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城镇经济
城镇经济

浙江块状经济刺激下的城镇发展模式探讨时间: 2015-09-11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wyg_admin 责编:


    浙江的块状经济,可以说是受到浙江私营经济影响后,在省内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一种产业集中、专业化极强的,同时又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群体的经济组织形式。因为块状经济往往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而往往又被称为区域特色经济。

  浙江的块状经济是伴随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而深入发展起来的。目前,由于块状经济在浙江省内“四处开花”,使之成了当前浙江经济中最明显而又最具特色的一大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对532种主要工业产品的调查中,浙江有56种由块状产业发展起来的特色产品产量在全国位居第一位,而居前十位的浙江块状产业还有336种。据一份较为精确的统计报告显示,到2001年为止,浙江的88个县市区已有85个形成了块状经济,其中产业超亿元的就有519个,在这519个区块中,产值在10-50亿元间的有118个,产值在50-100亿元间的有26个,超过100亿的有3个。而在这五百多个大区块中,有52个区域专业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都在30%以上。

  到目前为止,已有绍兴县的轻纺、温州市的皮革、乐清柳市的低压电器、苍南龙港的印刷业4个大块经济的年产值超过100亿元。2002年,浙江全省块状经济总产值为5993亿元,已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9%,五年间块状经济在工业总值中的比例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全省块状经济共涉及175个大小行业,比1997年增加了65个;涉及企业23.7万家,比1997年增加10.7万家。这说明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浙江经济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目前全省已有1/3的县市区的块状经济产值都占到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其中占到50—70%的有10个,占到70—90%的有12个,比例最高的萧山和苍南分别占到91.5%和93%。而今,义乌的小商品、海宁的皮革、嘉善的木材、嵊州的领带、浦江的水晶、绍兴的轻纺、玉环的阀门、平湖的服装、台州的摩托车、缝纫机以及温州的鞋、皮革、防风打火机、剃须刀、眼镜等这些县市型的块状经济,都形成了一个全国之最或世界之最。同时,在乐清柳市的低压电器、虹桥的电子元件、桐庐分水的制笔、桐乡濮院的羊毛衫、上虞崧厦的伞业、永嘉桥头的纽扣、平阳萧江的塑编、慈溪周巷的副食品、湖州织里的童装、诸暨山下湖的珍珠等镇域性的块状产地,也都成为了一个个全国之最或世界之最。这些,一定程度上成了浙江块状经济持久发展的源泉。

  在非公有制经济普遍发达的大环境下,块状经济的崛起可以说是近年浙江经济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县域性的块状以说都是浙江城镇化进程中的生力军。在义乌、苍南、平阳、永嘉等地出现的县级市赶超地级市或小城镇赶超县城的现象,则可以说是块状经济发展对于传统城镇行政体系的巨大冲击。

  近年来,当块状经济对浙江城镇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时,伴随着省内各项事业的发展,一些深受块状经济影响的城市与小城镇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突破了传统城市行政级别的藩篱、走向自由发展。其中,像县级市义乌超过所在的地级市金华的现象以及温州市内的乐清、永嘉、平阳、苍南等县市的小城镇超过县城或市区的现象,都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由块状经济引起的对传统城市行政体制的冲击现象。综合近年浙江块状经济与城镇化发展实际,在块状经济刺激下形成的相对独特的城镇发展模式有以下四种。

  一、温州模式:小城镇超赶县城模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温州那种率先发展非公经济、创建股份制的发展模式被经济学界称之为“温州模式”,但在城镇的发展模式上,温州也有一种小城镇超赶县城和市区的独特“温州模式”。温州的地域经济是一种个别中心城镇高度集中的模式,在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下,温州境内也出现了一批人口、产业高度集中的小城镇,如乐清的柳市、虹桥,永嘉的瓯北、桥头,平阳的鳌江、水头、萧江,瑞安的塘下、莘塍、飞云、马屿,苍南的龙港、金乡等。其中尤为突出的龙港、鳌江、瓯北、柳市4镇,其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都已超过了所在县市的县城和市区。而瑞安的塘下镇,虽然人口规模还少于市区的6个街道(原安阳镇),但在汽摩配产业的带动下,其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等多项指标已超过了市区。

  在温州各县市出现小城镇超赶县城或市区时,块状经济对其城镇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如乐清柳市的低压电器产业,总产值近200亿,从业人员达十余万人,由此也集聚了共约13万的外来人口,在柳市、北白象二镇合并之后,新柳市镇常住人口将达24万多,远超过市区所在乐成镇。苍南的龙港镇,其块状产业印刷业从业人口也有十余万,全镇的GDP即占全县GDP总量的45%,2000年人口普查时,其常住人口达27.3万,成为浙江乡镇中常住人口最多的一员,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经济规模、人均GDP等都远远超过县城灵溪镇。同样,在永嘉的瓯北镇,在全县人口流失近20万的前提下,瓯北的常住人口反倒比户籍人口多出了近6万,而且,在泵阀业的推动下,瓯北提到2005年城区发展到20平方公里和20万人,成为一个中等城市,而从1997年到2002年,瓯北工业总值占全县的比例已由38.6%提升到49.6%,形成一种高度集中的模式。

  城镇发展中的“温州模式”是在块状经济推动下形成的一种产业、人口高度集聚的城镇化模式,它普遍实现了县域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是中国小城镇发展中一种相当罕见的现象。它的长远发展将最终引起小城镇行政级别体制上的变革,对于当前的城镇行政格局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二、义乌模式:县级市超赶地级市模式

  作为一个建制历史仅16年的县级市,义乌在浙江各县市中创下了综合竞争力第一、第三产业比重第一、城市建成区第一、城市人口规模第一、外来人口数量第一、居民人均银行存款数量第一等多项全省之最。从1999年到2002年,义乌的户籍人口从66.06万增到67.64万,仅增加了1.58万,但全市暂住一个月以上的外来人口却从10.09万增加到44.44万,总数翻了两番多,到2004年9月,义乌的外来人口已经超过70万,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的县市之一。

  从1999年到2002年,金华市暂住一日以上的外来人口由29.36万增到78.74万,净增加48.38万,其中属于义乌增加的就有34.35万,占71%。同期,金华市区的户籍人口由89.73万增至91.98万,暂住一月以上的外来人口由8.12万增至11.04万,增加了不到3万,至2002年底,金华市区的外来人口还不及义乌的1/4。在金华市区户籍人口超出义乌近24万的前提下,金华市区的人口集聚力远远低于义乌市,其城市竞争力的差距凸现无遗。

  义乌是浙江块状经济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在全市的小商品业已形成6大批发市场、10万家商铺。2002年交易额达229亿,已形成了国际性的小商品基地。在这种产业高度集聚的基础上,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多与城市用地面积的需求使得义乌的城市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规划的限制。1984年时,当时的义乌县规划到2000年时,城市规模为8平方公里和10万人,但到年1990年时,义乌的城区规模已有7.8平方公里和9万人。于是1991年义乌又规划到2010年城市规模为20平方公里和20万人,但到1998年时,城市规模已经达到这个指标。此后义乌又不得不修改规划,将2010年的城市规模定为35平方公里和35万人,但在20世纪末浙江全省城镇的高速发展中,仅仅过了三年,到2001年时,义乌的城市规模已达36平方公里和43万人,远远超过1998年的规划。当前的义乌,已成了浙江省内仅次于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绍兴的第6大城市。义乌无论是城市规模、城市人口还是经济实力,都已超越了其所在的地级市金华,在脱离杭州、宁波等都市对其辐射的条件下,义乌也脱离了金华市区对之的带动与辐射,并形成对金华市区与周边县市的一种反辐射作用。至今义乌城区已然有近50万的常住人口,不久,还将打破原来规划到2010年城市发展为66平方公里和66万人口的限制,届时义乌城区人口将达到80万以上,从而对义乌的城市地位以及由金华地级市代管的格局提出新的挑战。

  三、诸暨模式:县域城镇多元繁荣模式

  诸暨市面积23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7万,2003年实现GDP232.78亿元,这三项指标就使之足以在浙江的县市中称得上一个大市、强市。目前,在诸暨全市已形成纺织、袜业、五金管业、贡缎、服装、珍珠、制鞋、螺帽、弹簧、充电灯、包装材料、建材、绣花这13大块状产业,2002年全市工业总值近600亿,其中83.6%就来自块状经济。目前市区的环保产业、店口镇的小五金、枫桥镇的衬衫、山下湖镇的珍珠、大唐的袜业、应店街镇与陶朱街道的贡缎、浣东街道的电脑绣花、次坞镇的纸箱、直埠镇的保暖鞋、牌头镇的蚊香、草塔镇的弹簧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许多还在国际、国内行业领域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中国珍珠之乡”的山下湖镇,是国内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加工、销售基地,其产量占全国的75%、世界的45%。市区的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已占据国内40%的市场份额,其中菲达公司的电除尘器、电力输送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大唐的袜子目前年产量近80亿双,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袜业生产销售基地,其产量占全国的65%,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店口镇已成为国内铜加工、制冷配件、汽摩配、新型建材等多个产品的生产基地,其中铝塑复合管件产量占了全国的70%,在万安、枫叶、盾安、海亮等集团的带动下,店口的五金产业年产值达133.4亿,其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诸暨小城镇首位;枫桥镇衬衫年产量达3300万件,西服年产量33万件,西裤年产量318万条,年销售收入16.1亿,自营出口1400万美元,这些成就,使得枫桥无可争议地成为国内最大的名牌衬衫产地,其衬衫产业已成为诸暨服装业的支柱;陶朱街道与应店街镇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贡缎产地,其产品占全国的80%,在非洲市场占有率达85%;此外,以塑料包装、纸箱包装为代表的包装行业也发展迅速,大东南集团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

  诸暨境内块状经济的强势发展,使其由昔日的绍兴穷县发展为今日的浙江强县,对其城镇化进程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块状经济发展带来城市急速扩张与人口集聚现象都相当明显。目前,诸暨已经有店口、大唐、山下湖、枫桥、次坞、牌头、草塔7镇进入浙江百强乡镇之列,这就足以说明诸暨市域的强镇多元发展的特征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使之最终形成浙江块状经济刺激下的一种独特城镇发展模式。

  四、苍南模式:个别强镇高度集中模式

  苍南是浙江各县市区中块状经济发展最为充分的一员,其块状经济占工业总值的比例达93%。目前,苍南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参茸集散地;灵溪镇是温州重要的塑编生产基地;龙港镇是全国最大的晴纶纺织市场和省内最大的印刷业基地;金乡镇是全国最大的徽章和标牌生产基地;钱库镇是国内重要的家庭纺织和塑模生产地;宜山镇是国内最大的再生腈纶生产地,苍南县的块状产业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对苍南的城镇化进程也产生过直接性的影响。

  在苍南全县的36个乡镇中,除了灵溪、龙港、宜山、金乡、钱库等5个块状经济强镇外,其余的各个乡镇基本上都是小乡镇和穷乡镇。按2000年人口普查的标准,苍南全县共有常住人口116.76万,比户籍人口净减少5.45万,但龙港、灵溪这两个大镇以占全县13.42%的面积占了全县33.9%的户籍人口、43.7%的常住人口和近70%的GDP,在全县人口流净失5.45万的同时,这两镇的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出了约9万,形成了一种中心城镇高度集中的模式,这种集中模式,在浙江省内是绝无仅有的,同样,在金乡、钱库、宜山这3个规模不大、但块状经济发展明显的强镇,它们以占全县6.45%的面积,占了全县14.75%的人口,人口集聚力度仍相当明显。而除此之外的苍南其余31个乡镇,它们占了全县80%以上的面积,却仅有全县约51%的户籍人口、约41%的常住人口以及不到全县1/7的GDP。在块状强镇高度集中的模式下,近年内,灵溪、龙港二镇的城镇人口都将发展到15万以上,金乡、钱库、宜山3镇人口都将发展到3万以上,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使城镇化布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园区建设、块状经济带动、行政区划调整、户籍制度改革,浙江城镇化水平处于连年攀升的状态,按人口普查标准,2000年时浙江的城镇化水平为48.7%,2003年时则升到53.0%。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城镇化已连续超过了新疆、内蒙古、吉林等省区,成为一个由城镇人口占主体的省份。而在浙江近年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块状经济对其发展可以说是产生过相当重要的战略影响。但浙江的块状经济在浙江各地广泛兴起的同时,也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经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考验,虽然当前浙江块状经济刺激下的城镇模式已经发展得较为成功,但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也相当多。因而,在促进浙江块状经济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中,注重把握产业发展方向,适时促进城镇人口集聚,是浙江块状经济刺激下城镇化取得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而可行的措施。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