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适当降低增长预期有利于稳增长时间: 2018-11-13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11月13日  作者:王丽娟  责编:万山


“今后两年增长6.2%即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此后中速增长平台可能调整到5%—6%之间,或5%左右。中速增长平台形成后,根据国际经验,将可能持续10年乃至更长时间,从而为实现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打下稳定基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近日在北京大学中国财富管理论坛暨中国式财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仪式上这样预测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走势。

刘世锦在作题为《宏观经济走势与稳杠杆、稳预期》的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进入减速轨道,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刘世锦认为,增长阶段转换是新平台(中速增长)、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而非新周期。过去八年的速度回落用已有的周期理论都难以解释,是后发追赶型经济体“挤压式”增长的特有现象。而推动增长阶段转换的主要因素是终端需求和重要工业品出现历史需求峰值、人口和劳动力的总量与结构变化、资源环境约束边界临近这三方面。

刘世锦认为,事实上,适当降低增长预期有利于稳增长,应该纠正“速度高才是形势好”的观念。不仅政府要转变认识,还要引导社会舆论,调整决策方法。由过去的速度决定其他指标,转为质量指标决定速度,形成以就业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还可包括风险防控(杠杆率)、企业利润、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与此相适应的增长速度,才是合适的、可持续的,从长期看也是较高的增长速度。

在他看来,2018年前几个月终端需求出现季节性回升。但是随着治理地方隐形债务风险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明显放缓。不考虑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下半年也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速回落。

“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房地产、基建投资下行并寻找新的均衡点,中速增长平台将有一定幅度下移。此后,中国经济逐步进入终端需求趋稳,存货、生产性投资等成为波动主因,即大L型下边加小W型波动的状态,进而转入一个动能转换、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强的增长阶段。”刘世锦说道。

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扩大内需,拓展增长新动能,他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开放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市场,允许相互流动,优化资源配置,这其中的重点是土地制度改革。

二是加快农村居民城镇化进程,提供均等公共服务,促进这个群体的住房消费,进而带动其他消费,这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最具潜力的领域。

三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把支出重点转向医疗、养老、教育、社保、基础研究等短板领域,基建也要围绕这些领域优先展开。有些必要的基建项目可以后延,防止以后增长大幅下滑,继续推动国有资本用于充实社保基金。

四是加快推动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重点是石油天然气、电力、通信、铁路、金融等领域,放宽准入,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同时带动这些领域有效投资增长。

五是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重点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娱乐、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品牌品质消费,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扩大规模、提高质量。

进入中速平台后,高杠杆问题突出,刘世锦认为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金融结构都应依次调整。国际经验表明,杠杆变动具有长周期特征,降杠杆可能需要十年或更长时间。

他认为,高杠杆背后有复杂的体制、政策原因,比如追求过高增速的政绩评价体系,政府与国企的预算软约束,金融、房地产泡沫刺激的过度扩张,企业融资结构、治理结构的缺陷等。

他还认为,正确的或好的去杠杆应当是在稳杠杆、稳正常经营的同时,着力解决高杠杆背后的体制政策问题,由过度扩张模式转向稳健或谨慎经营模式,提升效率,逐步将杠杆率降低到一个合适水平。相反,如果只是力图在短期内把杠杆率指标降下来,不抓必要的改革,或者像有些地方那样过多采用行政手段降杠杆,很可能达不到政策初衷,事与愿违。

最后,他表示,降杠杆既是战略,也是艺术,要在深层改革与短期平衡、打破刚性兑付与避免大范围风险中找到平衡,对其长期性、复杂性应有足够准备。正确地稳杠杆、降杠杆,将为经济平稳转入中速平台、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