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中国对外资吸引力依然很大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任建华 杨益波 作者:admin 责编: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市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变了没有?出席中国开放论坛的企业家和学者认为——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对于外资的吸引力还有多大?”6月6日下午,第三届中国开放论坛产业峰会的上半节“外商投资方式与中国产业调整及振兴”单元,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马洪涛首先提出了一道选择题,请参加讨论的学者和企业家作答。

在“显著增强了”、“某些方面减少了”、“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三个答案里,在场嘉宾没有达成共识。

“最近,我在上海开了两个会,一个是IBM开了个800人的全球大会,准备下一步在中国推进智慧城的项目。还有一个是通用电气,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10周年,下一步准备在中国扩大研发。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我感觉,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投资环境,应该说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了。”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的选择是,中国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了”。

他认为,当下是从民族产业走向全球产业的时代,产业发展需要资本、技术、人才、原料等资源,要在全球范围统一获取,产业链也在全球范围各个环节重新布局。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产业要发展,必须融入全球产业系统,而不能仅仅自力更生、自成体系,下一步中国投资环境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加强。

而中央党校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为民的回答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在某些方面减少了”。他指的是当前中国在对内改革和体制构建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停滞甚至后退的迹象。

“问我中国的吸引力到底如何,回答是肯定的。尽管我们觉得还有一些风险存在,比如说员工的成本,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成本都在增加。如果人民币再升值的话,中国对周边很多国家的竞争力恐怕就会打折扣。

但中国的吸引力主要是在于市场,而不是在于成本。中国对于包括塔塔在内的大多数跨国公司来讲,都是最有吸引力的。”印度工商业巨头塔塔集团的中国区总裁詹宏钰说。

“现在很多人有一个观念,就是总盯着西方看——欧美日,对欧美日以外的公司关注比较少。实际上欧美日以外也有很多有竞争力、成长迅速的企业。”詹宏钰提醒说,在提到吸引外资时,要更多注意来自新兴市场的公司。

作为宁波的本土企业,以服装起家的杉杉集团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就跟国外的品牌合资合作,如今旗下已拥有19个国际品牌。在杉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郑永刚看来,企业与外资品牌、技术全面合作,会带来企业的升级。有人问我,中国的服装品牌什么时候能走向国际?我的回答非常简单,首先我们不能跨过与世界名牌的合资合作这一步。你能够参与设计、参与运营世界品牌之后,才有可能让民族品牌进入国际市场。没有这一步,只能是喊口号。

郑永刚说,今天,日本五大商社跟中国企业全面合作的只有我一个,那是经历了20年,从小的合作开始,直到今天,我们合资是去年2月份。我们也算是中国500强的企业,但在技术、品牌、管理上,跟世界500强差了很多。如果我们靠自己摸索,也许再有20年也追赶不上。所以合资合作对我们杉杉集团来讲,有无限的好处。

对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同为大型跨国企业的戴姆勒东北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洁、沃尔玛中国公司事务高级总监廖红晖,以及中小企业的代表绿盛(澳大利亚)控股集团董事长林东的看法相近,他们甚至认为应该有第四个答案,就是“持续地增强了”。

李洁认为,中国汽车行业从改革开放之前,只有产业链条当中比较单一的片断,发展到如今产业链基本完整这样一个格局,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引进外资。

廖红晖结合沃尔玛的经验说,从过去到现在,中国在引进外资方面是增强的,特别金融危机之后,仍然体现出强劲增强的态势。

从澳洲回中国投资的林东说,以前国外投资者对中国不了解、小心谨慎,直到大部分投资者从中国赚到了钱,再加上中国政府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国外对中国的投资大量增加,这说明中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在持续增加。

中央党校教授、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为民在为峰会坐总结发言时建议,尽管我国对外资具有很大吸引力,但也要注重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避免出现各地在招商引资中过度竞争的状态;第二,要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对待引进外资、发展民营经济这些问题;第三,政府要着力完成自身转型,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要具备能够有效充分地保护财产权利、维护市场秩序和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