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资源经济
资源经济

以能源革命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时间: 2018-01-21信息来源:戴彦德;田智宇;朱跃中  作者:qgy_admin 责编:

    资源环境是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各国发展的永恒主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保有量小、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破解资源环境约束面临更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全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突破口,开创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确保美丽中国目标尽早实现。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积极探索实践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纳入基本国策,而且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更在全世界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治国方略,推动生态文明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发展观。我国一直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在取得举世瞩目经济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生态文明建设源于对发展的反思,更是对发展的提升。我国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就是要从根本上建立绿色发展观、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模式等,也是对以GDP增长率论英雄的传统发展观的彻底反思,也是对传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
 
    二是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系统变革。我国把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优先任务,通过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标准,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国土功能开放格局,树立资源环境生态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等方面,创新了大量卓有有效的制度机制。
 
    三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伴随我国整体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现代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重要目标,通过坚决向污染宣战,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
 
    四是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责任担当,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义务。通过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倡导能效引领计划,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成为保障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贡献力量,特别是在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减排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贡献居于全球前列。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最广大人民共享现代能源服务、优美生态环境,是落实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根本要求,是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基础前提,对引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落实新时代“分两步走”战略要求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目标,要求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现实状况看,尽管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近年来持续下降,但全国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尚未根本好转。要确保美丽中国目标如期实现,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还要大幅削减一半甚至更多。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资源节约、环境治理等各项工作不仅要持续推进,力度还要进一步强化。
 
    二是构建现代化新格局要以生态文明为前提。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实现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尚没有先例可循。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现代化建设也增加了新的内容和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发达国家现代化经验基础上,我国要进一步开创最小化资源环境代价的生态文明现代化道路。
 
    三是实现全球绿色低碳发展需要贡献中国经验和智慧。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能源安全和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约束下,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绿色低碳转型的严峻挑战。生态文明传承和发扬了我国“天人合一”等传统发展智慧,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也孕育着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有利于各国拓展新的可持续现代化途径。通过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断培育节能环保新动能,释放绿色发展新红利,我国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演进贡献新的经验和智慧。
 
    三、以能源革命为突破口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和文明演进的物质基础,事关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年均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GDP年均的高速增长,能源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同时,由于能源消费总量过大、能源利用整体效率不高、能源结构不够优化,也使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积累到较高风险水平。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发达国家上百年来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必须以能源革命为突破口,大幅提高能源效率,显著优化能源结构,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
 
    一是加快落实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我国发布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了能源革命的实施路线和具体行动。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要进一步严格目标约束,加快把能源革命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通过积极发挥节能“第一能源”作用,确保超额完成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任务;加快推动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发展,实现能源消费增量和存量逐步替代,确保二氧化碳排放尽早实现达峰。
 
    二是推动化石能源相关产业减量化升级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伴随我国逐步实现工业化,能源需求将长期低速增长。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减量化是我国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相关高耗能行业发展面临的最大主题。特别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等技术领域不断酝酿新的突破,可能对能源相关产业发展带来颠覆性影响。要顺应全球能源变革大势,在推动煤炭及相关高耗能产业减量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先进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与传统产业融合升级,打造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现代能源体系。
 
    三是积极培育能源绿色发展新动能。我国是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也是先进能源生产利用技术最大的市场和创新前沿,包括新能源技术、超低能耗建筑、电动汽车、高速铁路、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等,在我国都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具有引领世界技术发展的巨大潜力。要发挥我国后发优势,利用工业化、城市化升级发展契机,推动能源行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在技术引领、创新商业模式、绿色消费、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催生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
 
    四是引领全球生态文明迈上新台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已成为全球能源和气候治理的关键力量,是全球能源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要加强生态文明领域全方位国际合作,不断推动节能提高能效与清洁能源先进理念、技术、产品、服务等“引进来”与“走出去”,提升全球能源科技领域协同创新能力,促进各国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共同进步。要在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基础上,积极在生态文明领域有所作为,以我国实践经验与实际成效,引领发展中国家开创一条以较低人均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支撑实现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