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城镇经济
宏观经济

谁将成为新的国家中心城市?时间: 2020-08-11信息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第11期) 作者: 王红茹 责编:万山

 

       截至2020年4月28日,我国已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以及后期扩充的成都、武汉、郑州、西安。

       从2010年首次提出“国家级中心城市”的概念,到2016年、2018年两次“扩军”,每次新增城市名单,都吸引了无数目光。5月16日,青岛市长孟凡利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青岛要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这段表述让沉静两年之久的“国家中心城市”再度回归人们视野。

       不只是青岛,此前呼声很高的南京、沈阳、青岛、哈尔滨、厦门、深圳、杭州、福州、合肥、乌鲁木齐等城市,也都在摩拳擦掌,角逐国家级中心城市。

       第10个国家中心城市会是谁?接下来还会有哪几个城市入围?

       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仍将以城市群为依托?

       目前我国9个中心城市分布情况是这样的:华北有北京和天津,华东有上海,华南有广州,西南地区有成都和重庆,中部地区有武汉和郑州,西北则有西安。东北地区尚未布局国家中心城市。

       记者注意到,这些国家中心城市背后,都有城市群做支撑。北京和天津背后是京津冀城市群,上海背后是长三角城市群,广州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成都重庆背后是成渝城市群,郑州背后是中原城市群,武汉背后是长江中游城市群,西安则有关中平原城市群作为依托。

        这种发展模式有规律可依。2018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发布,提出要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一个强大的城市群,是中心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没有城市群作为依托,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就发挥不出来。因此,国家中心城市首先是城市群的中心。无论从城市发展趋势,还是目前出台的文件政策,未来的城市竞争格局很明确就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也正是这样,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关注度也会日益升温。”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孙久文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

        如按城市群的逻辑,记者梳理发现,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核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南京、苏州、杭州等为核心)、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核心)、海峡西岸城市群(以福州、泉州、厦门、温州、汕头5大中心城市为核心)等几大城市群中的沈阳、南京、杭州、济南、青岛、厦门这些城市正在进行激烈的国家中心城市“争夺战”。

        多城“暗战”国家中心城市

        上述城市正不遗余力地争取国家中心城市。

        在辽中南城市群中,沈阳的积极性很高。2020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城市发展等级,加快推动沈阳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争取早日纳入国家中心城市体系。

        与沈阳形成竞争的是大连。大连是副省级城市、国务院计划单列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从城市等级来看,大连处在除直辖市外的第二级别,是沈阳最强有力竞争者。全国政协委员、大连市政协主席王启尧在去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就提出,“只有把大连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和东北振兴的经济特区,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潜力。”

        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目前只有上海一座国家中心城市,在这个城市群中,不乏杭州、南京、苏州、宁波、无锡等经济实力强的城市,其中,南京、杭州对争取国家级中心城市表现颇为积极。

        比如,南京早在2012年就提出争取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而杭州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领军城市、创新之城。早在2017年,浙江就提出,“大力实施都市区带动战略,支持杭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四大都市区在推进新型城市化中的引领作。”

        在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和青岛争夺国家中心城市分外激烈,似乎进入了一个“拉锯战”状态。在今年1月召开的山东省两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

        4月份,山东省公布16市2020年重点任务。济南向社会公布20项2020年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第2项就是国家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城市能级,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增强辐射引领作用。”而青岛的公开承诺事项中,则没有提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但在5月16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长孟凡利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青岛要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依据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青岛城市定位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通过近两年的发展,青岛经济社会又取得新进步,希望进一步明确青岛的国家中心城市地位。青岛市正在积极争取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济南也有变化。5月召开的济南两会,在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是“立足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发展地位”,并未提及国家中心城市。

        有研究机构力荐济南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在2019年9月21日举办的“国研智库新旧动能转换泉城论坛2019”上,《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专题成果正式发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对成果进行点评时说,济南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是时代赋予济南的重大课题,“符合规律、很有必要、事不宜迟、恰逢其时”。

        江西也在去年印发《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提出“支持南昌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长沙也不甘落后。湖南湘江新区3月6日回复市民关于《奥体中心和国博中心的建议》时指出,为落实长沙市“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目标,长沙已开展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从提升城市对外开放度、交通便捷度以及宜居品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方案。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国家中心城市“争夺战”上,至少已有9个城市加入竞争:山东的济南、青岛,长三角的杭州、南京,东北的沈阳、大连,中部的长沙,海西(海峡西岸)的厦门,以及江西南昌等。

        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有一定标准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最早在2005年由原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

        2010年,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首次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此后,国家中心城市共经历了3次扩容。

        “因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特殊的功能定位,在首批5个国家中心城市提出之后,差不多有5年多时间里,国家中心城市名单并未再做调整。”孙久文说。

        2016年5月,国家中心城市队伍开始第一次“扩容”。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成为西部内陆地区城市开发的高地。

        同年12月份,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规划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数量增至8个。

        国家中心城市名单最近一次调整是在2018年2月,《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发布,明确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西安也由此成为全国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至此,已经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9座城市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集中了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国家中心城市要发挥的职能主要是在完成国家战略的过程中起到支撑、服务、辐射、带动等作用。能不能入选国家中心城市,主要看城市职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沈家文认为,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具有五大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产业集群功能、物流枢纽功能、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

        入选国家中心城市有一定标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李迅此前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一类测算指标,不是按照数量来分配的,也不是说各个城市申报就可以的。在测算中会综合评估城市的各方面条件,比如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国际化程度、综合交通能力等。有一些细化的指标,比如全球500强企业总部数量;对外开放平台,如自由贸易区、国家级新区等数量;国际科技创新基地、新型产业总部基地等数量;航空、航运、轨道交通的建设情况、吞吐能力;国家级会展中心、博物馆、展览馆等建设情况;国外领事机构、国际组织设立办事处数量等等。”

        “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城市本身的定位和功能,它是不是区域中心城市,是不是高等级城市群内的核心城市。”李迅说。

    孙久文也认为,国家中心城市得满足一些条件,比如重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央企地区总部所在地、主要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其指港口和国际航空港)、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等。

        国家中心城市含金量几何

        那么多城市争国家中心城市这顶“帽子”,足见其潜在的含金量一定不小。

        对比郑州和西安这两座城市近两年的经济总量,结果一目了然。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郑州市地区GDP完成10143.3亿元,比上年增长8.1%,迈入GDP万亿俱乐部行列;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6位。2019年完成生产总值11589.7亿元,比上年增长6.5%。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5位,排名比2018年前移1位。

        西安的表现也可圈可点。2018年西安GDP达到8349.86亿元,跨越了8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8.2%,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2019年西安GDP达9321.19亿元,同比增长7%。

        “国家中心城市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国际化和现代化的水平。一个城市拥有国家中心城市的‘帽子’,会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沈家文表示,“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大多数产业具有集聚效应,尤其是金融、信息、科研等,具有向中心城市集聚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