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环境经济
环境经济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世界级城市群时间: 2018-12-21信息来源:《 中国城市报 》( 2018年12月17日 第 14 版) 作者:■陆小成 责编:万山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其中,长三角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京津冀城市群已经在国家层面整体定位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世界级城市群对创新资源与全球市场的有效整合,使之成为最具经济活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空间经济体,形成对全球经济的引领。但对世界级城市群而言,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增加了水资源压力,城市规模扩大增加了城市的资源能源和自然环境压力,引发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构建高质量的世界级城市群,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当属第一要务。

  以低碳创新为引擎,实现绿色经济增长

  构建绿色低碳的世界级城市群,要改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要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特别是要加强面向绿色低碳的技术创新驱动。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引擎,实现新的供给与需求的均衡,不断降低能耗和污染水平,实现绿色经济增长。以低碳技术创新为引擎,降低污染排放强度,提

  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扩大有效供给,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抑制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供给需求。加快低碳绿色能源开发与利用,不断提高低碳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低碳能源转型,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强度。 

  此外,还要培育绿色发展的市场内生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改善的内在活力,以生态环境为重要约束条件促进企业转型,加强产业低碳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升级,实行城市群的绿色经济增长。

  以低碳政策为保障,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构建绿色低碳的世界级城市群,离不开从中央到地方的低碳政策保障,特别是城市群之间跨区域政府间的政策互动与合作,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实现城市群的绿色低碳发展。要坚决破除城市群各地区之间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城市群协调发展新机制。

  一是城市群各级政府部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正确处理绿色低碳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要建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五位一体政绩考核体系。二是城市群各级政府要完善鼓励低碳消费的相关政策,对生产绿色低碳产品的企业给予必要的税收减免和政策支持。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成本,引导和鼓励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低碳市场的形成。三是建立跨区域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城市群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制度和预警机制,建立和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环境税收制度、碳交易机制等。

  以低碳组织为支撑,构建多元社会参与机制

  世界级城市群涉及到的主体更多,仅靠政府单一力量很难推动,必须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特别是要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第三方力量的积极参与。 

  一是要高度重视社会组织作为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低碳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桥梁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充分引导、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到城市群绿色低碳发展之中。二是要完善绿色低碳教育与公众参与制度,依托高校、研究机构等举办各类生态文明建设的学术研讨和社会活动,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三是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社会统筹协调机制。统筹协调社会资本、社会组织、社会群众等力量,实现跨区域、全流域治理,共建“绿色生态廊道”,促进城市群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群的生态承载力。四是要构建生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低碳、生态、绿色、适度的生态产品,积极推进绿色消费革命。

  以生态建设为抓手,拓展绿色低碳城市空间

  世界级城市群规模大、人口众多,生态承载力压力大。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特别是城市工业用地、建筑用地等需求不断膨胀,严重挤压力生态用地。因此,构建绿色低碳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更加严守生态红线,加强生态建设,拓展生态空间。和谐宜居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人民群众环境正义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更要增加低碳产品等的有效供给。 

  园林绿化是低碳产品供给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的指导思想,对城市群园林绿化及绿地建设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制定高标准、高规格的城市群园林绿化的建设规划,加强跨域生态空间规划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和海绵城市,从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多领域构建城市群生态综合体。要不断加强城市群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美化综合效益,全面推进城市群生态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建国际一流、绿色低碳的世界级城市群。

  (作者系北京市社科院市情调研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北京世界城市研究基地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