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沿边地区发展影响的区域分异时间: 2019-02-18信息来源: 《区域经济评论》2018年第6期 作者:刘 慧 程 艺 责编:qgy 平 萍

摘 要:以沿边135个县(市)为基本单元,深入剖析“一带一路”建设对沿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分异与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通过改善沿边地区的地缘环境和区位条件,吸引产业和人口集聚,从而提升沿边地区的发展活力。“一带一路”建设对6大经济走廊通过的沿边城市影响显著,推进沿边地区发展格局进一步极化。“一带一路”建设对沿边地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异,在促进新疆沿边地区和滇桂沿边地区高速发展的同时,对东北和西藏沿边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沿边县(市)的发展除受“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影响外,也与其所在省份以及毗邻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状态密切相关。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边地区;区域分异;中国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8)06-0085-07 收稿日期:2018-06-1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泛第三级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A类,XDA20010103);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的合作”(131551KYSB20160002);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院重大咨询项目“‘一带一路’与地缘环境问题研究”(Y02015001)。

作者简介:刘慧,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100101)。

程艺,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硕士生(北京 100101)。

 

 

“一带一路”倡议是开放包容的全球化模式,是世界各国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探索国际经济治理新机制的平台。沿边地区是“一带一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节点。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关系不断加强,以经贸、基础设施、科技、文化合作为主体的地缘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沿边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缘价值凸显。沿边地区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一带一路”建设使沿边地区成为重要的国土开发空间。

然而,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人口流失严重、经济发展落后,是中国沿边地区的普遍特征。2015年,沿边地区人口283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人均GDP仅3.6万元,远低于全国5.4万元的平均水平。同时,由于沿边地区自然条件不一,历史基础不同,地缘环境复杂,造成中国沿边地区呈现高度差异化发展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为沿边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必定对沿边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沿边地区的发展格局。

在学术上,边境研究一直是地理学中政治地理学及地缘政治学的热点话题,主要集中在政治地理、环境生态、政府法律、商业经济、公共管治、人文艺术等领域以及边境效应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国外的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墨边境和欧盟内部边境地区。针对东亚、东南亚边境地区也有研究,但系统性成果相对较少。国内研究则更多侧重于案例分析,主要集中在沿边口岸,边境地区人口,边境城镇功能,边境经济一体化,沿边国际交通,边境旅游等单要素研究。对沿边地区整体发展格局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论述,特别是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的研究更少。因此,在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沿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一带一路”建设对沿边地区发展影响的区域分异尤为重要。


一、“一带一路”建设对沿边地区发展的影响路径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重点,其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对沿边地区发展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资金融通对沿边地区影响的特殊性不够显著,故本文不做详细论述),其作用方式和影响路径如图1所示。

          

    

1.政策沟通为沿边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的地缘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首先强调与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以及发展战略、规划和项目的对接。在与邻国的发展战略规划对接中,沿边地区无疑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一带一路”倡议实施5年来,积极与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越南等邻国的战略规划对接,如俄罗斯的远东开发战略、哈萨克斯坦的“光明大道”、蒙古的“草原之路”、越南的“两廊一圈”等,通过与这些战略规划对接不但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政策沟通,密切两国政治互信,而且也为沿边地区的贸易和人员往来、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口岸开放等提供了顶层政策保障,从而为沿边地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地缘大环境。

2.设施联通改善沿边地区的区位条件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通过与相关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使沿边地区由国内发展的末端变成大区域合作的重要节点,从而获得发展机会。同时,国际大通道的互联互通可有效改变沿边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改善沿边地区的投资环境。如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将改变中国西北边疆地区远离海洋的区位短板,有效缩短西北地区对外贸易的路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为西南边境地区找到了一条便捷的出海通道,为国内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西南市场和南亚提供便利,改变了西南边境地区经贸发展的区位劣势,为西南边境地区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带动的沿边区位条件的改善,也吸引了瞄准境外市场的国内中东部地区的企业在沿边地区投资建厂,如北汽瑞丽公司,从而带动沿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

3.贸易畅通加快沿边地区产业集聚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贸易畅通客观上需要改善边境口岸的通关条件,实施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从而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随着口岸条件的改善,沿边地区口岸城市未来将在基础设施、商贸物流、国际合作园区、跨境电商、通关便利等多方面获得发展机遇和水平提升。人员出入境的便利化和通关效率的有效提升,可进一步促进沿边跨境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为促进贸易畅通,中国在边境地区规划建设的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各种类型的、具有特殊政策支持的沿边特殊经济区建设(见表1),可促进沿边地区在更大范围内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吸引内地和邻国的相关产业向边境地区集聚,促进边境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沿边国家级口岸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的建设,将在沿边地区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如东兴、瑞丽、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等,推动边境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4.民心相通提升沿边地区发展活力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文化、教育、科技、旅游、卫生、体育等人文交流与合作是民心相通的重要举措。沿边地区与邻国地域相连、语言相通、文化相近,在民心相通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相关措施的不断落实,也为沿边地区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首先,沿边地区与邻国的地方和民间交流活动不断增加,人员往来增多,促进了沿边地区商业的繁荣;其次,各种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以及精品跨境旅游线路推广,如环阿勒泰精品旅游、德天—板约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在密切人员往来的同时,带动了沿边地区服务业的发展,为沿边地区发展带来新动力;最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学习汉语的需求不断增加,促进了沿边地区跨境教育的发展,如国门大学、国门小学的建设,既满足了邻国民众的求学需求,也促进了边境地区教育的发展。民心相通所带动的沿边地区发展动力的多样化,为沿边地区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一带一路”建设对沿边地区区域格局发展的影响

从战略空间看,“一带一路”具有多重空间内涵和跨尺度的特点。虽然“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但具体的建设工作,特别是设施互联互通、贸易通道建设等,又含有具体的空间指向。其影响在国内也存在显著的区域性,不同经济走廊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对边境线长达2.28万千米的沿边地区而言,“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沿边地区整体发展的同时,其影响程度也一定存在内部分异。

1.影响区域划分

“一带一路”建设对沿边地区的区域影响主要通过6大经济走廊①建设实现差异化的对外贸易发展态势和人口经济发展态势。因此,根据6大经济走廊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本文将中国沿边地区分为东北地区(含东北三省的边境县市)、内蒙古地区(含内蒙古自治区的边境县市及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及马鬃山口岸)、新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边境县市)、西藏地区(西藏自治区边境县市)和滇桂地区(含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边境县市)5个区域开展分析研究。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省边境地区,共31个边境县(市、市辖区),32个国家一类口岸。内蒙古地区共有19个边境县(市、旗),14个国家一类口岸。这两个边境地区主要受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影响。新疆沿边地区共有34个边境县(市、自治县),16个国家一类口岸,是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国际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连接、交汇的区域,同时受多个跨境经济走廊的影响。西藏地区共有边境县18个,仅有樟木、吉隆、普兰3个国家一类口岸,以及国家二类口岸亚东口岸。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设施落后,对外开放受限,目前尚无“一带一路”规划中的国际经济走廊。滇桂地区共有边境县(市、区、自治县)33个,24个国家一类口岸。主要受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

2.影响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异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沿边地区发展增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根据沿边地区各边境县2010—2015年的人口和GDP的平均增速,计算沿边地区发展综合指数,并据此将沿边地区划分为快速发展型、较快发展型、缓慢发展型和部分衰退型(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近年来沿边地区整体上呈现新疆快速发展、滇桂较快发展、内蒙古和西藏缓慢发展、东北衰退的空间格局。这种发展格局的形成既与沿边地区已有的发展基础有关,也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密不可分。

             


快速发展型人口和GDP年均综合增速大于15%的县(市)。共有11个县市,占全部边境县市的8%。主要分布在新疆和云南的边境地区,包括乌恰县、瑞丽市、霍城县等。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区,近年来口岸经济迅速发展,与邻国双边贸易环境不断优化,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云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随着沿边国际环境的稳定,边境地区的人员、贸易往来增加明显,呈现较快发展。

较快发展型:人口和GDP年均综合增速介于10%—15%,包括36个县市,占27%。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和滇桂地区,包括伊宁市、哈密市、那坡县、腾冲市、河口瑶族自治县等。这类地区自身发展条件较好,一部分是由于对外贸易发达,“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如塔城市、景洪市、腾冲以及二连浩特等;另一部分是自然条件较好,经济发展较快,人口自然增长较多,虽无口岸亦发展较快,如绿春、镇康县、那坡县等。

缓慢发展型:人口和GDP年均综合增速小于10%,且均为正增长。包括52个县(市、区、旗),占比38%。散布在沿边各个地区,在西藏沿边地区尤为集中。缓慢发展型地区一方面由于自然条件较差或经济发展缺乏特色,处于城镇化初期,产业结构同质化严重,亦无交通、区位等优势,造成地区经济增长乏力,人口呈自然增长状态,包括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四子王旗、温宿县、萨嘎县、麻栗坡县等。另一方面也包括一些边境贸易较为发达的县市,如博乐市、珲春市、满洲里市。这类城市本身经济发展较为发达,2010—2015年,GDP年均增速均在15%以上,但由于人口增速过于较缓,造成综合增速低于10%。如满洲里市2010—2015年GDP年均增长15.5%,但人口年均增速仅有0.04%;珲春市2010—2015年GDP年均增长18%,但人口增长仅有0.22%。

部分衰退型:人口和GDP年均综合增速小于10%,且人口或GDP单项指标呈负增长。共36个县(市、区、旗),占比27%。尽管该类型中绝大多数县市2010—2015年都实现了GDP总量的增长(见表3),但几乎所有县市的人口都呈现负增长。因此,人口减少是造成这些地区发展衰退的主要因子。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包括宽甸满族自治县、孙吴县、同江市、乌拉特中旗、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等,产业结构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衰退,人口流失加剧。对外贸易发展缓慢,替代性产业尚未形成,因此陷入单线条型城市发展模式中。此外,还包括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困难的地区,如福海县、浪卡子县等。

           

 

3.6大经济走廊建设对沿边地区口岸和城市发展的影响

6大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陆路空间走向。一方面,6大经济走廊所通过的沿边地区的口岸或城市是各经济走廊建设的支点和枢纽;另一方面,随着走廊建设及国际贸易量的增加,将有利于带动沿边地区相关口岸和城市的发展。

新亚欧大陆桥是“一带一路”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是贯穿亚洲、欧洲的国际大通道,从中国江苏、山东沿海出发,途径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到达欧洲。阿拉山口口岸是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的桥头堡,是中国唯一集铁路、公路、输油管道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同时,阿拉山口口岸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运输合作平台——中欧班列的最主要的出境口岸。新亚欧大陆桥开通以来,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贸易额不断增加,人口、工贸等集聚能力增强,加快了阿拉山口城市功能的形成,有望成为中国西部边境地区主要的增长极。

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途径满洲里、二连浩特和绥芬河等边境城市,将“一带一路”与蒙古的“草原之路”和俄罗斯的远东开发战略紧密结合。同时,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途径满洲里、二连浩特和绥芬河的“中俄欧”铁路货源班列逐年增加,所经口岸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贸易和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为加快这些边境城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将进一步强化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边境地区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

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从新疆出发经中亚、西亚抵达波斯湾、地中海沿岸。霍尔果斯口岸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出境的核心公路口岸。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2015年4月地处霍尔果斯口岸的中国—哈萨克斯坦跨境经济合作区建立,它是中国第一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合作区运行三年来,灵活的运行机制、优惠的税收政策等,带动了人流、物流和贸易量的大幅增加,为霍尔果斯边境口岸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依托泛亚铁路从中国云南和广西出发联通中南半岛国家和缅甸、孟加拉国、印度等,将“一带一路”中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连接。借助周边邻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大、与中国产业发展梯度互补性强等优势,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两大经济走廊重点途径的广西东兴、凭祥,云南瑞丽、磨憨等口岸贸易大幅增加,进出口导向型产业不断集聚,形成了西南边境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中巴经济走廊从新疆出发,经红其拉甫口岸进入巴基斯坦至瓜达尔港。由于红其拉甫口岸位于帕米尔高原,海拔在4700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因此,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主要表现为对喀什和新疆地区的区域带动作用,而对边境口岸发展的作用有限。


三、结论与讨论

“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精神,将进一步密切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和人文联系。“一带一路”建设对沿边地区发展的作用目前主要体现在“点”上(口岸及口岸城市),使沿边地区呈现“点”状分布格局。同时,由于不同经济走廊空间走向及作用强度的差异,也呈现一定的区域分异。

“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对沿边地区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为沿边地区的发展塑造良好的周边地缘环境,改善沿边地区的区位条件,对沿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等方面作用明显,构建沿边地区发展新动力,提升沿边地区的发展活力。

“一带一路”建设对沿边口岸城市发展的作用尤为显著,促使沿边地区发展格局进一步极化。“一带一路”建设在促进沿边地区整体发展的同时,通过6大经济走廊建设,将首先带动6大经济走廊通过的沿边重点地区和节点口岸城市的加速发展,加快边境地区的人口集聚,推动边境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尤其是边境口岸中心城市的发展,形成新的城镇化空间,塑造新的沿边地区发展格局。而诸多基础设施落后、无开放口岸、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无国际交通通达的沿边地区,则将在沿边地区发展整体大幅提高的背景下,缓慢发展导致整体发展水平滞后,从而使沿边地区的发展进一步极化。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将进一步分化沿边地区的发展速度,促进极化发展态势,逐步形成沿边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因此,应加快边境口岸城市建设。实时调整行政区划,将部分条件较好的口岸或县升级为市,以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和沿边地区发展需要。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沿边地区发展增速呈现明显空间分异,整体上呈现新疆快速发展、滇桂较快发展、内蒙古和西藏缓慢发展、东北地区衰退的空间格局。这种区域分异一方面与“一带一路”建设中不同经济走廊的空间分布和推进力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边境县市所在省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周边邻国的地缘大环境密切相关。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优势突出,加之周边邻国,特别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支持和对接,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对新疆边境地区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也最为显著。滇桂地区周边国家人口密度较大,市场需求明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地缘环境的改善,边境贸易和人文交流持续扩大,从而带动边境地区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东北沿边地区虽然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主要影响区域,但因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稀少,边境地区经济活动有限,加之所在的东北三省近年来经济的整体塌陷,特别是边境地区自身人口的持续减少,造成东北边境地区的整体衰退。而西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设施落后,对外开放受限,且目前尚无“一带一路”规划的国际经济走廊,造成西藏边境地区发展缓慢。

完善“一带一路”对外通道布局,缩小沿边地区的发展差距。西藏地区是沿边地区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也是边境地区在目前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唯一没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的省区。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西藏沿边地区向南开放的区位优势将凸显,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根据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国际经济走廊进行调整和完善,中尼交通走廊在未来中国对南亚互联互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向南开放的重要通道之一,对密切中国与南亚各国的合作,提升中国西藏地区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加快西藏边境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积极谋划和推进中尼陆路大通道建设和吉隆口岸—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促进西藏沿边地区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带动西藏沿边地区的整体发展,缩小与其他沿边地区的发展差距,实现中国边境地区的全面协调发展。

 

注释

①6大经济走廊指:中蒙俄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参考文献

[1]Hayakawa K.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border effects: The cases of China and Japan[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7,(43).

[2]LIU W D, Dunford M. Inclusive Globalization: unpacking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Are Development and Policy,2016,(3).

[3]McCallum J. National Borders Matter: Canada-US Regional Trade Patterns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5,(3).

[4]陈明星, 刘卫东, 叶尔肯·吾扎提,等. “一带一路”对中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影响[J].山地学报,2016,(5).

[5]葛全胜,钟林生,等.中国边境旅游发展报告[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6]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news.sina.com.cn/c/2015-03-28/140031

655780.shtml.

[7]王晓峰,田步伟,武洋.边境地区农村人口流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三个边境县的调查为例[J].人口学刊,2014,(3).

[8]王亮.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中国跨边境开发区的发展模式与演化机制研究[D]. 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9]王成龙,刘慧,张梦天.边界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6,(9).

[10]胡超,张莹.中国边境地区的开放模式、形成机理与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

[11]刘卫东.“一带一路”:引领包容性全球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4).

[12]毛汉英.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14,(3).

[13]宋涛,刘卫东,李玏.国外对地缘视野下边境地区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16,(3).

[14]宋周莺,车姝韵,王姣娥,等.中国沿边口岸的时空格局及功能模式[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Impact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 Areas in China

Liu Hui  Cheng Yi

Abstract: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ly discussion about the mechanism of the buil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rder area, this paper selected 135 counties (cities) along the border of China as the basic unit, and analyzed in-depth the overall impact and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brought by the buil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on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 areas. Research indicates: The buil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mainly through improving the geo-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location conditions of the border area to attract industry and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thereby 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vitality of the border areas. The build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border cities which six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rridors passed, which will promote further polariz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 area. There are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on the border areas, which promoting rapid development on the border areas of Xinjiang, Yunnan and Guangxi, but limited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and Tibet border regions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 counties (cities) is influenced not only by national strategy, such as the “Belt & Road” ,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their provinces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Border Areas;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