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秋韵正浓 东北振兴再添新引擎时间: 2018-10-20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10月19日 作者:王彩娜 张征 责编:万山

 

编者按 金秋时节,东北这片“黑土地”迎来多重利好消息:9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沈抚新区被纳入国家级示范区发展平台;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东北三省,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为新时代东北振兴出谋划策、擘画方向;10月,沪哈大通道(一期)空域优化方案正式启用,一条北起黑龙江哈尔滨、南至长三角地区,全长3000多公里的空中大通道形成……在东北振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找准症结、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为实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不断积蓄新动能。

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东北振兴的故事在这个秋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9月25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考察东北三省,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为新时代东北振兴出谋划策、擘画方向。

“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东北振兴给出了明确定位和重要方法。

 在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背景下,东北多个城市或新区迎来战略新角色,比如沈抚新区。在2017年诞生之初,辽宁就寄予厚望,曾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建设沈抚新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县域经济一起,并列为辽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而今获批国家级改革创新示范区,则更被视为辽宁的新“增长极”。

催生新芽

东北大地,虽已秋韵渐浓,但白山黑水间,仍有新的芽苗吐露而出。

9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作为辽宁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之一,沈抚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改革创新示范区,即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翻开地图,沈抚新区的区位优势跃然纸上,位于沈阳市、抚顺市两个百万人口级大城市的区域交界处,规划范围171平方公里,地处东北亚中心腹地,是“一带一路”倡议中“中蒙俄”经济走廊上“辽满欧”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是中国东北通向世界的门户。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中明确,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将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和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因铁路而兴的哈尔滨,如今希望因航空再次腾飞,区域间互联互通的“空中快线”已架起。进入10月,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研究并提出的沪哈大通道(一期)空域优化方案正式启用,一条北起黑龙江哈尔滨、南至长三角地区,全长3000多公里的空中大通道形成。

沪哈大通道(一期)空域优化方案充分利用新辟的海上航线,有效分流京津冀南下的航班流;通过划设海上部分衔接航线,串联起东北地区现行航路航线和华东地区海上A326航路,开辟东北去往华东地区的“新出口”;优化整合沿线交通流走向,使原双向对飞的单一航路彻底实现“来去分开、隔离飞行”的大通道格局。该方案新辟航线2条,里程达650公里,增设及调整的班机航线走向154条,每日直接或间接影响航班约260班次。二期、三期优化方案计划于2020年推进完成,届时,“沪哈空中大通道”将向北延伸至中俄进出境点,向南延伸至东南沿海,构建起我国最长的海上通道。

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是国家确定的“十三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际航空枢纽。黑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海涛曾公开表示,将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和民航运输业发展作为黑龙江振兴发展的新动能加速器,将举全省之力推动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破竹之势

作为辽宁省直管的经济区,沈抚新区自去年4月份启动建设以来,成效斐然: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目前已统一了地域冠名、工商登记、土地管理等工作,且建立了统一的财税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精简内设机构,创新开发模式,利用社会资本搞建设。与此同时,沈抚新区对标前海新区、杭州湾新区、两江新区、苏州工业园等规划建设,探索东北“同城化”发展路径。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沈抚新区迎来一批“百亿级”基金落户,237户冠名“辽宁”的新企业落地,并已签订55个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360亿元,中公教育科教小镇、白沙岛金融生态小镇集群等重大项目已经启动。此外,以大数据、大健康、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功能磁材料、高端能源装备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布局正在推进,沈抚新区“产城一体化、发展绿色化、管理现代化”的格局开始形成。

新近披露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为新的“增长极”培育更添一把热火。多项政策利好随之而来,中央财政将积极研究通过财力补助等渠道加大对示范区的支持;示范区内战略新兴产业和企业创新能力项目建设将获得支持;辽宁省土地利用指标优先保障示范区合理用地需求,对示范区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单列。

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黄洋表示,争取到2022年,示范区管理体制基本理顺,重点领域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的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显著高于辽宁全省平均水平。新动能持续快速增长,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优化经济结构、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初步具备对辽宁省的引领示范作用。

到2035年,示范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国内一流水平的投资营商环境和创新驱动发展环境基本形成,转型升级内生动力机制基本建立,建成体制机制新、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高、营商环境好、生态环境优的示范区,形成对辽宁乃至东北强有力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跻身“国家队”,沈抚新区正吸引更多的“金凤凰”来栖。9月29日,恒大养生谷项目在沈抚新区举行奠基仪式,这也是沈抚新区获批国家改革创新示范区之后首个举行奠基仪式的百亿级项目,标志着沈抚新区“大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无独有偶。沈抚新区与澳大利亚德佛公司近日签约,将在沈抚新区投资兴建“天境”科技商贸综合体项目,总投资近百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沈抚新区“现代服务业+科技”的标杆项目,对于加快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沈抚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连茂君表示,拥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省级行政审批权限的沈抚新区是“辽宁特区”,机制特活、政策特惠、环境特好、服务特优,把“诚信”作为金字招牌,提供最优审批和特惠政策,为所有入区企业和项目打造管家式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生态圈。

拐点初现?

生长势如破竹的新芽,在经过寒冬的历练后,必将迎来春天,而今曙光微露。

近日,东北大学中国东北研究院发布的《2017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进程评价报告》显示,东北地区的“振兴指数”从2012年的44.92增长到2016年的49.79,增长了10.8%,“稳中有进”为东北全面振兴进程总体态势。

虽然东北地区的振兴指数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落后态势”正在减缓。2015年东北地区振兴指数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为4.04,2016年这一差距进一步缩小为3.80。辽宁省振兴指数稳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北平均水平,2016年达到56.3,较2012年增长了4.51。

其中,2015年东北地区振兴指数排名最低,仅高于西部地区,但在2016年有所改善,东北地区振兴指数在全国的排名都较2015年有所回升。从振兴指数看,通过与全国四大经济板块对比看,东北振兴进程的“拐点”初步显现,振兴指数逐步提升。

在振兴的过程中,东北地区亮点纷呈,比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现代农业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得分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和东南三省水平;在工业结构中,重化工调整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东南三省水平。在企态优化方面,东北三省在国企效率、民企规模、民企融资上得分都有所增长,其中民企融资和民企规模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创新创业方面,科技转化、技术产出和创业成效表现均好于上年同期水平。

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东北地区已深谙“组合拳”要义。

10月16日,吉林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明确,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优化金融环境,优化人才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坚持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减乘除”一起做,“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一起抓,加快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坚定不移推进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积极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加快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协同发展。要深入推进生态保护,坚决整治环境污染,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向农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全面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浙江对口合作,建设开放合作高地。要抓住脱贫攻坚这个关键性民生,统筹做好普惠性、热点性、兜底性、长远性民生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成果。

翘首以盼,东北的下一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