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县域绿色发展*时间: 2019-02-11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2018年第6期 作者:黄 寰 责编:qgy 柳 阳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定了主基调。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现实要求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长江经济带涵盖我国11个省市,面积超过我国国土面积的1/5,人口超过我国总人口的2/5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GDP之和占比超过全国GDP45%。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国家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当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难点,急需在改革进程中加以有效解决。本刊特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要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导向,其实现根基在于县域绿色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立足空间异质性,以创新驱动实现长江经济带县域绿色发展。

一、县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

县域是省市和乡镇的重要纽带,与省市相比,县域更加贴近基层,更能发现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乡镇相比,其行政结构更加完备,行政治理能力更加健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县域能最为直观和综合地反映当前绿色发展所处的阶段和趋势,县域的绿色发展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县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底部基础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纽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心城市凭借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迅速崛起,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支持。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不只是中心城市的发展,更需要广大县域夯实其底部基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以11个省市873个县域为支撑的,各县域发展差异巨大,应当重视县域在其中扮演的差异化角色。通过县域层面将国家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转化为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地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工作的落地生根,促进县域经济绿色发展。

2.县域绿色发展是“共抓大保护”的根本所在

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导向,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目前,长江经济带人口及经济总量均已超过全国的40%,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生态资源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成为当前阻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成为现阶段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点。其中,县域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基石,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关键。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更要突出绿色发展。目前,长江经济带省域层面和主要城市的发展比较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但在广大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仍较多存在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低、企业数量多但规模较小等问题,重复建设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县域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单一资源,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目前的污染很大程度上是乡村的污染,不合理的劳动生产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过度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污染,以及部分农村脏乱差等问题都影响着长江流域的生态空间,成为约束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因此,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紧抓县域绿色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二、长江经济带的县域绿色发展必须要创新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平衡、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县域经济的根本。创新驱动能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能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县域的高质量发展。

1.创新发展是破解长江经济带县域资源环境压力的关键

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域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经济总量的45%,承担了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总量的逐步上升,长江经济带的资源环境压力也逐渐增大。长江流域尤其是中部地区,布局了大量的重工业企业,大量污染物的排入,导致流域的生态功能退化,湖泊逐渐萎缩,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同时,在全国环境保护力度逐渐增大的背景下,长江流域部分污染企业正逐步从大中城市转移到县域,尤其是县域交界地带。因此,长江经济带县域的绿色发展,需要创新治理手段和转变发展观念,需要将当前生态环境的压力利用创新驱动转化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动力,利用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和动力转换作用,实现长江经济带县域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进而夯实长江流域生态本底,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创新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县域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

绿色发展是生产绿色、生活绿色和生态绿色综合体现,既是基于绿色理念的发展手段也是发展的结果。但无论是绿色的手段还是结果都需要依靠创新来进行驱动,创新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首先,长江经济带县域的绿色发展是发展观念转变的体现,是从过去唯GDP的粗放增长到追求经济和环境效益兼顾的高质量发展,这依赖于发展观念的创新,逐步破除旧的不适宜的发展思想的束缚。其次,长江经济带县域绿色发展需要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依靠技术创新和业态模式等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长江经济带县域绿色发展包含了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是政府创新考核体系、完善区际治理体系的结果。

三、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县域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长江经济带县域绿色发展要充分结合自身优势,整合创新要素,引导县域产业创新发展方向,推动县域产业体系从资源要素性投入、规模推动增长为主向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转变,高质量推动长江经济带县域绿色发展。

1.以理念创新引领县域绿色发展方向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学推进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的绿色发展。牢牢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是发展的条件也是发展的结果等理念,深刻理解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与基石作用,坚持县域绿色发展。走县域绿色发展之路,必须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2.以技术创新提升县域绿色发展动力

以技术创新推进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提升县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当前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过程中,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相互交织,增长空间相互干扰,需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重构县域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高质量产业体系。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延伸传统产业链条、拓宽增值空间,优化传统产业布局,推动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另一方面,培育新兴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以技术为支撑,聚焦科技发展前沿,重点发展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化服务业,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3.以制度创新打破县域绿色发展束缚

长江经济带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实现这样大跨度的经济带的绿色发展,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东中西部跨区域互动合作,必须融汇多方力量,共同倾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县域绿色发展要以制度创新均衡城乡发展速度,强化县域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发挥城市对县域绿色发展的带动作用,扩大城市空间规划,激发县域协调发展潜力;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扩大县域管理和服务的范围,强化财政控制能力,提升办事效率,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县域绿色发展;健全市场制度、完善市场体系,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通过合理优化资源配置结构的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以主体创新强化县域绿色发展纽带

“美丽乡村”“美丽长江”是绿色发展在不同区域尺度上的目标体现。县域作为省市和乡镇的中间行政单元和经济区域的根本单元,是建设“美丽乡村”和“美丽长江”的纽带。“美丽乡村”的建设是“美丽长江”的重要基础,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进程中,需要通过治理主体的创新,从县域这一特殊视角出发,充分发挥县域农村地区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省市中心城市人力、资本、技术等要素,不断探索推行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的经济形态,通过跨域合作、互利共赢,建设美丽乡村,进而逐步实现建设“美丽长江”的宏伟目标。

 

*基金项目: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四川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绿色发展”(xy2018001);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资助计划项目“基于‘绿色化’要求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体系研究”(2016JQ0030);成都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区域创新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YJ2017-JD003)。

作者简介:黄寰,男,成都理工大学教授(二级),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四川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区域创新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成都 61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