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国家级新区
国家级新区

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研究*时间: 2018-03-14信息来源:张 绍 乐 作者:qgy_admin 责编:

摘 要:自贸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是自贸区内要素与全球经济高端发展要素良性互动的过程。我们以经济基础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公共政策环境、辐射带动效应为一级指标构建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检验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以河南自贸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价值与河南自贸区所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这说明我们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满足科学合理、结构完整和可操作性强的要求。但是,囿于认识的局限性和数据的可得性,我们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更加科学、准确地识别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
关键词:自贸区;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7)06-0112-08 收稿日期:2017-06-16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河南自贸区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17E39);郑州市2017年第二批科技计划项目“郑州市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策研究”(172PPKXF454)。
作者简介:张绍乐,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实习员(郑州 450002)。
 

实施自贸区战略是国家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制度创新,营造国际化、法制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自贸区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是自贸区内要素与全球经济高端发展要素良性互动的过程。伴随着对自贸区相关问题研究的兴起,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研究也成为自贸区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自贸区基本特征、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的深入分析,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结构完整和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科学、精确地识别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有利于自贸区在未来发展中突出优势、擦亮品牌、补齐短板,有利于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研究自贸区发展的影响因素大多数是依据《外国直接投资》的全球自由贸易区评选指标体系,且以评价自贸区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的影响因素为主,较少关注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随着中国保税区的发展与转型以及自贸区的兴起,国内学者也逐渐重视对保税区和自贸区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针对保税区发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国内学者在总结中国保税区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成思危,2004),综合考虑保税区经济运行特点、区域经济评价理论体系、保税区产业结构情况、保税区发展的区域经济效应、入驻企业的实际需求等影响因素(寇晓霜,2004),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成思危,2004)、因子分析法(杨卓亚,2015)、主成分分析法(刘辉群、刘恩专,2008)、层次分析法(陈双喜、张峰,2005)等,从综合经济、对外经贸、经济有效增长、科技进步、国际物流、工业经济、积累水平(寇晓霜,2004)或外部环境、经济状况、内部环境(苗长健,2004)或综合经济、对外开放、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政府管理水平(刘辉群、刘恩专,2008)或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条件、发展潜力(陈双喜、张峰,2005)等不同角度入手构建中国保税区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部分保税区的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成思危,2004;陆松,2004;寇晓霜,2004),同时,验证了保税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鲁慧慧,2014)。此外,也有学者通过梳理中国保税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障碍(陈章喜,2002;路海波,2009),在借鉴国外自贸区发展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仇燕苹、宣昌勇,2007),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提出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杨卓亚,2015)、路径选择(陈章喜,2002;成思危,2004)以及政策建议(成思危,2004;陆松,2004)等。

第二,针对自贸区发展某一方面影响因素评价的研究。彭羽、陈争辉(2014)以上海自贸区为例,结合国家对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定位以及入驻企业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实际需求,构建投资贸易便利化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刘明显、莫洪兰(2015)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影响金融生态环境的因素,提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张恩娟(2016)以福建自贸区为例,分别针对厦门、福州和平潭3个片区构建物流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物元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福建自贸区物流服务能力的对策措施。

第三,针对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的初步探索。孟广文、刘铭(2011)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梳理出自贸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自贸区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参照中国香港自由港,对天津滨海新区保税区进行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提出促进保税区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李放平(2014)以上海自贸区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专家打分,并运用SPSS软件计算,筛选出推动因素、交互因素、制度因素、环境因素、保障因素等5个影响自贸区与城市经济互动发展的关键因素。田毕飞、李伟(2015)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内陆自贸区建设基础评价模型和建设需求评价模型,并运用这两个模型综合分析了武汉建设内陆自贸区的影响因素。刘晶、杨珍增(2016)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自贸区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区的战略定位以及入驻企业的实际需求,筛选出影响自贸区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了自贸区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关于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大部分研究是针对保税区发展或者自贸区发展某一方面影响因素的评价与分析,对于自贸区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评价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本文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综合考虑自贸区的经济基础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公共政策环境、辐射带动效应等基本特征,构建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涉及自贸区发展的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复杂工作。为了建立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的定量分析模型,要在对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基本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建立的思路和原则
自2013年起,在国务院先后批复的3批共11个自贸区总体方案中,对于自贸区发展目标的定位主要包括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交通物流通达、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创新创业活跃、创新要素集聚、协同开放效果显著、人文交流深入等。在梳理上述自贸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者对自贸区特征的总结,如孟广文、刘铭(2011)提出自贸区的基本特征是目标效用性、功能开发性、政策开放性和环境优越性;田毕飞、李伟(2015)提出自贸区的基本特征包括经济基础、政策基础、开放程度和功能基础等,本文将自贸区的基本特征概括为经济基础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公共政策环境、辐射带动效应。在当前中国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的宏观背景下,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也应遵循上述基本特征。在构建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本文主要遵循三个原则:首先,综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影响自贸区发展水平的因素众多,因此,评价一个自贸区的综合发展水平需要考虑经济基础、对外贸易、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开放程度、政府效率、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系统科学地反映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其次,多样性原则。要坚持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总量指标和增速指标相结合。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可靠性,指标体系既要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定量指标,也要选择能全面反映自贸区发展水平的定性指标。再次,体现自贸区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自贸区发展在受到众多因素影响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也会对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主要表现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带动效应和对周边地区产业的带动效应。

2.指标体系的建立
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由多方面、多角度不同的指标来组成,这些指标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本文根据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体现自贸区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和多样性等原则,综合考虑中国自贸区发展现状、主要任务、重点方向等因素,选择经济基础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公共政策环境、辐射带动效应等自贸区发展的4个基本特征作为一级指标,再根据其具体特征和内涵细化扩展出12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的解释 如下:
一是经济基础条件指标。经济基础条件是指自贸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自贸区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是自贸区设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内在动力源泉。该指标主要包括经济基础、对外贸易、交通条件和配套设施等4个二级指标。
二是对外开放程度指标。对外开放程度是指自贸区所在区域的对内对外开放范围和程度,这对于国内外投资商和资金的吸引力有着重要影响,能够激发自贸区的发展活力与潜力。该指标主要包括资金自由、货物自由和技术自由等3个二级指标。
三是公共政策环境指标。公共政策环境是指自贸区所在区域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国际化、便利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国内外企业入驻园区,从而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资源,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该指标主要包括政府效率、政府优惠政策、监管及风险防控等3个二级指标。
四是辐射带动效应指标。辐射带动效应是指自贸区对所在区域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高水平自贸区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引领所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该指标主要包括总体带动情况和产业带动情况2个二级指标。
     

三、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首先,根据前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一套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针对各级指标的两两比较打分,第二部分为针对三级指标中各项指标的打分。其次,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回答调查问卷。再次,根据专家对各级指标的两两比较打分,逐级构造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根据专家对三级指标的打分结果,逐项测算其评价值,然后依次测算二级指标和一级指标的评价值。
1.测算各项指标的权重
根据专家对各级指标重要程度进行的两两比较打分构造判断矩阵A,如下所示:
                     

首先,根据方程式AW=λmaxW,计算出最大特征根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W,对W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其分量wi就是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其次,根据公式CR=[CI
RI] 对判断矩阵A进行一致性检验,其中,CI=[λmax-n
n-1] ,RI查表可得。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A通过一致性检验,wi能够作为该项指标的权重值,否则,需要找出判断矩阵中不一致的元素,并用适当的步长进行调整,直到CR<0.1为止。

2.测算各项指标的评价值
对于定量指标,选择成熟的自贸区作为参考对象,将其相关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值;对于定性指标,采用调查问卷中专家的打分进行测算,这里选用李克特7级量表将三级指标中各项指标划分为7个等级,得分1代表非常不重要,2代表不重要,3代表不太重要,4代表一般,5代表较重要,6代表重要,7代表非常重要。
三级指标层各项指标的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Ui、Uij、Uijk分别代表各级指标层各项指标的评价值,Wij、Wijk分别代表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各项指标的权重矩阵,Rij、Rijk分别代表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各项指标的评价值矩阵。

四、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前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以河南自贸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进行评价。通过问卷星①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自贸区内的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工程咨询机构的咨询师、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等共计32位专家学者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2份,本文在整理这32份调查问卷和收集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按照上述计算方法,计算得出河南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各项影响因素的权重和评价值②,如表2所示。具体评价分析如下:

第一,从一级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经济基础条件(0.4303)是影响河南自贸区发展最为重要的指标,其余依次为对外开放程度(0.3393)、公共政策环境(0.1233)、辐射带动效应(0.1071)。从一级指标的评价值可以看出,河南自贸区发展的优势主要是稳步提升的经济基础条件(0.6384)和不断提高的对外开放程度(0.5872);与上海自贸区相比,河南自贸区的公共政策环境(0.4958)还存在一定差距,还需注重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从而不断完善和优化公共政策环境,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作为典型的内陆自贸区,河南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0.5832)也已初步显现。

第二,从经济基础条件层面的权重可以看出,各项指标的重要性依次为经济基础(0.4287)、对外贸易(0.2577)、交通条件(0.2303)和配套设施(0.0833)。从评价值可以看出,在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的支持下,河南经济运行(经济基础的评价值为0.9214)态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相对来说,政府财政收入(0.7348)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中原腹地的河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0.6532),米字形高铁网络已渐趋成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全国领先,航空运输能力逐年提升,多式联运模式逐渐成形;与上海自贸区相比,河南自贸区的对外贸易(0.1785)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0.5635),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这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够使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科研和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第三,从对外开放程度层面的权重可以看出,资金(0.5670)是影响河南自贸区发展最为重要的要素,技术(0.2299)和货物(0.2031)分列其后;从评价值可以看出,分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货物自由(0.6064)、资金自由(0.5889)和技术自由(0.5662),这说明河南的资金自由、货物自由和技术自由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三级指标层面来看,河南需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如进一步提高外汇审核简化度(0.5651),不断完善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机制(0.5964)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0.5357),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高入驻企业的满意度,扩大自贸区的吸引力。
第四,从公共政策环境层面的权重可以看出,政府效率(0.5752)是影响河南自贸区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其余依次为监管及风险防控(0.2506)、政府优惠政策(0.1742);从评价值可以看出,3项指标分值均在0.5左右,依次为政府优惠政策(0.5232)、监管及风险防控(0.5038)和政府效率(0.4841),这与目前河南的实际情况和自贸区建设过程中风险控制的底线基本契合。从辐射带动效应层面可以看出,河南自贸区对所在区域经济发展(0.6300)和产业发展(0.5172)已产生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但是,与上海自贸区相比,进出口贸易(0.3427)和政府财政收入(0.2687)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与对经济基础条件下设的二级指标对外贸易(0.1785)和经济基础下设的三级指标政府财政收入(0.7348)的分析是一致的。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1.结论
通过对河南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价值与河南自贸区所处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这说明我们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满足科学合理、结构完整和可操作性强的要求。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综合考虑中国自贸区的经济基础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公共政策环境和辐射带动效应等基本特征以及发展现状、主要任务和重点方向等各方面因素,构建出的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合理、结构完整和可操作性强等特征。其次,评价指标体系单独设置了辐射带动效应指标,能够充分反映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对于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这说明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与区域经济的互融互促互进发展。再次,评价指标体系中既测算各项指标的权重,也测算各项指标的评价值,这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各项影响因素对于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以及所处的发展水平。最后,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中的定性指标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代表性和概括性均较强,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自贸区发展水平。

虽然我们构建出了相对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囿于认识的局限性和数据的可得性,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更加科学、准确地识别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值得我们展望和期待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河南自贸区尚无单独的统计体系,定量指标的数据都是由河南省的相关数据代替的,这样做出的评价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随着各地自贸区统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将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的设立来调整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本文仅选取了河南自贸区进行实证分析,不能全面地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验,我们将在后续的研究中对中国设立的11个自贸区进行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方面的实证分析,进一步检验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不断完善和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2.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地自贸区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呈现出了一些共性特征,也遇到了一些共性问题。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各地自贸区综合发展水平,推动其向更高层次发展,需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擦亮品牌。

第一,发挥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各地自贸区的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现代产业体系和公共政策环境等必要的支撑条件和保障体系,各地自贸区建设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一要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升保障服务能力。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潜力和发展活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自贸区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要不断完善各自自贸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二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各地自贸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产业基础,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商贸会展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产业,推动产业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三要优化公共政策环境,切实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制定行政审批目录,实施目录化管理,实现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全力推进简政放权;提高政策透明度和获取便利度,及时公开政务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第二,补齐短板,拓展发展新空间。各地自贸区建设虽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也普遍存在制度创新滞后、政府职能有待转变、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这就需要各地自贸区补齐短板,拓展发展新空间。一要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构筑制度创新体系。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创新对外贸易体系,营造良好的投资贸易环境;对于外商投资,要给予准入前国民待遇,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尽量减少准入限制;探索外贸通关模式,促进贸易便利化。二要深化金融领域创新,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创新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提高投融资及结算便利度,简化外汇审核流程。鼓励入驻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利用相关资源进行跨境融资,吸引更多资金到自贸区投资。三要提高对外开放程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进一步实现资金自由、货物自由和技术自由,减少投资行业限制,制定投资行业目录负面清单,清单以外的行业均放开投资限制;提高货物通关便利度,创新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机制;减少国外先进技术引进限制,创新技术转让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制。

第三,擦亮品牌,培育发展新动能。一要创新多式联运体系,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交通条件是各地自贸区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各地要充分发挥其交通优势条件,结合自身情况,完善多式联运体系,积极打造融航空运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形成陆空衔接、陆海连接、公铁集疏、内捷外畅的综合交通新优势。二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释放战略叠加效应。各地在建设自贸区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已获得的各项国家战略之间的平衡,充分利用国家战略规划和战略平台,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强化统筹联动能力,释放战略叠加效应。三要注重融合互动发展,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各地自贸区在获得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效应,推动其与周边地区以及各自省份其他地区的融合互动发展,形成自贸区与区域经济互融互促互进的发展新格局。
 
注释
①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详见https://sojump.com/jq/14403825.aspx。②由于篇幅所限,各项指标权重和评价值的计算过程不再一一展示。③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借鉴已有文献的研究,本文中河南自贸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政府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进口贸易额、出口贸易额等定量指标选用2016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选取上海自贸区作为参考对象,上海自贸区的相关数据选用201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④由于河南自贸区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尚无辐射带动效应方面的数据。综合考虑河南自贸区的正式获批时间(2016年8月31日)以及提前筹备建设的实际情况,借鉴已有文献的研究,本文中河南自贸区辐射带动效应中相关指标选用2016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参考对象上海自贸区的相关数据选用2016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
 
参考文献
[1]成思危.从保税区到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寇晓霜.保税区统计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
[3]杨卓亚.综合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研究——以大连保税区为例[D].辽宁大学,2015.
[4]刘辉群,刘恩专.中国保税港区发展及其绩效评价[J].商业研究,2008,(11).
[5]陈双喜,张峰.影响中国保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6]苗长健.天津港保税区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
[7]陆松.保税区的变革之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转型研究[D].上海大学,2004.
[8]鲁慧慧.天津港保税区区域经济效应及启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4.
[9]陈章喜.中国入世后保税区的功能调整与体制转换[J].国际贸易问题,2002,(4).
[10]路海波.张家港保税区功能转型研究[D].江苏大学,2009.
[11]仇燕苹,宣昌勇.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我国保税区转型的启示[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2]彭羽,陈争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4,(10). 
[13]刘明显,莫洪兰.基于AHP方法的中国—东盟自贸区金融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5,(35). 
[14]张恩娟.基于模糊物元分析的福建自贸区物流服务能力提升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6,(5).
[15]孟广文,刘铭.天津滨海新区自由贸易区建立与评价[J].地理学报,2011,(2).
[16]李放平.自贸区与内陆城市互动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
[17]田毕飞,李伟.内陆自贸区的建立与评价研究——以武汉为例[J].国际商务研究,2015,(4).
[18]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与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6,(6).


 
Evaluation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Free Trade Zone
Zhang Shaole
Abstract: The path of Free Trade Zone construction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a process of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elements of Free Trade Zone and high-end development elements of the global economy.We buil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Free Trade Zone based on economic basic condition, degree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public policy environment and radiation driving effect. In order to test its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operational, let’s take Henan Free Trade Zone as an example,and then make evaluation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Henan Free Trade Zone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eight and the evaluation value of each index basically coincide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Henan Free Trade Zon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ical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science rational,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operability.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cognition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data, we also need to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o as to identify scientificly and accurately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Free Trade Zone.
Key Words: Free Trade Zone; Influence Factor;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责任编辑:平 萍)(责任校对:文 锐)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