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打造绿色“一带一路”应把握三个关键问题时间: 2018-03-09信息来源:杨宜勇 作者:qgy_admin 责编:

编者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各项合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中国提出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这是突出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也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应把握哪些关键问题?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过程?如何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较为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支撑和保障体系?这些都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刊特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共同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建言献策。
关键词:绿色“一带一路”;生态文明;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7)06-0001-19 收稿日期:2017-09-20



2017年5月,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再一次表明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绝不是输出落后过剩产能,也绝不是把本国的环境污染转移到别国,而是输出先进优势产能和搭建环保合作平台,自愿接受全面监督,自愿引领绿色发展,着力构建绿色丝绸之路。其关键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针对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资源要素紧张等一系列严峻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要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坚持协调发展,要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开放发展,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其中,加强对外合作,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共享发展,要让国内人民群众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群众共享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共享美好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生态环境状况较为复杂,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资源要素,普遍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矛盾,因此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二,构建绿色合作机制,打造绿色合作平台。首先,要坚持机制保障。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完善国际环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现有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机制,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完善相关合作机制,大胆探索合作新模式,努力建设政府部门、智库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平台,强化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等合作机制的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环境保护合作平台建设。其次,要坚持标准引领。适时更新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绿色发展。推动建设绿色技术银行。鼓励环境保护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研究制定与国际环境保护标准接轨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规范,加强相关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共同研发先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完善环境保护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环境保护企业、科研机构和智库联合构建环保科技研发平台。最后,要坚持信息披露,主动接受国际社会监督。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及时公开和共享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信息,接受所在国的监督。帮助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制定、技术标准、技术指南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对境外项目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防范的咨询服务能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信息产品、技术和服务合作。

第三,推进绿色项目建设,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首先,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以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环保设施、环境保护人员培训与交流等为重点,优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项目。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心,加强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其次,要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建设绿色项目,加大环境保护研究投入力度。鼓励中国的环境保护跨国企业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保护市场,鼓励优势环境保护产业集群走出去,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借鉴中国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园区。严格落实商务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推动中国企业自觉遵守对外建设项目所在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再次,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切实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通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断规范跨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项目的环境行为,提高其社会责任意识。

总而言之,绿色“一带一路”既不是嘴上功夫,也不是花拳绣腿。古语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我们一定要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构建完整的绿色投资、绿色贸易和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服务、支撑和保障体系,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简介:杨宜勇,男,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北京 100038)。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