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长三角
长三角

对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测评时间: 2015-10-07信息来源:刘方涛 作者:wl_admin 责编:


    摘要: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发现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实行了污染减排,资源投入与循环利用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积极开展新能源研发及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是提高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突破口。


  关键词:工业循环经济;长三角地区;因子分析法


  一、问题的提出


  长三角地区是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16个城市组成的都市群,包括上海市、江苏省东南部的8个市和浙江东北部的7个市。其中,以上海市为龙头的苏中南、浙东北工业经济带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吸引了国内外大量产业投资,但在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加重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成为这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循环经济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标准。在制定指标体系时,既要重视所选指标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又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测性和可获得性。指标体系设计完成后,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进行修正,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另外,目前的评价指标过于庞杂且不均衡,其中能够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指标偏少。很少有将指标构建、评价模型和实证研究集于一体的研究成果。因此,指标体系难以投入实际应用。本文结合长三角地区的实际情况,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选取经济发展、资源投入、循环利用、污染减排和废弃物处置5类指标建立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各类指标下分别选择若干操作指标。在SPSS专业软件环境下,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计算出各指标的评价指数,继而得出各类指标的综合指数。根据计算出的各指数对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


  二、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


  工业循环经济的复杂性使得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套评价体系不但能描述和反映系统内部状况和影响因素,而且能够体现指标间的关系,要体现科学性和可靠性。构建工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水平指标与速度指标相结合原则。在指标体系中反映状态的指标与反映趋势变化的指标要对应起来,使评价指标体系中既有反映发展水平的指标,又有反映动态变化的指标,以便达到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二是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尽量从各部门的统计资料中获取数据,这样可使评价得以顺利进行,分析结果能够得到广泛运用和推广。


  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及综合考虑评估指标选取的各项原则,本文把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目标层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A)。准则层包括经济与社会发展(B1)、资源投入(B2)、循环利用(B3)、污染减排(B4)和废弃物处置(B5)五类指标。指标层的各操作指标分属于准则层各类指标,这些操作指标是根据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机理与特点进行设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B1)中包括的操作指标有:工业增加值率(C1)、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C2)、工业科技人员比重(C3)、工业科技经费支出比重(C4);资源投入(B2)中包括的操作指标有:万元工业产值新鲜用水量(C5)、煤炭的能源消费占有率(C6)、煤炭自给率(C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C8);循环利用(B3)中包括的操作指标有:工业重复用水率(C9)、工业能源利用率(C1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C11)、“三废”综合利用贡献率(C12);污染减排(B4)中包括的操作指标有:万元工业产值废水排放量(C13)、万元工业产值的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C14)、万元工业产值废气排放量(C15)、万元工业产值的二氧化硫排放量(C16)、万元工业产值固废排放量(C17);废弃物处置(B5)中包括的操作指标有: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C18)、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C19)、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C20)。


  三、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


  (一)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总水平测算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或计算加工而成,数据时间区间为2000~2010年。鉴于原始数据间存在量纲不同和指标值的显著差异,首先需要将指标变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把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它找出几个公因子来代表原来众多的变量,使这些公因子尽可能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量,而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


  利用SPSS20专业统计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相关矩阵的特征值、各指标的方差贡献率、累计贡献率。本文利用SPSS软件最常采用的旋转方法——方差最大法(Varimax)将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将标准化后的数据及相应载荷值代入相应公式,求得各因子的得分。公因子1中C2、C3、C4、C5、C7、C8、C9、C13、C14、C16、C17、C19承担较大载荷。其中,C2、C3属于经济发展类指标,C5、C7、C8属于资源投入类指标,C9属于循环利用类指标,C13、C14、C16、C17属于污染减排类指标,C19属于废弃物处置类指标。公因子2中C1、C4、C11、C12、C18、C19承担较大载荷。其中,C1、C4属于经济发展类指标,C11、C12属于循环利用类指标,C18、C19属于废弃物处置类指标。公因子3中C10承担较大载荷,它属于循环利用类指标。公因子4中C20承担较大载荷,它属于废弃物处置类指标。可见,污染减排和资源投入类指标在主因子中所占载荷最大,其次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循环利用类指标,最后是废弃物处置类指标。


  (二)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各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利用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计算系统综合得分,求得各年的系统综合评价指数。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三)不同指标对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结合工业循环经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分析出不同指标对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因子1在14个指标上均负有较大载荷,可以看出因子1是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中的主要方面。在14个指标中,除了C4、C11、C15、C18因子载荷稍低,均低于70%,其他指标在因子1上的载荷基本在80%以上。按照准则层分类,可以发现污染减排类指标所占份额最大,其次是资源投入类指标,再次是经济发展和循环利用类指标,最后是废弃物处置类指标,仅工业废气排放率一个指标达标,且系数为负。需要特别解释的是这一指标在因子1中具有较大的负系数表明长三角地区的废气排放达标率很低,过度的废气排放量对其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负作用。因子2主要由C1,C4,C11,C12,、C18和C19六项指标决定。因子2对所有指标的方差贡献率在因子重要性排名中占第二位。按照准则层分类后排序:经济与社会发展类指标比重最高,其次是循环利用类指标,再次是废弃物处置类指标。这里发现,占较大载荷的负系数指标为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可见长三角地区对于工业废气的治理刻不容缓。因子3主要由C6和C10两项指标决定,占第三位。这两项指标分别属于循环利用类和资源投入类指标。其中,煤炭的能源消费占有率的系数为负值,说明长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费仍以煤炭这种一次性能源消费为主,而煤炭的过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因子4由C20决定,因子重要性排第四位。C20属于废弃物处置类指标,其系数为负,这表明长三角地区危险废物产生量高,废物的处理很不到位。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2000~2010年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是污染减排、资源投入与循环利用因素在发挥作用,废弃物处置因素起较大的阻碍作用。具体到指标层面,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煤炭的能源消费占有率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三项指标的阻碍作用尤其明显。所以,现阶段长三角地区要提高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必须十分关注这几方面问题。


  四、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构建了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了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数、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准则层评价指数。通过对这些指数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近十年来,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说明长三角地区逐渐进入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时期。通过分析其因子载荷矩阵可知,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是污染减排、资源投入与循环利用因素在发挥作用,废弃物处置因素起较大的阻碍作用。具体到指标层面,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煤炭的能源消费占有率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三项指标的阻碍作用尤其明显。通过分析六个因子载荷矩阵可知,污染减排因素和循环利用因素促进了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较低,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浪费较严重,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因此,提高长三角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开展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建设的试点工作。选择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和大型企业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污染零排放、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试点企业的工业循环经济;改造现有工业园区,使其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目前,长三角地区拥有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数量正在逐年增加,生态工业园通过地域的集聚效应将众多企业联系在一起,其内部强大的废物交换系统使得一些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可以作为其他企业的生产原料,既可以解决上述污染问题,还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其次,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集聚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整合周边创新资源,逐步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区域,走出一条具有长三角地区特色的自主创新、加速发展之路。


  再次,建立一整套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包括金融政策、政府优先采购政策、技术创新政策等,[1]从而为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体系。目前,尤其要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手段,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量大的工业企业的资源使用门槛,以有效促进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蕰芳,尚涛.国际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1,(6).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