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市场机制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朱敏 作者:admin 责编:

    市场机制要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建设一个能够为市场机制提供支持的法治环境。没有这样的制度平台,就难以摆脱公权不彰、规则扭曲、秩序紊乱、官民关系紧张的状态,难以使经济和社会生活进入和谐稳定的正轨。 
   
    众所周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基本经济制度。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并创造了国民经济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从此,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并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然而,世易时移,在经济危机、周期性、结构性调整三重因素的影响下,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急剧下滑。与此同时,许多原本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性问题开始显性化,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经济危机及公平性问题等。许多人不免产生疑问:市场经济是否已经时过境迁、不适应目前形势发展需要了?事实上,引发上述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而非市场机制本身;我国经济二次腾飞急需的是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通过制度创新克服市场失灵,而非否定市场机制回归过去的计划经济。
    一、市场机制是目前为止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机制主要通过价格信号调节商品供需,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各种产品和资源的相对价格,是一个全息的参数,反映出全社会对这种产品的相对稀缺程度。经济主体依据价格信息做出投资或撤资决策,所需要的成本最低。市场使每个竞争主体都能够公平地参与竞争,同时受到市场法则的约束,另外各经济主体做出决策受到自己的产权约束。他们要为自己的投资决策负责,承担风险,享受收益。因此市场经济能够节约交易成本,比计划经济更加有效率,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以上理论和观点。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中国简直就是两重天,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我们的经济摆脱了紧缺的束缚,原先的几乎所有物品奇缺的景象在经济体制改革若干年后就出现了过剩,这一切都得益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现在,我国政府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解决医疗难、上学贵及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等问题,这些都为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提供了条件。如果没有经济的高效率和快速发展,那么我们所谓的实现社会公正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富裕也就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尽管市场经济本身也不完美,但它是目前为止最为有效的配置资源方式,舍此别无其他更好的经济制度。
    二、市场机制并非天然完美,也存在缺陷和不足
    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是需要一系列其他制度支撑的,特别是公正、透明的法治体系,没有这种支撑,市场经济就会陷入混乱与腐败之中。市场经济中的主体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会导致社会大众需要的、而没有经济效益的公共产品的缺失,或者在某些领域形成垄断、价格畸高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此外,经济危机、市场公平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等都是市场机制的副产品。
    1.市场经济的经济危机问题。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中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其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危害都极为巨大,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之一。社会资本的增多对全社会所有行业盈利都是一种打压之势,而这种打压之势是伴随着人们的劳动不断加深的。当资本增长到社会生产的风险预期高于盈利预期时,也就是当资本在社会生产领域陷入盈利困境的时候,或许这时经济危机的表征还没有显现,但爆发的阀门已经开启了。因为资本的天性就是为了牟利,牟利的天性促使资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继续投入到社会生产之中,继续打压全社会生产的利润,于是就发生了马克思那时以生产过剩为表征的经济危机,凯恩斯则称之为有效需求不足;二是进入虚拟经济领域,也就是进入股票、期货、债券等金融市场领域进行所谓的博傻游戏,于是最终就发生了1929年和现在以次贷危机为表征和开端的经济危机。因此,市场经济特有的经济危机无论是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其根源都是因为其结构性问题,即社会资本的扩张与资本牟利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造成的。
    2.市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问题。市场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民创造社会财富的热情。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保持原有行政权力体系的条件下从上到下推进的,在利益结构大调整的过程中,某些拥有行政权力的人往往有方便的条件利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如果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民主制度和法治体系,抵制权力资本的能力就会强得多。反之,在行政权力主导下,一个国家虽然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取得某种程度的经济成就,但终究会因为法治不行而落入坏的市场经济。政府官员的行为缺乏规范和约束,导致权力的滥用、腐败和社会不公;政策的随意性增大了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导致经济活动缺乏效率;公民的基本权益缺乏保障,公民缺乏安全感和从事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使经济缺乏长期的活力。如何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优势,建立一个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为公平、合理的市场机制,从而超越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责任。
    3.贫富悬殊问题。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产生贫富分化,而中国的贫富悬殊问题不仅表现为国民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而且还表现出城乡收入、地区收入和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等特点。中国公款消费规模庞大,公款吃喝玩乐、公车消费和公费的国内外旅游,每年加起来已经超过1万亿元,占到年财政收入的1/6以上。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一般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一部分人依靠官商勾结和滥用政府机构权力、通过偷抢蚕食全民资产实现快速致富,这对于市场经济的充分发育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非常不利的。
    4.法治缺失问题。当今世界,宣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占了绝对多数,但是建立起规范的市场经济的国家并不多。许多国家仍然在无规范的、由权力支配的市场经济的陷阱中挣扎。对我国而言,如果单纯地继续坚持原有的市场化改革路径,必然遭受到和西方发达国家同样的经济发展困境。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正、透明的游戏规则之上的,即法治的市场经济。但在我国实际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建立法治的进度还比较迟缓,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公权不彰、社会失范、腐败蔓延等情况使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威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政府承诺与国际规范接轨,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进行运作,如果在国内不实行法治,就无法实现这种接轨,从而引起种种国际纠纷。所谓“法治”,是一种源于古代、到近代才逐步完备起来的治理制度安排,它的最基本的内容,是符合于公认基本正义的法律的统治。这样的法律在社会中占有支配地位,任何人不能超越其上。当前,许多官员不把自己放在受“法”所“治”的地位上,严格地依法行政,却把法律看作贯彻自己的意志的一种手段和工具,甚至完全撇开了法律的规定,用不为公众知晓的“内部文件”、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政策规定”乃至“首长指示”来进行治理,甚至以此来牟取私利,严重践踏了市场机制,影响了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市场机制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从基本经济制度而言,尽管市场机制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但它却是目前为止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我们还无法找出另外一种更先进的经济制度来替代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克服市场失灵,努力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减少和消除政府对资源配置和商品价格形成的行政干预,使市场机制有可能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把计划经济时期的全能型政府改造成为专注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型政府。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来实现的,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必须建立在灵敏、高效的价格体系之上。这就要求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大量减轻政府部门干预经济活动的程度,放松对产业、企业的各种管制措施,使民间投资在市场准入、融资、经营环境等方面的改善中得到发展,并真正推进行政垄断部门的市场化改革,让民间投资有更多的空间,促进竞争性市场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放开价格管制,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
    而从根本上说,市场机制要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建设一个能够为市场机制提供支持的法治环境。没有这样的制度平台,就难以摆脱公权不彰、规则扭曲、秩序紊乱、官民关系紧张的状态,难以使经济和社会生活进入和谐稳定的正轨。要通过法治切实保证公民的基本权益,包括财产权、生命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和言论自由,切实保证政府在执行自己的职能时遵守法定程序,防止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以国家利益的名义侵犯公民的基本权益。市场经济的活力来源于每一个公民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否充分发挥又取决于他们的基本权益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法律保护。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