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时间: 2019-02-10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2018年第6期 作者:成长春  责编:qgy 柳 阳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定了主基调。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现实要求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长江经济带涵盖我国11个省市,面积超过我国国土面积的1/5,人口超过我国总人口的2/5,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GDP之和占比超过全国GDP的45%。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国家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当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难点,急需在改革进程中加以有效解决。本刊特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8)06-0001-12 收稿日期:2018-09-21


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为共识。长江经济带因为自身的区位特色和发展状况而备受国人关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既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逻辑诠释,反映出民众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既要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又要在实践这个开放体系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完善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以共抓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以协调性均衡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一、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内涵

高质量发展首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判断,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这一重大判断进一步明确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而作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发展新理念指导下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厘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才能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带。

高质量发展是三大变革指导下的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三大变革,即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三大重要变革中,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主线,动力变革是基础,关键是切实、持续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牢固树立并坚持三大变革理念,发展理念上的变化会潜移默化地带来发展机制的变化,坚持三大变革理念并积极践行才能够保证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增长速度比较稳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高质量。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具综合优势的经济带、资源带、产业群、城市带和智力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出建设中的高质量,需要在长江经济带内打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产业群和创新群。城市群作为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庞大人群生活的家园,是人们收获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场所;产业群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优势的产业群是合理利用资源优势、产业结构合理、效率领先的产业群;创新群是具有异质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并根植于特定地域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性网络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升地方科研应用实力、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崛起的摇篮。长江经济带拥有的资源、人才、交通等优势,完全有条件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产业群和创新群,通过高质量的建设成果展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二、以共抓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步入新时代,长江经济带已成为联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抓手,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经济带亟须以绿色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

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经济发展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中发展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积极深化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认识。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城市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合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把生态修复放在首位,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压倒一切,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使绿水青山产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正确把握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关系是基础。

2.突出治理“化工围江”,探索共抓大保护措施

长江经济带以21%的土地承载了全国30%的石化产业,仅从重化工业产量看,长江沿岸占到全国46%左右的重化工业产量,集聚了全国43%的废水。由于经济利益驱动、缺乏严格准入、地方保护主义等多种原因,沿江化工企业遍布。沿岸共有几十万家化工企业,有较大规模化工企业的省份从四川泸州开始,沿江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均有分布。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功能区纳污能力,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长江经济带不容忽视的“化工围江”问题,对长江母亲河的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构成了严峻考验。

破解长江经济带的“化工围江”难题,要做到以下五点:一是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摒弃以GDP为中心的竞赛模式,实施长江经济带水生态规划和水生物规划,强调长江水体化学、物理、生物的完整性,同时控制长江经济带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沿江重化工污染和长江口沿海重化工污染,支流入江口和入江支流内河湖泊,化工围江和其他污染围江同步治理。对长江两岸重化工产业的发展布局进行整顿、规范和优化,沿江沿海化工企业统一规划布局。二是实施专项治理行动计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生态资源部、工信部联合行动对11个省市提出削减污染排放指标和污染物削减时间表。制定“龙头企业江迁海计划”,做好化工整治各个层面的思想工作。实行“化工园区专项建设计划”,制定化工园区绿色发展标准。三是完善体制机制。要落实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考核问责力度。同时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提高公众参与程度。可考虑建立长江经济带化解“重化工围江”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由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组成的监督小组。四是推进沿江各地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鼓励长江经济带内的各省市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重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比重。五是提高化工污染治理专业化水平。要积极倡导化工问题化工人治理的理念,落实化工企业在化工污染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推广第三方治理模式,努力实现环境监测、污水垃圾处理、环境事故应急处理专业化;要按产业建设化工园区,加强单个企业排污的监测和定位,做好园区集中排污断面监督。

3.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生态产品价值,也可称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简称GEP,其含义是区域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产品、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资产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需要积极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从而有效推进绿色发展。重点是围绕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挖掘和交易市场培育、政策制度体系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寻求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充分体现生态系统价值的有效路径和模式。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构建了梯度递延的改革体系,通过推进生态功能区调整创新、农民异地转移创新和林权体制改革创新;推进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和扶贫改革试验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区,推动丽水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算、调节、服务及文化、制度政策设计等方面的积极实践,探索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新路子,值得借鉴和推广。

4.重视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开展长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流域上下游地区积极性,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水污染防治目标经济责任制,有利于促进流域水质改善、流域和谐发展和流域健康发展。进入2018年,全国各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纷纷出台,浙江省受新安江生态补偿成功经验的启发,在省内8大水系源头地区,全部建立上下游的生态横向补偿机制;湖北省选择了通顺河、黄柏河、天门河、梁子湖、陆水河等5个流域及相关2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流域上下游县市区可协商选择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补偿方式,鼓励上下游地区开展排污权、水权交易,针对重点水体布设水体提质公示牌,市民可随时参与监督;重庆市市政府印发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明确2020年前,在龙溪河等19条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且跨两个或多个区县的次级河流建立横向补偿机制,其基本的制度设计是:河流上下游区县签订协议,以交界断面水质为依据双向补偿,水质变差、上补下,水质变好、下补上。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出台,对于守护碧水长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以协调性均衡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协调性均衡发展中的“协调”通常是用以描述事物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均衡”要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作为数量概念,是指相互独立的两个经济变量在数量上的大体相等;二是作为状态概念,是指相互对立的事物双方彼此处于均势和平衡状态。协调与不协调,均衡与非均衡,是两个既相互矛盾、相互对立又彼此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理论命题,亦是事关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道路选择的重大实践问题,并由此形成了区域经济学的协调发展、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等三大理论流派。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大,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二是扶贫任务艰巨繁重。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低谷区,中部蓄洪区和7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问题十分严峻,部分地区面临着扶贫和移民的双重艰巨任务。三峡库区的贫困原因除有与其他贫困地区的相同因素外,还兼有库区性的贫困特征。三是区域合作、城市群协同力度不足。长江流域产业同构、分工的弱化以及政府合作中存在较高的成本,严重制约着各地之间的合作。城市群之间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进展缓慢,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尚未建立,长江保护法治进程滞后。

通过协调性均衡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四方面着力:

1.协调性均衡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要牢牢把握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这个压倒性任务,强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和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协同推进“三水共治”。从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快建成上中下游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廊道。积极完善长江经济带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2.协调性均衡推动科创资源区域统筹

要建立完善联动合作机制,提升创新效率。加强创新资本、市场、人才等要素支持,探索实现多元化投资、多样化模式和市场化运作,培育和壮大绿色技术创新主体,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在沿线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进行分层次、网络化布局,分阶段有序推进,打造综合型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覆盖全流域的制造业创新网络,满足区域创新引擎发展需要。

3.协调性均衡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加快沿江港口多式联运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产业转移、产业链对接和要素流动。支持园区共建、产业飞地等战略合作方式,推动长江经济带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格局。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协同推进全流域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4.协调性均衡推动形成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新格局

积极发挥沿线11个省市与上海、浙江、湖北、重庆、四川5个自贸区重叠结合的优势,大力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序推进公共社会服务、生产性服务领域以及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提升自贸区功能。积极打造自贸港,逐步实现价值链全覆盖式监管改革,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作者简介:成长春,男,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南通 226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