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定位、面临挑战及投资机遇时间: 2019-02-26信息来源:雪球 2019-02-21 作者:雪球用户花生余,特许金融分析师(CFA) 责编:qgy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如下: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资料来源:新华社

至此,中国不仅有了自己的Great Bay Area,即粤港澳大湾区,而且有了长期清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两特区和9个城市的具体分工明朗。笔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作为国家发展蓝图中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推进广东省九个城市与香港、澳门的深度合作,促进该地区的融合发展,以打造一个协同发展、互联互通, 可与旧金山、纽约和东京等湾区相媲美的世界一流城市群。同时,凭借各城市在金融、专业服务、高端制造以及科技创新等不同领域的优势,大湾区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多元化的城市群。这得天独厚的组合不仅为中国本土企业以及在华外企业带来巨大商机,也为有计划进军内地市场的外资和港资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与此同时,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融合也将促进货物、服务、资金、人员和信息的流动。随着该地区的不断发展,它将会在改善中国营商环境、促进落实“十三五”规划、以以及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枢纽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下文将主要总结和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要点,以及大湾区时下的政策和经济格局,以及未来的发展定位、面临挑战和投资机遇。

                                      

资料来源:https://www.bayarea.gov.hk/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与政策格局

刚过去的2018年,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硕果累累的一年。根据最新的发布的《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按照GDP和居民储蓄等经济指标,以及环境、科教、文化和卫生等发展指标,粤港澳大湾区有11个城市进入榜单,11城市群GDP总量达110,685.3亿元。其中深圳、香港和广州均突破两万亿人民币。值得关注的是,佛山名列第16位,GDP总量首破万亿,而紧随其后的东莞,GDP总量8202亿元,如果按目前的增长速度,2020年东莞也有望跻身“万亿俱乐部”。粤港澳大湾区内9个珠三角城市加港澳特别行政区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不含港澳台)的4.9%,经济总产值约占全国的13%,中位数人均GDP是全国人均GDP的近两倍。

                    

               数据来源:上海华顿经济研究院;世界银行; IMF;花生余整理

2018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前的考察调研和讨论建言最活跃的一年,是公共交通的“跃进年”,是湾区内各城市互联互通、深化合作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广东考察、王岐山广东调研、全国政协第七次双周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首次会议举行、博鳌论坛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场。这些高层领导人的活动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了持续的关注和热度。

2018年8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讨论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特别把粤港澳大湾区,写入2019年第四个重点任务,即:要推动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数据来源:香港立法會秘書處 資料研究組

香港特别行政区方面,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2018年香港国际工业出品展销会开幕典礼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将于2019年年初正式出台。粤港澳三地都有强势城市,都争当龙头,粤港争雄,深广争雄,多重竞争。此外,还有两种制度,两个特区,三种关税,南沙横琴前海三个自贸区,是全球最独特、最复杂的湾区。

广东及深圳方面,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2019年1月3日至4日在广州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的实现意见。深圳也召开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和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敢想会干、创新求变,在稳增长上出更多真招实招,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会议要求,2019年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其中第五个重点工作,即是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深港澳合作,推动规则相互衔接、基础设施相互联通,高水平打造前海城市新中心和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在新一轮全面开放中找到发展新活力。

在民生建设与公共交通方面,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工程的开通,以及虎门二桥、深中通道的开建对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策略意义。而广州至中山、广州至深圳的地铁,以及莞深城轨也提上了日程。展望2019,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条件有望进一步放宽,尤其是为了更加便利粤澳两地人员往来交流,经粤澳双方商定,自2019年1月1日开始,现有粤澳私家车可以加签通行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

在人员交流和就业安排方面,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两区的相互融合,促进城市间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港澳台人士已经可在广东入户、购房、入学等政策加速了湾区内人才的流通,从而可以让更多来自香港和澳门的人来到内地就业、旅游、科研,养老等,推进港澳和内地之间的经济往来和民间往来。

在区域合作和促进发展方面,深汕合作区、广佛同城化、广州中山合作协议、横琴粤澳合作产业园、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等更是令区域内的政府,企业和机构可以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以改善港澳和内地的隔阂,特别是在投资、贸易方面。

展望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将会有更多便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双向流动的措施。作为一个整体,大湾区各级政府鼓励“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去投资、发展,也同时可以引进创新科技项目和广东本地产业结合起来。

                  

                         数据来源:国泰君安研究所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与未来目标

从战略定位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方向是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大湾区的重心是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范围是珠三角的升级版,香港、澳门两个特区和珠三角的9座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肇庆。

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目标是,5年之内大湾区的GDP生产总值,超越世界三大湾区,即美国纽约湾区、三藩市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根据香港立法会秘书处2018年数字,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均GDP为2.05万美元,纽约湾区及三藩市湾区分别为8.22万美元及10.17万美元;而服务业比重亦只有62.2%,较其他湾区普遍逾80%为低。(微信公众号:花生余日记)

从笔者收集的资料来看, 粤港澳大湾区与内地以及世界主要城市群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从城区面积占整个地区比来看,京津冀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这一指标尚不到20%,而成渝、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略高些,25%-28%,但相对于纽约-华盛顿城市群(30%),尤其是东京都都市圈(63%),仍显得较低。

其次,从城市群内部的人口密度来看,虽然五大城市群的人口密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43人/平方公里),也高于美国的纽约-华盛顿城市群(295人/平方公里),但相比东京都都市圈(2665人/平方公里)的水平,仍相距甚远。

再者,从城市群对全国的经济贡献来看,我国五大城市群中GDP占比最高的长三角城市群也仅为20%,和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持平,远低于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72%),而其他四个城市群的GDP贡献尚不足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半。

                      

                       数据来源:地方政府统计局;国泰君安研究所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罗康瑞在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表示,现时粤港澳大湾区GDP约1.4万亿美元,世界排名13位,与韩国GDP相若,但落后纽约湾区的1.6万亿美元,以及东京湾区的1.61万亿美元。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速度远较其他湾区为快,人口及土地面积亦都较多,5年内将胜过其他湾区,按照目前增长率,未来将达2.1万亿美元。另外,现时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均产值及服务业发展水平在众多湾区中最低,假设发展到纽约湾区的人均GDP,亦即较现时升4倍,届时粤港澳大湾区GDP更可达5.4万亿美元,与整个日本的GDP相若。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Wind;地方政府统计局;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


三、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重点

1、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微信公众号:花生余日记)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Wind;地方政府统计局;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规划

根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将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

2、粤港澳大湾区机场建设

根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将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等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

3、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

根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将依托粤港、粤澳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全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更好发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等机构作用,加强电子商务、进出口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

4、粤港澳大湾区通讯基础设施

根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将多措并举实现通信资费合理下降,推动降低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并积极开展取消粤港澳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可行性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5、粤港澳大湾区技术交流

根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将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

6、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

根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在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7、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

根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将支持深圳依规发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加快推进金融开放创新。

8、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产业

根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将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有效实施,加快完善软硬件设施,共同开发高端旅游项目。探索在合适区域建设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

9、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政策

根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将鼓励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务,研究推进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依法报考内地公务员工作。

10、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

根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未来将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CEPA系列协议,推动对港澳在金融、教育、法律及争议解决、航运、物流、铁路运输、电信、中医药、建筑及相关工程等领域实施特别开放措施,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的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在广东为港澳投资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更好落实CEPA框架下对港澳开放措施。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证券日报


四、粤港澳大湾区的四个重要城市定位

1、香港:强化香港的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2、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3、广州:广州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4、深圳: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资料来源:新华社 


五、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国际竞争力

一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发展潜力巨大。从总量上看,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步入全球经济的第一方阵,具有成为世界级湾区的规模条件,但经济密度却明显偏低,与世界三大湾区尚存在较大差距,但差距就是潜力。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上下游供应链完备,产业生态系统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拥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区域内产业分工较为完善。

三是,粤港澳大湾区区位条件优越,地利优势明显。粤港澳大湾区地处“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以及香港、澳门两大对外窗口城市的深度融合区域。

四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国、两制、三关税区”是优势,也是建设世界级湾区面临的现实挑战。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


六、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四大挑战

随着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历史机遇和时间的加持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令外界有诸多的遐想和愿景。然而,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大湾区,都是处在同一关税区,采用统一的法律制度,拥有统一的金融体系和单一的货币。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跨越三个拥有单独立法权的行政地区,通用三种货币,采用不同的汇率制度和资本流动管理制度,确实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微信公众号:花生余日记)

不过,笔者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除了上述的制度阻隔外,粤港澳大湾区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将要面对以下四大挑战:

1、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不仅在“一国两制”下,广东九个城市(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区政府的协调工作由于制度、法律和文化的差别而面临挑战,即使是在广东九个城市之间,也会因各自城市的利益问题而令行动难以协调。如果协调机制未能有效建立,各城市之间的人才、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跨市流动和对接将难以通畅,难以协调共进。

2、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的持续参与?

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金融航运和国际贸易中心,最缺乏的不是资金和项目,而是人才和思想。环顾世界,在全球各国都进入顶尖人才抢夺战的情况下,提供高薪厚职,适宜的生活、工作环境只是最基本的吸引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是长远的发展愿景,这才能让海内外顶尖人才愿意长期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的发展规划,通常比较随机应变,有机而灵活,较少机械式和决定论式,事情的结果往往是各种因素和力量汇聚之后的产物。但外国人才尤其是美、欧、日的顶尖人才则比较“一根筋”,他们心目中的规划,需要先明确界定目标,接着设定实现这一规划的一步步计划,必要的动员资源,然后朝向既定的目标前进。因此,如何设立明确的短、中、长期方向和目标,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长期在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也将考验大湾区规划者们的智慧。

3、粤港澳大湾区是否会冲击周边城市的发展?

虽然从长远而言,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通过“扩散效应”,向大湾区外的城市扩散、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些周边城市又可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形成一个逐渐上升的循环积累过程。但是,在初期、中短期而言,大湾区容易产生“回波效应”(一种生产要素收益差异的经济行为分析,指落后地区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流动,导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不利影响),很可能会影响周边城市发展。

这是因为,在政策倾斜下,各方均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集中流向大湾区,周边不发达或相对落后的城市,则会因为政策的不平衡,以及资源、生产要素流失,导致城市之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者们在大力推动规划的同时,需要同时思考如何协调大湾区优先发展,及其对周边落后地区不利影响之间的关系。

4、粤港澳大湾区是否有足够的容错机制?

科研创新行业的特点是,无论是技术还是实业,往往遭遇各类难题,失败多成功少。如果任凭科研创新者和创业者自生自灭,不但有损科研创新氛围,也不利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不利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中,要考虑给予非因道德风险所导致的科研创新的暂时失败者,提供公司解散、银行欠款、租税负担、员工遣散和破产清算等方面的援助和保障。全球各地的创业经验也表明,创业失败者下次创业的成功率,通常比首次创业者成功率更高,因此只有更加大力支持非因道德风险所致的科研创新和创业失败者,成功创新创业的几率才更大。因此,如粤港澳大湾区内缺乏援助和保障措施,导致初创科技企业转移到杭州湾大湾区,甚至渤海大湾区发展,到时会否导致中国各地区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消耗,这也是值得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者们深思的问题。

                  

                 资料来源 :毕马威和香港总商会, 2017 年 9 月


七、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产业发展与投资机遇

毋庸置疑,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是今后中国乃至亚洲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诸多有利条件,但目前与世界一流湾区尚存在不小差距。粤港澳大湾区不是一个单纯的空间、经济、产业概念,而是同时涵盖基础设施、体制机制、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战略规划。今后,粤港澳大湾区不仅将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还将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后对外开放的新门户,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大带动作用。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Wind;地方政府统计局;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


根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笔者认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和新兴行业未来将是粤港澳大湾区蕴含的产业发展和投资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泛的产业结构,除了拥有大量高新技术产业之外,还存在许多不同的传统制造业,这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新材料、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达、产业体系健全,这为研发、物流、金融、信息技术、商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次,为了让粤港澳大湾区内不同区域的交通体系、通信网络联得更紧、通得更快,系统地提升区域的一体化程度,从而使得大湾区内部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可以预见未来大湾区内机场、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码头、网络电缆、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成为各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之一。特别是,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以代表的跨境工程的开通,不仅有助于区域建成功能完备、及时可靠、通关便利、流转顺畅、经济高效、海陆空并进的门户和枢纽,也改变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居民的时空概念,区内“一小时生活圈”的愿景将成为现实。

伴随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启动与开工,大湾区内港口、机场、轨交、高铁、路桥、水利等行业将迎来较大发展机遇。同时,随着5G时代即将来临,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大湾区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重点投资机遇之一。这些基础设施与配套工程的建设,不仅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内优质社区生活圈的建立,也意味着休闲旅游、养老、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性服务业将迎来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并且,由于科技与创新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可以关注创新经济发展新阶段下的新兴行业。


参考资料: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风起粤港澳大湾区》,国泰君安宏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点评,中信建投 宏观《划重点|大湾区金融服务是这样规划的》,香港政制即内地事务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华尔街见闻《大湾区共同家园基金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建银国际资产管理《大湾区规划:驱动成功的关键》, 毕马威和香港总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