农业增长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格局仍未根本扭转和农业资源环境遭到破坏依然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挑战。另一方面是我们需要关注两个深层次的制约:一是现有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由于主要受人口外部流动的影响,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农业出现兼业化和粗放化现象,现在“谁来种地”成为很多地方的突出矛盾,进而致使分散化、细碎化的小农不可避免地弱化甚至衰落,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改革任务。二是农业支持政策效率低。目前实行的大多数农业支持政策都是数量导向型的财政支持政策,主要向大型农业企业倾斜,对小农户是平均化的惠农补贴,这进一步放大了财政补贴总量不足的矛盾。

第二个问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改什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破解的基本难题是资源错配、供需脱节、市场扭曲,核心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无效供给,解决农业结构调整难和农民增收难的“双难”困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就是用制度创新来破解中国农业基础性矛盾的过程。我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改革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优化产业结构的改革。中国农产品区域结构、产品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都面临着优化提升的紧迫任务,但是不同区域普遍存在农业产业短期化、同构化恶性发展的问题,其背后都存在地方政府过度干预的深刻诱因,所以说结构性改革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调整问题,而是要对制度和政策层面进行优化与调整。这主要包含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改革、农业经营方式改革和农业投资体制改革等三个方面的关键性改革。二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改革。中国农业的高生产成本已经成为农业产业竞争力下降和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和融资成本不断上涨是最为突出的矛盾,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不断上升,是同普遍的土地粗放利用及撂荒面积不断增长同时并存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一个区域,规模不同的流转方式或者不同流转主体的土地流转价格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即使在生产条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下,政府实施的一些政策也会显著推高流转成本,比如政府要建立产业园、产业基地,给予入驻企业较大的产业补贴,这可能就会快速推高流转成本。同样的道理,人工成本过高不仅与劳动力不足有直接关系,而且与农村的生产服务体系严重滞后也有关系。农村融资成本的快速上涨则是农村金融和保险体系改革滞后的必然结果。三是补齐发展短板的改革。近年来,中国农业实现较快发展,但也存在几个发展短板。人力资源短缺全面显现是其一。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比城市更加突出,未富先老的矛盾非常尖锐,农业劳动力正在从老龄化向高龄化方向发展,这不仅带来了供给不足,推高农业人工成本,而且使老龄化的农村家庭选择了从过去的多种经营向单一经营退化的发展选择。中国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限制性在日趋加强是其二。在老龄化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以机械替代人工的需求就更加迫切,但是我们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的建设方式存在若干弊端,建设对象存在偏差,难以覆盖新的小规模的经营主体,同时现有的农田基本建设的高成本、低效率很难建立一个持续的管制机制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是其三。中国农业的发展不仅要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且必须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未来的农业发展必须要向绿色、健康、安全的高品质农业转型,但从现实来看,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依然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矛盾持续加剧。

第三个问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点在哪里?我认为有六个方面,一是要强化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分散的小农户经营不可能承担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政府部门应该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健全培育体系、建立资格制度和完善支持政策,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同时,还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服务主体多元化。二是要优化农业支持政策。政府部门不仅要更加精准地校准经营目标,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财政支农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瞄准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提高政策支持力度,而且要整合现有涉农政策,进一步规范涉农资金的使用方式。三是要调整粮食安全战略,保障粮食供给的基本安全,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底线。我认为中国粮食安全的压力在不断加大,粮食供求的弱平衡已经成为常态,而且现在以农户为主的分散化的粮食安全模式难以为继,所以在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上,关键是要及时调整粮食安全战略,以粮食优势产区为重点,以粮食专业大户、粮食生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主要依靠适度规模优势和机械替代人工的成本优势,实现区域化集中式的粮食安全模式创新。四是要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矛盾持续加剧是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重要挑战,必须探索建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制度化机制,重点是要拓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新的发展途径,实现保护与利用并重,兼顾优质农产品的产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优化农业生态功能的发展目标。五是要创新农田基本建设模式。农业生产条件的这种局限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瓶颈,重点是要合理调整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方面的目标取向。中国的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工成本上升后机械化扩张的紧迫需求,所以现在的紧迫任务是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作建立最重要的生产基础。同时,要调整农田基本建设的招投标制度,把现在适度规模的新型经营主体纳入到项目主体,让农民自主参与,建立村民自建的模式。六是要进一步深化关键性改革。虽然改革的任务很多,但是从激发内生动力的现实来看,两个方面的改革最为关键。一方面要破除妨碍农业要素、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体制障碍,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的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资源要素实现更高效率和更高效益的配置。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和保险制度改革,创新金融产品和保险产品,探索构建与农业高投入、高风险特征相适应的新的农业金融和农业保险制度。
 
作者简介:郭晓鸣,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成都 610072)。(责任编辑:张 子)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