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的新变化(上)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刘勇 作者:admin 责编:

     DRC视点
    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从增长、总量和发展水平看,区域增长速度格局再次变为“远西部、大中部、新东部”的排序,东西部增长速度差继续扩大;区域经济总量格局继续呈“东部大、中西部小”态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格局继续呈“新东部和远西部高、大中部低”态势。今后几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速可能继续趋缓,区域差距将继续保持 “相对差距略有缩小、绝对差距扩速放缓”态势。为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良好势头,本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制定和出台一些急需的空间规划、出台有利于中小城镇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利用结构性减税的机会建立我国地区差异化税收体制等若干对策建议。

    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普遍有所回落,多数地区经济增长均由加速转为减速。2011年各省区市经济增长速度合计为 11.8%(按GRP加权平均),低于上年1.3个百分点 (高出全国统计2.5个百分点);各省区市GRP合计为51.8194万亿元 (比全国统计高出4.5321万亿元);各省区市人均GRP合计为38777元 (比全国统计高出3680元)。现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变动原因以及演变趋势分析如下:

    区域经济增长的格局演变及特点

    2011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态势为:中西部经济增长继续快于东部,区域增长和总量重心继续向北向西移,地区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区域经济总量和水平格局继续有所改善。天津经济增速和人均水平均为全国第一,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龙头。广东经济总量依然保持全国首位。

    ——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继续呈 “中西部快、东部慢”态势,远西部、长江中上游和天津增长速度最快

    从三大地带看,2011年我国中西部连续5年超过东部且超幅继续扩大,前者比后者快2.59个百分点;远西部快于大中部,再次形成远西部、大中部和新东部的排序,而且东西部增长速度差继续呈现出扩大态势。这些反映了欧债危机对东部的影响较大,以及国家对新疆投资力度加大正在起作用。从“7+1”综合经济区看,快于各省区平均的地区变为,长江中上游、远西部、珠江中上游、东北地区和黄河中上游;慢于各省区平均的地区变为华东沿海、东南沿海和华北沿海。表明欧洲债务危机导致出口下降,再次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冲击。这次受冲击最大的是华东沿海 (2008年是东南沿海)。

    从各省区看,2011年在各省区合计经济增长平均速度为11.82%,比上年低1.33个百分点的总体情况下,除贵州、云南、西藏、甘肃和新疆5省区外,其余省份增速均慢于上年(其中海南降速最大,为4.0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天津和重庆并列第一,达16.4%(低于上年天津1.0个百分点)。最慢是北京,为8.1%(低于上年并列最后一位的上海和北京为2.2个百分点),幅度整体下移1.0个百分点,幅度范围扩大1.2个百分点。快于和慢于平均速度的省份之比为23:8,说明各地区合计增速主要由低于平均水平的少数关键省份决定。各地区增速排序变化较大,其中:升位地区12个,升幅最大的贵州和云南达14位;降位省份11个,降幅最大的海南为18位;位次未变省份6个。

    经济增长快于14.0%的有天津、重庆、四川、贵州和内蒙古5省区。天津增速放缓,但仍保持了全国第一;重庆也略低于上年,与居首位的天津同速;四川由降转升前移2位;贵州由降转升前移14位(与云南同为前移最大省份),是增速超上年的少数几个省份之一且超幅最大,实现了 “弯道超车”;内蒙古由降转升前移1位,仍然处于第一增长方阵中。这些都表明,我国区域增长重心继续向北向西移动。

    经济增长介于14.0%—10.0%之间的有陕西、湖北、云南、吉林、青海、安徽、山西、湖南、西藏、江西、甘肃、广西、黑龙江、福建、辽宁、新疆、宁夏、海南、河南、河北、江苏、山东和广东23省区。云南、甘肃和西藏都由降转升,分别前移14、12和10位,增速也都超过去年,这是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的深化;吉林由连续下降转为上升前移8位,是得益于长吉图区域规划的实施;新疆继续上升前移6位,是得益于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陕西由连续下降转为上升前移2位,缘于陕北矿产资源开发;河北继续上升前移1位,得益于曹妃甸仍处在大规模建设时期;湖北和安徽由升转保,维持了相对较快的速度;海南和青海都经历了大起大落由升变降分别后移18位(后移最多)和7位,前者明显受欧债危机和国际局势动荡影响,国外游客剧减,后者则因为玉树灾后重建接近尾声;辽宁继续大幅后移9位;江苏大幅后移7位;广东继续大幅后移6位;广西继续大幅下降5位;宁夏由升转降也后移5位;湖南继续下降后移4位;福建也后移4位;河南由升转降后移3位;江西继续下降后移2位。

    经济增长慢于各省区平均又慢于10.0%的有浙江、上海和北京3省市。浙江连续数年下降又后移2位,成为外需萎缩最大受损者之一。北京和上海继续处于最后两位,其中北京依然垫底。

    ——区域经济总量格局继续呈 “东部大、中西部小”态势,变化依然是东部比重略降,中西部略升

    从三大地带看,2011年新东部经济总量达314319亿元,占全国比重为60.7%,比上年降1.0个百分点;中西部经济总量达167518亿元,比重为39.3%,比上年增1.0个百分点。在中西部中,大中部经济总量达148551亿元,比重为34.9%,比上年增0.9个百分点;远西部22961亿元,比重为4.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总量相对差继续缩小,缩小幅度比上年略大。

    从“7+1”综合经济区看,华东沿海、华北沿海、长江中上游和东南沿海四大区总量比重高于12.5%,其中三个沿海地区比重分别降为19.3%、18.7%和14.0%,降幅分别为0.4、0.3和0.4个百分点;长江中上游比重升为18.7%,升幅为0.6个百分点。黄河中上游、东北地区、珠江中上游和远西部四大区总量比重小于12.5%,均继续比上年有所提高,分别提高到11.0%、8.7%、5.0%和4.4%,提高幅度分别为0.2、0.1、0.1和0.1个百分点。

    从各省区市看,在各省区市经济总量平均为1671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加2618亿元的背景下,2011年各省区市总量都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增加最多的是江苏,增加7179亿元。各省区市总量幅度为52674亿元(广东,比上年增加6661亿元)到606亿元(西藏,比上年增加98亿元),整体上移98亿元,幅度则增加6563亿元。大于和小于总量平均的省区市之比为12:19,排序变化很小,仅有湖南和湖北同时前移1位,上海继续后移2位。

    经济总量大于各省区市平均、又大于30000亿元的仍然是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4省,排序未变。

    经济总量在平均水平周围、介于30000亿—10000亿元之间的有河南、河北、辽宁、上海、四川、湖南、湖北、福建、北京、安徽、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广西、江西、天津、山西、吉林和重庆19省区市,比上年减少1个。只有湖南和湖北同时前移1位,上海继续后移2位,其余排序未变。

    经济总量小于各省区市平均水平、又小于10000亿元的有云南、新疆、贵州、甘肃、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8省区,比上年多1个,但排序无变化。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格局继续呈“东西部高、大中部低”的V字形态势,新东部与中西部继续呈现相对差缩小、绝对差扩大状态

    从三大地带看,2011年新东部和远西部人均GRP均高于各省区市平均,分别达50866元和41424元,分别是平均值的1.31倍和1.07倍,前者比上年继续下降0.03倍,后者则比上年继续提升0.03倍。大中部人均GRP依然低于各省区平均,仅为27271元,为平均值的0.70,但比上年略提高0.02倍。总之,新东部与中西部继续呈现相对差缩小、绝对差扩大状态。

    从“7+1”大综合经济区看,人均GRP高于各省区市平均的有华东沿海、华北沿海、华南沿海、远西部和东北地区5大区。前三者与平均之比继续有所下降,后两者则略有提高。远西部继续提高0.03倍,东北由持平变升0.02倍。人均GRP低于各省区市平均的有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上游和珠江中上游三大区,均属大中部。前两者分别继续提升0.01倍和0.03倍,后者由持平转为上升0.0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