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长三角
长三角

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趋势探究时间: 2015-09-18信息来源:尹诗 尹清杰 作者:wl_admin 责编:


    [摘要]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受到汇率升值、人工成本上涨、生产资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相当多的密集型产业受到冲击,尤其以出口为主的生产企业还陷入了生存危机,甚至要被迫转型。同时,因为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密集型产业雪上加霜。为摆脱困境,很多企业利用产业资源的优势、内地经济逐渐回暖的时机和内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事实,逐渐把产业由长三角向内地转移。文章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详细剖析。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密集型产业;内地


  一、引言


  自20世纪中叶,经济一体化逐渐在全球开始体现,尤其是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和科技的快速飞跃,使得发达国家的经济飞速增长。而社会分工的细化成为世界经济快速腾飞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西欧各国借助当时种种有利条件,利用有效的经济手段,变革了生产方式,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服装加工业、电子产品制造业率先使用大量先进的机器代替了人工操作,一步步实现了工作细化,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使得所在国一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飞跃。这种工作方式的改革之风很快蔓延到全球,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东亚的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吸收了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并逐渐为之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改变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经济也随之快速腾飞。直到今天,日本也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经济体系,很大的原因就是受当时生产力改革所赐。


  我国经济一直有着具体的社会分工的传统,经济发展规划也是根据各地气候、生产条件的不同而进行具体专业的分工。例如,根据华北地区适合种植棉花的情况,在北方重镇石家庄大力兴建棉纺厂;根据江浙地区的特点,大力发展手工业。实行改革开放后,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很多城市利用我国拥有大量人口且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使用费用相对低廉的特点,大量学习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引进先进设备,大力兴建具有劳动密集型性质的各类加工业,形成了行业规模经济效应,推进了我国经济不断加速发展,使得我国在2012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当今长三角经济发展概况


  自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地区最先响应国家号召,成为转变思想最快同时也是最先引进外资的地区。根据当地人口稠密、土地相对廉价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当地最适合发展的经济体系。在历经20余年的行业发展,长三角地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富饶的地区,并且占据着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2001年11月11日,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系,同时代表着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长三角地区,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开始崭露头角。


  但是,长三角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连年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困难堆积在它面前。当前,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诸多问题摆在众多制造企业头上,使得很多制造企业如履薄冰,因为受到资金制约,很多制造企业没法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无法改造生产工艺,只能沿用以前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换取相对低廉的利润。而对制造业最大的危机来自海外客户不断减少。长三角很多制造企业的主要客户来自欧美,但是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不少欧美企业破产导致长三角制造业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失去了大量的订单,直接导致了原本非常脆弱的经济链很快断裂,使得相当多的制造企业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源节流,增加新的稳定的经济增长点,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产业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整个长三角地区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受到众多危机困扰的长三角制造业以及手工业的企业主,为了摆脱行业危机,思索其他的经济增长点。考虑到国家相继开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策略,看到了我国西部经济的潜力和东部经济的复苏以及当地优厚的政策扶持,很多制造业及手工业的企业主把产业由传统的长三角地区逐渐向内地转移,以摆脱行业面临的诸多困境。据权威调查,从2009年我国内地的投资情况看,东北地区的投资增长率以35%的速度高居第一,远远超过了历年的投资水准;同时,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为代表的中部地区的增长率也以33%左右的速度高居第二。同时,数据也准确地表明,大多数投资方来自长三角地区。而这种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也带来了很多积极作用,比如改善了我国之前沿海地区经济和内地经济差异较大的局面,同时也把长三角地区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观念传到内地,使当地经济得到吸收和学习,进而提高当地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而随着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的迁移,更多的产业迁移也会陆续到来。目前产业迁移主要分为六个阶段(见表-1)。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分布格局就是东高西低,南快北慢。但自从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后,对于长三角地区严重依赖于欧美市场的以制造业和手工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除此之外,珠江三角洲地区甚至是北京这样经济外放型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明显放缓。这一年的经济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北方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南方;西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超过沿海地区;而京津冀经济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也首次超过了长三角地区,达到14.4%;同时,东北地区的经济复苏迹象明显,经济速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3.6%;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也达到了12.3%。种种迹象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和西北经济蕴含着相当大的潜能。


  三、长三角经济体中人力资源的分析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其中人力资本占据着很大的因素。笔者利用统计资料对长三角人力资本变化做了模型验证。


  科技、人力、生产材料以及生产关系这四大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通过生产函数的分析就可以很好理解。


  生产函数:Y=F(A,K,L,H,t)(1)


  在式(1)中,Y是总收入,A、K、L、H分别代表技术、生产材料、生产关系和人才,t代表时间。


  具体的生产函数为: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式(2)中,α、β、γ分别表示生产材料、生产关系和人才对产出弹性


  根据式(2)求导,得到总产表达式(3)。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最后,用差分方程代替微分方程,得式(4)。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最后得出: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式(5)中,经济增长速度y、生产材料投入速度k、生产关系的增长速度l、人力增长速度h可以通过水平法求得。


  利用公式(5),就可以估算出科技进步的增长速度a。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Ea、Ek、El、Eh分别代表技术进步、物质上涨速度、生产关系增长速度以及人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算公式为式(6)。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长三角的人才资本大概的分布具有一定特征,因此,对于人才所在的区域I来说,共由n个城市组成,r表示该地区人才水平的标准,N(r)代表到达这一标准的城市数量。因此,根据分形理论,推出公式:InN(r)=A-Dln(r)。其中,N(r)为城市数量,r为人才水平的标准,A、D为待定参数。


  最后,对最近调查的2011年长三角人力资本标准进行预测,得出回归方式(见表-2)。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四、长三角经济体面临的机遇


  自改革开放后,长三角经济体经过了20多年的劳动密集型特点的发展,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正逐渐消耗殆尽。人工成本、资源成本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出口政策的调整都成为压低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一系列的危机也使得很多企业主开始思考着将产业向内地转移。在这一转移过程中,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开始适应时代的变化,进行行业资源整合,抓大放小,抓精去粗,着重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高精制造业,同时把一些粗放型的手工业和制造业剥离出去。同时,内地的发展前景、优惠政策、投资环境以及市场回报率都与往日有所不同,进一步缩短了与长三角原先的差距,内地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也能省去企业大量投资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告别了长三角,开始向内地转移。


  随着内地的投资优势越来越明显,过去传统的长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规模逐渐增大。根据资料显示,以四川为代表的内地中西部地区优势明显,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迁移到这里,其最大的优势是劳动人口众多,并且人工成本相对比较低廉。转移的产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家电制造业。而安徽也因为交通便利,吸引了长三角地区大量的产业。据资料显示,2008-2009年,安徽共吸引长三角投资达40多亿元,引进62个项目,主要以汽车制造业和零部件业为主。短短两年时间,安徽已经有300余家跟企业零部件有关的企业落户,其中75%来自长三角地区,知名企业包括江淮、奇瑞等。


  五、关于长三角产业转移和内地合作的思考


  (一)国际上的产业转移案例


  历数国际上的产业转移案例,与长三角产业转移特征比较相似的是横滨。横滨是日本的一座城市,接邻首都东京,它的经济发展主要靠电气机械、钢铁等工业,因此是日本典型的工业城市。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它就面临着工业生产严重破坏环境、噪音污染以及设备陈旧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横滨不是改变经济结构转型,而是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向创造高利润的高科技新型产业转型。因此,它的产业转型方向之一是推动技术创新。就是说,根据自身沿海的特点发展污染范围相对较小的高科技信息产业,由过去的机械制造业转变成研发高科技信息产业。因此,通过研究横滨产业转型的实例可以促进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产业转型的理念提高。


  (二)长三角密集型产业的结构提升


  产业转移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当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但是因为历史等种种原因,经济发展平均水平相对还比较低。而我国很多企业自主创新的理念还不够深刻,思想也停留在过去的思维,企业仅仅是通过代加工海外的产品付出大量人力成本,仅仅赚取微薄的利润,而研发和销售都是在国外进行,大部分利润也是国外企业获得。因此,要想使企业长期发展下去,就必须改变现有的代加工产业结构,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做出自己的产品,掌握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的流程,这也将改变过去仅仅赚取代加工的微薄利润的境况,从而掌握大部分的产品利润。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尝试着进行自我创新的革命,这种革命从长三角地区开始,逐步扩张到我国内地地区,虽然这一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但如果想把企业长期做大做强,这一过程将不可避免。而且,未来的企业的发展,人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在未来的密集型产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创新思维、同时具备动手能力的优秀人才,而过去传统的在流水线的传统工人,将进一步减少数量。目前,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相当数量的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已经同很多高校达成意向,定向接收经过高等专业培训的优秀人才,这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信誉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关于内地产业园的布局


  我国内地许多地方为了接收长三角产业的搬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机械业和加工业,建造了很多产业园区,而且给予搬迁过来的长三角企业优厚的政策扶持,如允许转出地区分享GDP和税收,为这些搬迁企业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但是,很多产业园区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产业园区的布局特点根据风水学依山、分散,这些特点在经济上其实是太过低效和浪费的。国际上产业园的布局遵循着“紧邻城市、靠着交通要道、建筑分布密度大”的特点。工业园区不设立在城市,目的是经济上能有效地提高土地的使用率,能更好地发展商业或者提高人口入住率。所以,合理有效的工业园区也是内地吸引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因素之一。紧邻城市对工业园区的发展非常有帮助,工业园区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交通、教育、商业等特点,更好地服务工业园的职工。而如果建立一个相对较封闭的工业园区,就会使这些可能不复存在。靠着交通要道的作用很明显,就是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和人力运输成本,因此,工业园区在规划的时候就应该尽量靠近交通干道。建筑分布密度大,这对提高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大有帮助,可以避免企业员工的大量时间在工作的来回奔波中消耗,对提升产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有着很好的帮助。适当提高工业园区的建筑密度,将工业园区和城市更好地融合,可以为同区带来更好的服务和便捷,相反工业园区的运输和人口消费也可以反馈给城市更多的收入,这样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受益。因此,把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城市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对我国城市和工业化同步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因为工业园区的存在,周边的配套服务行业逐渐形成,拉动了城市内需,提高了城市的就业人口率。


  [参考文献]


  [1]吉守斌.加工贸易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趋势与机遇[J].中国发展观察报,2009,(2):113-114.


  [2]林斐.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化”转移与承接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11,(3):144-155.


  [3]闵琳佳.中国制造业转移现象与影响因素研究[J].复旦大学学报,2012,(4):41-43.


  [4]王建峰.区域产业转移的综合协同效应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12):73-75.


  [5]俞国琴.我国地区产业转移的系统优化分析[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报,2005,(7):123-124.


  [6]曾聪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2006,(4):45-48.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