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梅生西山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张凌云 作者:admin 责编:

 

 

      太湖有岛,名曰西山。西山有梅,遐迩相传。不过这个梅通常理解为杨梅,就梅花而言,苏州最有名的观赏胜地当属香雪海,天下闻名。可惜近年来,香雪海的面积日渐式微,不复当年之盛,倒是西山梅花的名声越来越大,遂趁有暇,驱车前往。

      烟波三万六千顷,长桥一架百里虹。茫茫太湖,西山是一颗最大的明珠,十年前曾到此,那是初夏,特寻杨梅果而来。十年后再相逢,却是早春,为睹梅花香而动。依然是熟悉的太湖大桥,剑一般地刺向远方,天色灰蒙,风声飒劲,寒意料峭,一个疑问随着这朦胧的天气,在心头越裹越大,西山,究竟会有何等风采的梅花?

      上岛,走的是一条幽静的小路。路边随处可见梅花了,白朵褐枝,参差错落,连绵于一片青山峋石之前。说实话,这样的风景我有些失望。天色晦暗,这白色的梅花少了背景的衬托,似乎便去了几分神采,有些蔫,况生于广野,与农家瓦舍为邻,显得有些随意,缺了一种精致或风雅美。

      进园了,林屋梅海,果然好大气势,漠漠如烟,白衣胜雪。还是以白梅为主,偶有绿梅、红梅、粉梅点缀。地势平坦,绝少起伏,间有亭阁流水,远处,是一座翠峰,上有飞檐层楼,这大片梅花就像环绕翠山层楼为轴的巨大扇面,往前方周边无限延伸,渐渐铺满了整个视线。

      这场景使我联想到一种久远的记忆。对了,小时候见过一幅画,准确地说,是当时很流行的讲义夹上的画。画上亦有着山树楼台,更多的还是大朵的梅花,那梅花,同样是白的多,红的少,整个风格是一种淡淡的,不算浓烈奔放的气质,虽然一眼便知是春天。场景地点没有标识,不过,我总隐约而执著地认为,那肯定是江南,尤其是苏州。

      现在,在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中,我与沉眠中的某种期盼打了个照面。这,也许正是停留在我记忆中的那种春天。它不算绚丽,不算浓艳,像笼上了一层雾霭的淡纱,甚或像有些褪色的彩照,带点生怯,带点寂冷,这是一种早春的气息,如初升的阳光,轻轻的暖,淡淡的柔,可随着一片乌云飘来,阳光、暖意,包括春天,都将重新隐退,消失在莫名的怅望之中。

      这种朦胧的早春情结,于梅花而言,只有白梅最为适合。红梅固然美,但那是完全盛开的春天,粉梅、绿梅也都动人,但与白梅相比,尚不足以为代表。白梅之白,淡而逸,雅而远。白梅是万梅之祖,世间所有缤纷繁丽的梅花都因白梅而生,犹如菊开始都是黄菊一样,愈是简单淳朴,愈是乡野岭原,才愈能百代以继,源远流长。

      于是我对白梅美感稍逊的遗憾消弭于无形,包括在园外,在农家瓦舍前见到的梅花。由此,我更联想到香雪海,联想到太湖,包括整个苏州。

      光看名字,也知道香雪海同样是以白梅为主,虽未曾履足,果真徜徉其间,是否也会在观赏之余,感慨视野单调了些?香雪海同样毗邻太湖,与西山可谓一衣同袍,于烟波浩淼的大湖之侧,不是靠红梅形胜,而是倚白梅韵长,这其中,是否暗合了某种规律或默契?

      沉思,豁然。也许,无论西山梅、香雪海,还是其他赏梅佳处,都同样深淌着苏州这位母亲的血脉。白发苏州,不仅是一种历史或沧桑,更是一种精神或气质,这种白发,或者白色,也不单指因循守旧,或者故步自封,而是它本身散发出某种无法替代的光芒,黑与白,天与地,这些原初、母性的元素,任何时候,都会熠熠闪亮。

      因此梅花生于西山,白梅恰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况与烟波太湖为邻,白色亦是相得益彰,弥望处,一片梅海,如白浪翻涌,怒涛堆雪,于广陆平野,能现太湖之盛。而且,还有另一种妙味。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寻”。诗虽云桃花,但桃与梅同属,二者可谓近亲。此处援引,在将梅海比作流波之余,实在是因为附近还有一处佳境。

      林屋梅海,无疑得名于林屋,而林屋之绝,在于其乃一处岩洞,号称天下第九洞天,内中笋柱林立,玲珑水响,于赏梅之余,得此一佳境,竟有喜得桃源之趣,此行足矣。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