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应对复杂环境的关键是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时间: 2018-11-16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周子勋  责编:万山


 “愈是形势复杂,愈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面对当前复杂环境,中央高层近期不断强化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时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已定。从11月5日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11月13日开幕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再到11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央高层的讲话无不昭示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将成为中国新时代的主旋律、最强音。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总量较小、基础薄弱一跃发展成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比如遇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领域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一些领域风险挑战增大。

 面对中国经济前进中遇到的问题,破解的钥匙是推动对内改革再出发、对外开放再扩大。唯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方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诚如习近平主席近日在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从某种意义上说,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是坚定信心、稳定预期的“关键一招”。

 对内改革,关键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就提出了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基本改革思路,并且提出了300多项具体的改革任务。强调市场化,意味着中国要坚持搞市场经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里,中国要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的重要落脚点应在“市场经济”上。从国内来看,改革更多指中国正在进行的内部改革——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调整、“放管服”、财税体制改革等。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与国际市场规则更多接轨,更多地开放国内市场,更加重视知识产权问题,更加重视法治化,更加重视公平的营商环境等。

 对外开放,意味着中国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一定是在开放系统中。过去40年,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成功来自于对外开放,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中国被带进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系统之中,中国也因此深刻地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加入WTO17年以来,经济规模增长超过了700%。今后,中国发展还是要靠对外开放,尤其是中国现在面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要想扛过这段艰难时光,中国就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总之,在今年这个特殊时候,中国再度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的诚意和决心,展示改革开放是中国长期发展的战略方向,对于扭转在贸易摩擦阴云下的局面,在更加开放的框架下参与全球化、推动全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