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海西经济区:政策待突破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朱菲娜 作者:admin 责编:

 

  

    海峡西岸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与台湾一水相隔。

    新契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学术界就提出了“海西”概念,这为福建找到了一个更明晰的经济发展方向。然而,一直强调闽台“五缘”(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相通的福建,台商投资寥寥,而长三角地区却成为台资的汇集地。

    经过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福建2003年底提出了战略新定位——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2004年1月,在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福建省省长卢展工首次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

    2005年在福州召开了一次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论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率先提出了海峡经济区的概念。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到福建考察。他希望福建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这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相继被写进了中央文件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等。

    接着,先后有五十多个国家部委、中央企业与福建签署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合作协议、会议纪要或备忘录;许多省市特别是与福建接壤的周边地区主动融入对接,福建9个设区市以及粤浙赣三省一些城市的区域经济联盟正在形成。

    2009年5月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这一崭新的区域经济实体轮廓渐明。

    《意见》原则通过之后,到福建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如是解读:福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背靠中西部地区,和港澳以及海外也有着密切联系。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

    2009年8月,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推进海西经济区建设全面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据了解,下一步,国务院还将组织一些部门开展调研,编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规划范围,并就各功能区域作出相应定位。

    新起点

    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工作的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闽榕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从此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对于海西经济区的意义,肖金成对本报记者说,首先,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利于福建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外向带动、对台合作等优势,迅速缩小与台湾省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和珠三角、长三角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其次,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进福建省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避免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出现一个区域断裂带和经济洼地,逐步形成从环渤海到海南岛整个沿海一线的均衡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实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

    第三,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联系、人员往来、互补合作、互利共赢,增强两岸人民的了解和互信,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台湾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和成本迅速上升已成为其国际竞争力降低、阻碍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台湾的劳动密集型和次劳动密集型企业都有迁往岛外寻求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愿望,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出于人缘、地缘和语言相同等因素来福建投资。”肖金成说,福建在接受台湾产业转移具备独特优势。台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福建转移,能够成为增强台湾厂商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能够成为增加福建就业,促进福建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开始呼吁、准备阶段到2009年“海西发展活力和先行优势日益显现”,海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闽榕告诉记者,五年来,福建建设了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海西与周边及内地省份的联接通道全面打开。福建宁德、福清核电站已经开工建设;1200万吨的福建炼化一体化和260万吨的LNG总体项目都已经建成投产;近年来五条总里程超过1000多公里的高速铁路开工;大力推进“三纵六横九环”海西铁路网建设,力争福建铁路里程从现在的1600多公里到2015年达6000公里以上;加快了“三纵八横”海西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力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现在的2000公里到2015年达6000公里;着力打造厦门港、福州港、湄州湾港三大亿吨大港建设。中石化、中海油、国投、中远以及五大发电公司等央企加大了在福建的战略投资,目前有一大批合作项目,有些已经建成,有些正在建设当中,还有一批正在加快前期准备工作。

    最近几年,海西经济区明显提高了招商引资的门槛。国家级大公司、海外大型企业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截至2009年7月,已有103家世界跨国公司在福建投资163个项目,投资总额151.46亿美元。

    政策待突破

    “目前,国务院正在制定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出台将使国家支持海西发展的政策进一步系统化和具体化,形成支持海西发展的强大动力,过去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会随之得到解决。”李闽榕说,未来海西区的发展需要政策方面有较大突破,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政策力度决定了海西区发展速度。海西以福建为主体、涵盖4省20个地级市,客观上需要一个权威机构来协调执行相关政策与重大事项。他建议,中央进一步加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领导,设立“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领导小组”;国家尽快制定海西发展规划;中央出台支持海西发展的具体的政策,特别是尽快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相关政策。

    海西区不仅担当着发展经济的任务,更担负着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任。李闽榕建议,两岸已确定商签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这是发展两岸合作交流的制度性保障措施,其中部分交流合作内容和政策将在海西区先行先试,主要包括已列入ECFA早期收获条款,但需分期分阶段实施的产品与项目,允许海西区先行先试;未列入早期收获的产品与项目,允许海西区先行先试;对ECFA签订中的双方敏感类产品,允许在海西区特定区域先行先试。

    福州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人员陈晖对本报记者说,海西发展要注重与台湾现代服务业对接,构筑与台湾“人员与旅游无障碍”往来,制造人气,做好“平潭”这篇文章,使之成为对台交流无障碍,相对自由的合作区,把福州上升到副省级城市,在所有沿海城市中只有福州这个省会城市不是副省级,在权限上限制了福州发展。

    ■资料链接

    海西在七个方面对台先行先试

    海西区建设的重点着力在七个方面推动福建对台先行先试。

    一是以厦门为龙头,以福州为重心,全面深化和拓展沿海一线对台开放。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平潭岛的开放开发,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实施更加开放的政策,探索两岸合作的新模式,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综合试验区。

    二是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做专做精沿海的石化、光电、机械等台湾产业专区,加快形成以厦门湾、闽江口、湄州湾等区域为主的产业对接的集中区。扩建福州、厦门台商投资区。新设泉州、漳州台商投资区。完善全省两岸农业合作的实验区、林业合作的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台湾农产品集散基地。创新对台贸易口岸的查验监管模式,促进两岸贸易的规模化和常态化经营。

    三是建设两岸区域性的金融服务中心。推动设立两岸合资的海峡投资基金和两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争取扩大新台币兑换的范围,从原有的沿海一线五个市扩大到全省,推动两岸银联卡的联网和通用,积极开办新台币的离岸金融业务。

    四是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加快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推进建立客家文化保护实验区,建设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合作中心。鼓励台湾的律师、影视、出版以及文化产业业者来拓展业务,积极推动闽台院校学生的互招、学历学分的互认、师资的互聘。鼓励台湾同胞来闽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审,还将选择一批岗位面向台湾选聘专业人才。

    五是建设海峡旅游圈。正在积极推动福建办证机关入岛设立办事机构,方便台湾本岛居民办理台胞来往大陆的通行证和签注。

    六是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争取开通更多的对台集装箱班轮,散杂货的不定期航班和客运航线。大力发展客货运混装运输,推动空中直航,增开航班,增设航点,拓展两岸往来的海空通道,试行便利人员往来的管理办法,建设两岸大通关合作机制,全面推行“小三通”双向行李的直挂,提高两岸海空联运便捷化程序。开通邮政专船和邮件航空运输,建立对台邮件总包交换中心。

    七是建设两岸交流合作的特色平台,进一步扩大海峡论坛等大型民间交流活动。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