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全面联合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胡亮 作者:admin 责编:

    四省会城市将在九个层面深入开展协作:共同谋划区域发展战略;推动自主创新、转型发展合作;推进工业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内需发展和区域开放市场体系建设;共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区,以及共建共享社会保险平台。
本报记者 胡亮

    未来5到10年,将是名副其实的“中部时间”。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城市在近日召开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上达成《武汉共识》,将联手打造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的新经济增长极。

    “四市的联合,实际上就是长江中游地区的一种联合,这对整个长江流域的振兴意义非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刘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对《武汉共识》表示认可。刘勇分析认为,以前湖南、湖北两省在商业领域的联合较多,而安徽则与上海地区联合较多,现在四市能够在市场、旅游、教育、文化、交通等领域广泛联合,意义很大。

    近年来,四市在各自省里经济总量都占1/3左右,资源、市场、人口、创新能力等方面在中部处于突出位置,都是名副其实的省域龙头。

    按照《武汉共识》,四省会城市将在九个层面深入开展协作,包括:共同谋划区域发展战略;推动自主创新、转型发展合作;推进工业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内需发展和区域开放市场体系建设;共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区,以及共建共享社会保险平台。

    虽然此次共识并非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初次合作,湘鄂赣三省在产学研领域已有较为成熟的合作框架协议,但在此次会商会上,四市的交通、科技、商务、卫生等11个部门还分别签署了协议,跨区域医疗结算、疑难杂症远程会诊、水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也被提上合作议程,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引入到全面推进阶段。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认为,武汉的钢铁、装备制造、光电子产业发达世界领先,长沙的文化产业和工程机械业、合肥的家电制造业,南昌飞机光电光伏、大飞机及零部件等行业在整体集群内明显发挥带动作用。 “四省会城市,拥有众多人口和广阔市场,都是长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同时,各城市都拥有比较优势。 ”

    刘勇分析认为,在比较优势的问题上,农业方面,湖北是中部地区现代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制造业方面,湖北是中国后方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高新技术方面,湖北是仅次于京沪的人才高校科研集中的地方。这其中,武汉又是湖北省最精华的地方,长株潭也是湖南核心地区,环鄱阳湖一带对于江西的意义也是如此。 “只有核心地区发展起来,才能带动整体发展起来。 ”

    在市场竞争的问题上,刘勇认为不必担心。 “首先,四市的分工还是比较明确的,其次,现在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我们首先应关注的是空间市场扩大了四倍。”未来四省会城市将更多布局全国性内需市场要素配置功能,构建区域性统一大市场,巩固提升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刘勇指出,空间扩大和各省、市的产业结构没有必然的联系,各地产业结构类似并不会引起大的问题,这是市场决定的。

    会商结果也显示,“市场开放”的力度前所未有,未来四市有望在工商登记、食品药品检验、消防安全等领域互通互认,在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市场一体化。在金融领域,支持各城市地方银行互设分支机构。

    “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的趋势是符合世界经济区域重心的转化的。 ”刘勇对本报记者分析,二战以后,世界整个产业结构在向亚洲转移。从更远、更大的背景来看,整个世界经济的隆起带,最早从地中海地区开始向英国转移,再到美国,到亚洲四小龙,到中国东部,现在已经逐渐聚集到中国中部地区。

    城市群已经成为引领全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是改革开放以来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地区,这三大区域对引领全国经济快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范恒山分析认为,资源环境的压力要求东部沿海地区将经济转型摆在突出位置,未来中部必将成为国家新一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以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为主体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应时而动,逐渐进入整合发展、持续发展、协同进步的共荣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