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我国未来经济高增长地区和重要潜力增长区研究时间: 2018-02-14信息来源:艾蒿书院公众号  作者:肖金成 欧阳慧 责编:qgy_admin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增长地区是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都市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圈以及以京津为核心的京津冀都市圈。三大都市圈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三大都市圈快速度的发展、高效益的经济运行、较深入的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范围最广和程度最深的经济区,引导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我国良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更多的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的地区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高速增长地区,它们将引导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为此,我们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增长地区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据此提出了确定我国重要潜力增长区的设想和建议。
 
    一、我国未来经济高增长地区的提出及其意义
    所谓未来经济高增长地区是指在我国未来十至二十年内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最终能聚集大量人口与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地区。对于这样的地区,未来发展的重点是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成熟的区域一体化市场,如一体化的资本市场、消费品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产权市场、旅游市场,构筑未来高增长区内的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通过区域内以交通为核心的基础设施网络的构筑,引导城乡建设、产业布局和要素流动。根据我们的研究,具备这种发展条件的地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⑴人口密度与城镇密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⑵在现阶段,必须至少具备一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特大中心城市;
    ⑶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
    ⑷一些战略性资源,如土地、水不严重缺乏的地区,至少这些资源不会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我国未来高增长地区的提出是适应我国人口集聚化发展的需要,缓解我国日益突出的人均收入差距。我国人口众多,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而从我国的地形、气候、环境等条件来看,我国较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却不多。特别是我国实行工业化以来,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已导致许多地方的人口承载力下降,在这些人口低承载力的地方从事经济活动,往往是低效益的,甚至得不偿失。因此,在这些地方应尽量减少人类的活动,以维系生态的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我国还存在一些高人口容量的地方,各种发展条件较好,人口与经济应相对地集聚在一起,但集聚经济还没有形成。根据上述现实生产、生活条件,我国应走人口集聚化发展的道路。应选择发展条件较好以及人口、经济容量还很大的几个区域即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地区作为未来重点发展区域,以更好地引导我国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这些地区流动,进而缓解我国日益突出的人均收入差距。
 
    二、我国未来经济高增长地区的分析预测
    珠三角 、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国土面积30.97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3.23%,却集聚了14.43%的全国人口,创造了35.47%的GDP,实现了40.18%的地方财政收入、71.67%的外贸出口以及67.79%的实际利用外资(参见表1),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撑力量,并带动了我国其他地区的发展。长三角对我国沿长江地区、陇海线沿线地区,珠三角对华南经济圈,北京对华北、东北都具有较明显的经济带动作用。
    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圈虽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地区,但从这些地区的发展状况与政策引导来看,这些积蓄了雄厚实力的地区将具有良好的继续增长潜能,因此将继续成为我国未来经济高增长地区。
    从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现状来看,我国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山东、湖南、湖北、四川、重庆、陕西、河南、安徽与东北地区,因此我国未来高增长地区的选择也应在这些地区内。在这些地区基本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闽东南、辽中南、渝蓉地区、江汉平原、湘中地区、中原地区、关中地区、松嫩平原等城镇相对密集地区,并且这些地区现都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也呈上升的势头(见表2)。松嫩平原地区人口仅564.3万,且气候相对恶劣,人口向此地区集聚难度较大,不易形成都市连绵区;湘中地区经济实力、区位条件明显次于与之相邻的武鄂黄九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区域受这些地区的经济辐射较明显,将产生一定的区域内各城市的空间分异,不易形成内部各城市联系紧密的都市连绵区;关中地区,虽然拥有西安这种实力较强的城市以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等优越条件,但水资源缺乏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即使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2000年缺水已超过20%,而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通过其它途径(如调水)将会降低经济竞争力,因此该地区都市连绵区难以形成。
 
   表  我国部分城镇相对密集地区经济与人口集聚情况
 
区域 主要中心城市 面积 人口 GDP 人口密度
    (km2) (万人) (亿元) (人/ km2)
山东半岛 青岛、济南 59700 3980.7 6228.72 666.78
辽中南 沈阳、大连、抚顺、本溪、鞍山 64500 2670.94 3671 414.1
闽东南 福州、厦门、泉州、漳州 40600 2138.1 3226.1 526.63
湘中地区 长沙、珠洲、湘潭 28096 1239.68 1289 441.23
渝蓉地区 成都、重庆、绵阳、自贡、内江 97440 5409.72 3293.58 555.18
关中地区 西安、咸阳、宝鸡 55200 2085 1359.87 377.72
中原地区 郑州、洛阳、开封 47112 3042 2437.28 645.7
松嫩平原 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 118936 564.3 2499.2 47.45
武鄂黄九地区 武汉、鄂州、黄石、九江 69667.67 3091.11 2679.69 443.69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2001年、2002年的统计年鉴整理。
 
    综合以上分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闽东南、辽中南、渝蓉地区、武鄂黄九地区、中原地区等城镇相对密集地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高增长地区。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地区包括我国的上海、南京、宁波、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区域总面积97521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8086.63万人。它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2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6.64%的GDP,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
    ——京津冀地区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保定、沧州、廊坊、张家口、承德。区域总面积为182451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9%;2001年人口为7215万人、GDP9751.47亿元,分别占全国的5.65%、10.16%。该区域是我国北方最大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业密集区、重工业与新兴产业基地。
    ——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即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肇庆与惠州等九市,区域总面积为28542平方公里,约为全国的3%,而2001年的人口与GDP却分别为全国的2.8%与8%,是我国最为发达、人口与经济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的珠江东岸电子资讯产业走廊、以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的珠江中部产业带以及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珠江西部产业带,都市连绵区基本成型。
    ——山东半岛地区
    山东半岛地区,包括日照、东营、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等八个地市组成,土地面积为59700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38.82%,2001年人口3980.7万人、GDP6228.72亿元,分别占山东省的44.03%、65.99%,是山东省经济核心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地区主要以电力、纺织、纺织、煤炭采选等传统产业为主。
    ——闽东南地区
    闽东南地区,是由福州地区、莆田地区、泉州地区、厦门地区及漳州地区等 5个地区组成的,土地面积为41405平方公里,占福建省土地面积的33.86%;2001年人口、GDP分别为2138.08万人与3501.68亿元,是福建省的经济重心、经济核心和经济最活跃地区。
    ——辽中南地区
    辽中南地区是指包括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辽阳、铁岭九个地级以上城市,地处辽宁省中部,区域面积占辽宁省45%,人口占辽宁省57%,国内生产总值占辽宁省58%的国家经济较发达地区。
    ——渝蓉地区
    这里的渝蓉地区,区域范围包括,重庆市的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双桥、渝北、巴南11个区,江津、合川、永川三个市,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壁山6个县和四川的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自贡市、泸州市、资阳市、内江市,总面积为97440平方公里,总人口5409.72万人,是我国西部地区人口与城镇数量最密集区域,也是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区域。
    ——武鄂黄九地区
    武鄂黄九地区,包括武汉周边地区(孝感、黄冈、咸宁)以及武汉—九江沿江地区,其中武汉——九江沿江地区西起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湖北省武汉市,沿长江东至江西省九江市,中间包括沿江的湖北省鄂州市、黄石市、大冶市、武穴市和江西省瑞昌市。该地区除武汉市为省会城市外,孝感、黄冈、咸宁、鄂州、黄石、九江六市为省辖地级市,区域总面积为69667.67平方公里。
    ——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即中原城市群,以郑州市为中心,由郑州、洛阳、焦作、新乡、开封、许昌、平顶山7市组成,区域内城市相对集中,距郑州最近的开封仅70公里,最远的洛阳125公里。面积为54208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为352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733亿元。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科教水平较高,是河南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但同时也存在核心城市辐射力弱,区域内经济建设粗放发展的不足。
  
    三、以高增长地区为核心,确定我国重要潜力增长区
    之所以确定重要潜力增长区,是基于我国各地区发展条件的差异性(如地形条件等)以及可利用的建设用地不多的现实情况,而在未来的生产力布局中不得不考虑采取人口集中化、经济活动集聚化战略,即选择重要潜力增长区作为未来人类经济活动的重点区域,以逐步调整我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格局,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根据上述要求,可将重要潜力增长区定义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全国意义以及省级意义的将集聚大量人口与经济活动的高密度地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将我国的重要潜力增长区分为三类:跨省国家意义的重要潜力增长区、省内国家意义的重要潜力增长区、省内重要潜力增长区。
    (一)跨省具有国家意义的重要潜力增长区
    根据我国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分布与发展潜力的判断,我们建议确定以下五大跨省具有国家意义的重要潜力增长区,这些地区由于跨省域,各省之间难以有效协调,需要组织高层次的国家级协调机构,从而有利于该地域的培育与发展。
    1、沪苏浙地区
    沪苏浙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长三角地区是本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其辐射的半径和范围将不断扩大。由于该地区存在核心地带——长三角与边缘区(苏北地区、浙中、浙西南地区)有较大的发展差距、区内经济发展不协调以及各种生产要素流动不顺畅的问题,因此未来该地区的发展重点是继续强化上海对本区域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加强政府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把该地区培养成我国新兴产业的“孵化器”和对外开放的基地。
    2、京津冀地区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业密集区、重工业与新兴产业基地,但同时也面临着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环境污染恶化、区域协调严重不力等问题。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加强区域内城市协作与分工,特别是明确北京与天津的定位与区域分工;规划建设跨行政区的各种基础设施;继续强化重化工业与新兴产业基地的功能,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
    3、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国防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该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但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由于国企改革的滞后,经济活力不足,明显存在经济结构老化等问题,未来的改革重点应该是不断地转变观念,加强国企的改革力度,大力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继续强化在我国的重工业地位。
    4、川渝地区 [4]
    川渝地区是我国西部地区人口与城镇数量最密集区域,也是西部地区工农业生产最为发达区域。建议加快整合川渝地区,使成都、重庆两大增长极转化整合成一条巨大的增长轴,并使此增长轴具有两单个增长极所不具有的功能。加快改革开放的力度,使川渝中心地区迅速成为中国西部高速城市化地区、经济活跃地区和带动周边经济健康发展的地区。
    5、湘鄂赣核心地区
    湘鄂赣核心地区[4][5]以武汉为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辐射周边的中枢功能,因此该地区的繁荣对我国中部的崛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核心城市辐射力较弱、区域整体性不强、经济活力不足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未来的发展重点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特别是发挥武汉的脊梁和支点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沿江经济走廊;以要素市场为重点,培育区域共同市场体系,把此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大的以钢铁、机械、纺织、电子为主的综合性产业基地,以进一步促进和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尤其是其中段的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加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由东南沿海向沿江、内地的推进进程。
    (二)省内国家意义的重要潜力增长区
    省内国家意义的重要潜力增长区,是省内能有效协调并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未来各种生产要素高度聚集区。根据我国自然、人口、经济分布格局与对未来发展潜力的判断,建议确定下述五个地区:
    1、珠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为发达、人口与经济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既能接受香港、澳门的辐射,同时又能辐射带动周边的广大地区。该地区也存在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环境恶化、城市发展空间受限以及区域协调不力等问题。因此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加强珠三角与外围地区的联系、拓展腹地,强化珠三角在我国华南经济圈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协调以及与香港、澳门的融合,继续强化广州与香港双核心作用;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致力于产业环境的培育,延长产业链,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能力。
    2、山东半岛地区
    山东半岛地区是山东省经济核心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地区主要以电力、纺织、煤炭采选等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的发展严重不足,区域内空间集聚与区域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该半岛地区现处于城市带雏形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建议今后:⑴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强化与日、韩的经济贸易往来;⑵引导人口的空间集聚(包括区域外人口向半岛集聚与区域内人口向城市集聚),着力培育都市连绵区;⑶加强区域内城市间的经济协同发展,提高半岛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3、闽东南地区
    闽东南地区是福建省的经济重心和经济最活跃地区。该区域产业的部门分工、城市产业系统和城市载体系统的规划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分工不明晰,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以工商业为其主体,一方面,由于缺乏国家型项目的支持,除厦门、福州外,基本上没有高层次地域分工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因为工业起步晚,低层次区域分工的要求也不高,所以产业结构相似与行政割据明显。针对闽东南的发展实际情况,今后应提高与台湾经济对接的能力以及参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分工协作的能力,继续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外向性经济。应尽快建成贯通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沿海铁路大通道以及沿海高速公路,使闽东南能积极主动接受二者的辐射,聚集发展所需的要素,壮大经济实力。
    4、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城市相对集中,矿产资源丰富,科教水平较高,是河南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但同时也存在核心城市辐射力弱,区域内经济建设粗放的不足。因此未来该区域的发展应尽快加快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步伐,迅速扩张其经济实力,增强对周围区域的幅射力、影响力,使其在我国开发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起到重要带动作用,特别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等各个方面起到“二传手”和“中转站”的作用,并通过亚欧大陆桥的东西两个出口,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度,加快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5、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5][6]地势平坦、资源丰富、科技实力雄厚,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带仅次于渝蓉地区的又一经济核心区。但该地区与其它国家意义的重点潜力增长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人口与经济总量集聚力不强的特点。水资源缺乏是制约该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瓶颈,即使在现有经济发展水平下,2000年缺水已超过20%。因此该地区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争取国家对该地区水资源的扶持力度;强化西安市的经济主体作用,构筑开放、畅通和高效的基础设施。
    (三)省内重要潜力增长区
    省内重要潜力增长区,是针对未列入以上两类潜力增长区的省份而由于地形、地势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特点不得不走人口集中化与空间集中化的道路,因此在该省内选择一些发展条件较好、经济基础实力较强的区域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布局的潜在增长区。如内蒙古的呼包沿线地带、云南省的昆明、玉溪、个(旧)开(远)蒙(自)地区、甘肃省的兰州白银地区、宁夏的河套平原等。对于这些潜力增长区,政府要创造条件引导人口与经济向这些地区进一步集聚。
 
 
参考文献:
1、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ington).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历以宁.区域发展新思路.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4、陆大道.中国沿海地区21世纪持续发展(上、下).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J.Habermas.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Boston, Beacon Press,1984(Vol.I)1987(Vol.2)   
 [6][1]珠三角经济圈包括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
[7][2]长三角经济圈包括上海、南京、宁波、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
[8][3]京津冀经济圈是包括北京、天津两个中央直辖市以及河北省除邯郸、衡水、邢台以外的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圈。
[9][4]成渝地区包括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自贡市、泸州市、资阳市、内江市的全部县、市、区,重庆市的11个区,江津、合川、永川三个市,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壁山6个县,总面积为97440平方公里,总人口5409.72万人。
[10][5] 湘鄂赣核心地区包括武汉周边地区(孝感、黄冈、咸宁)、武汉—九江沿江地区、南昌、宜昌、岳阳以及长株潭地区,该地区区域总面积为138700.7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5806.87万人。
[11][6]关中地区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地区,区域总面积55473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与GDP分别为2150.93万人、1334.88亿元。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