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不断完善高质量的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六大体系时间: 2019-01-25信息来源:中国发展网 2019-01-25  作者:金贤东 记者刘丹阳 责编:qgy

1月24日,由中国发展网主办的“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经济新征程”主题年会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经济新征程”为主题,围绕我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特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区域发展趋势与营商环境建设、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等关键议题进行探讨。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司副司长金贤东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按照中央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开展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方案,不断完善高质量的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六大体系。

微信图片_20190125170245

会议现场  苗露/摄

上个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18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于2019年的经济工作思路进行了总体的部署。结合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工作实践,金贤东与大家交流了三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一是经济形势怎么看,二是今年工作怎么干,三是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怎么办。

一、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怎么看

关于2018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统计指标本周一刚刚发布,2018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喜事多,同样难事也多。面对外部挑战增多与国内矛盾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面对经济运行中的“两难”“多难”问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顶住重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完成。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宏观指标”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尽管经济形势很复杂,但我们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更加注重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相机调控,更加注重政策统筹协调,在调控政策作用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经济总量达900309亿元,增量近8万亿元,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创历史新高,达1361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第二,从“发展质量”看,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近几年,我们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政策效应释放,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的进展,突出表现为“三个优化”。一是产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在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2.2%,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较上年增长11.7%、8.1%,比整体工业增速高5.5、1.9个百分点。二是需求结构优化,主要表现在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支撑作用明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凸显,贡献率达到76.2%。同时,投资更加注重补短板、调结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进一步发挥,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6.1%、11.1%,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4.9%,显著高于投资整体增速。此外,货物进出口比上年增长9.7%,贸易总量首次超过30万亿元,我们的贸易伙伴更加多元。三是要素结构优化,主要表现在创新第一动力作用日益彰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成长,新能源汽车、光纤、智能电视产量大幅增长,人力资本素质持续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登记企业增长10.3%,平均每天新设1.84万户。

第三,从“收入效益”看,居民收入、企业效益总体较好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快于人均GDP增速,农村居民收支增速均快于城镇。实体企业效益较快增长。2018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8%。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在全年减税降费超过1.3万亿元的情况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2%,较好完成全年预期目标。

总的来看,2018年,我国经济发展无论是总量、结构还是质量、效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展望2019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仍将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外部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经济转型、动能转换和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发展动能弱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有“四个风险”需要关注。

第一,全球经济“见顶回落”的风险。全球经济虽有望延续增长,但经贸扩张势头可能放缓、金融市场脆弱性上升、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等多重挑战交汇,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风险因素增多,从近期运行走势看,美国经济出现见顶回落迹象,欧洲经济增长势头有所减缓,日本经济增长乏力,一些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经贸摩擦等外部压力不断加大,增长前景不容乐观,这些都会对我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带来不利影响。

第二,世界经贸格局失序的风险。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抬头明显,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取向,长期以来形成的全球治理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美将我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对我全方位遏制意图明显并呈长期化特征,给我国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带来较大影响。

第三,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外溢的风险。2015年12月以来美联储已经9次加息,今年仍有可能继续加息,欧元区已结束购债,不排除下半年经济走稳的情况下首次加息,全球利率中枢将进一步抬升,外溢效应将持续显现。目前,美国股票市场仍处于历史上的相对高位,不排除出现较大幅度回调的可能。部分新兴经济体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经济脆弱性较为明显,应对外部风险能力较弱,金融市场出现大幅震荡并向外传导风险的可能性加大。过去十余年间,美国、欧元区、日本和英国政府债务均大幅增涨,发达经济体经济杠杆率高企严重挤压宏观政策空间,金融系统潜在风险仍在积聚。

第四,处于升温态势中的局部地缘政治风险。美国加大对我战略围堵力度,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增加南海、台湾等涉华条款。伊朗问题重新发酵,美国撕毁伊核协议,并制裁与伊朗发生经贸往来的企业,可能扰动全球原油市场供应,造成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黄马甲”运动持续发展严重影响法国政治稳定。叙利亚问题、俄乌刻赤海峡事件还可能升温加剧,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矛盾可能再度激化。

从国内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转型、动能转换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不少挑战,包括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缓解实体经济困难的任务依然艰巨、重点难点改革任务仍需深化等。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依然较多。

一是支撑稳固。党的坚强领导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开展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成就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国民总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有9亿劳动力人口,其中超过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同时,不断丰富的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空间,这些都有利于应对复杂困难局面。

二是空间广阔。我国是第一人口大国,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崛起,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重大技术装备补短板等内涵式发展需求更为迫切,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断为国内市场发展拓展空间,新的市场增长点正在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国内市场具有增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持续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鲜明特点。

三是动力强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体系质量提升取得积极进展,这些都将有力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制约创新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陆续打通,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正在竞相迸发。同时,整合国际资源要素能力不断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同,坚持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占据着国际道义制高点,外部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总而言之,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既要看到有利因素,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又要看到困难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要全面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二、关于2019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对于今年经济工作重点,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作了全面部署,总的要求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我个人理解,要落实好这些要求,需要把握六个方面。

第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初步构建,今年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抓落实。所有的预期目标和工作,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这是最根本的导向和依据。后面我再作详细介绍。

第二,把握稳中求进这一工作总基调。特别是在政策方面,要强化协调配合,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宏观政策更加强调逆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定向调控、精准调控、相机调控,适时预调微调,增强政策前瞻性和灵活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结构性政策更加强调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成长。社会政策更加强调兜底保障功能。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同时,加强政策的统筹协调,完善已出台政策的具体配套措施,推动政策落细、落实,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治本之策。下一步要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八字方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管总的要求。所谓巩固,就是要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所谓增强,就是要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所谓提升,就是要提升产业链水平,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所谓畅通,就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第四,围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这一重点。我国有近14亿人的内需市场,有正在加快形成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消费持续扩大和升级的前景广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升级等领域补短板投资还大有可为,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一方面要满足消费需求,促进消费供给升级,更多释放消费潜力;另一方面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着眼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释放有效投资潜力。

第五,打好“三大攻坚战”这些重点战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打好脱贫攻坚战,重点是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工作加大力度,同时要统筹兼顾,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

第六,用好改革开放创新这些办法。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持续增强改革牵引作用,重点是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抓好改革举措的协同配套,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重点是推动制度型开放,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落实阿根廷中美元首会晤共识,推进中美经贸磋商。与此同时,深入落实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重点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不断增强创造力和竞争力。

与此同时,还要继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继续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关于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怎么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了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更通俗地说,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指引下,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概括起来,就是要“五个强化”,包括:一是强化指标导向,对照高质量发展内涵和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兼顾宏观和微观,涵盖总量、增量、结构等多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指标对各项工作的“指挥棒”作用。二是强化政策护航,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政策设计,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形成各方面政策协同配合、良性互动的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三是强化标准引领,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建立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标准引领。四是强化统计监测,逐步完善统计分类,健全统计监测制度,提升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准确反映高质量发展情况。五是强化评价考核,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健全分级分类的绩效评价制度,完善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

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们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下一步,要按照中央部署着力建设“六大体系”。一是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目标是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筑牢实体经济基础地位,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打造世界一流品牌。特别是,要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二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目标是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着力补齐产权制度短板,深化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资源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健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深入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三是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目标是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持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初次分配公平程度,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持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四是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目标是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着眼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完善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东中西部和东北这“四大板块”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战略的协同实施。引导资源要素流向农业农村,推进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理布局融合互促。五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目标是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努力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六是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目标是发展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有效管控各类风险。扩大进出口贸易,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削减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同时,要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用好。两者关系处理得好,经济发展就会“琴瑟和鸣”;处理不好,经济发展就会“孤掌难鸣”。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以上几个方面是个统一的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金贤东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共同开展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方案以及重点领域政策研究工作,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希望在座的朋友能够继续支持发展改革工作,给我们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