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

看到温总理三鞠躬我没有鼓掌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徐静波 作者:admin 责编:

 两会杂谈 分类: 中国故事 
    3月5日,我起得特别的早,不是去学雷锋,而是赶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的开幕式。
    赶到天安门广场时,才7点多,国旗早已升起,太阳还没有爬过国家博物馆的屋顶。天气特别的晴朗,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人大开幕式的最主要内容,是听取国务院总理的报告。还有几天,温总理就要离职了。今天虽是来听他的报告,但是内心,却是来和他告别的。我想,过了今天,我再也没有机会在公开的场合里,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身影。
    每年的两会,我都有机会听温总理的报告,都在大会堂二楼的记者席上。只是今天,我发现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我在会场发了一条微博,说:“温总理作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声音有点哑。10年了,家不好当,一定也累了。”
    温总理是满怀深情地读完报告的最后一个字,喊出了一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全场是雷鸣般的掌声,但我没有鼓掌。
    我端起相机,想拍下他离去的镜头。没有想到,温总理走到主席台中间,向主席台上的各位一鞠躬,但是,向台下的近3000名代表和直播镜头下的13亿国民,鞠了三次躬。
    三次鞠躬,是告别。我的眼睛突然有些发酸,眼珠子在翻滚。说实在,我有点舍不得他。

    10年前,也是在这一个舞台上,他当选为国务院总理。当温总理带领新当选的副总理们走进三楼的金色大厅与记者见面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怎么会是他?”
    那时候,他的头发没有白,小小的个子,如同一名慈祥的中学语文老师。
    也许我们那时已经习惯了朱镕基总理的“冷眉横对”和紧握拳头的表情,看温总理张开手掌数个数的样子,感觉到有点“弱”。
    10年过去,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这10年走过的路,今天我们该如何为温总理写一份“工作鉴定”?
    在来北京之前,我在东京举行了一次有关中国问题的讲演。有一名日本人问我:“你如何评价胡温政权的执政成果?”我是这么回答的:
    我觉得,“胡温政权”这10年,做了三件大好事,一件是免除了延续2千年的农业税,让中国的农民获得了起跑前喘气的机会。而中央财政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倾斜,使得中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今后中国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件是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制度,让中国最底层最贫困的人群,有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第三,是基本驾驭了中国经济的这一艘巨轮,在大风大浪中基本上处于稳妥航行,没有去坐过山车。
    但是,这10年,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大问题,尤其是与民生有关的问题,譬如“乳”“房”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譬如户口与读书的问题。人民有怨气,要开口骂,骂人总需要对象,作为共和国内阁的当家人,温总理是免不掉要承担起这一份职责。
    现实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思想的多元化,要求的多样化,信息的复杂化和一些公务员的懒惰享受化。人们可以不顾自己的财力与能力,一律要求与欧美看齐,人家买得起奔驰,我为什么买不起?人家住的上洋楼,为什么我住不上?人家一年有几次出国周游,我为什么出不去?更有甚者,觉得自己已经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索罗斯买得起私人飞机,我为什么不能拥有?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印度人爬上破旧的列车车顶,在摇摇欲坠中享受着免票前进的美丽。但是,我发现一些国人想爬上的,不是印度列车,而是时速300公里的高铁的车顶,许多人期望一夜之间发财,一夜之间变成索罗斯。但是一旦没有坐稳摔下来,就要骂娘,就要找人算账。“我没有错,TMD的全是你们的错”,这是包括我在内,许多人在经历了生活的折磨和叹息后,产生的一种错觉。
    我在讲演会上说,温总理和他的领导与同事都很想尽快地解决这一些问题,让中国尽快和谐小康起来。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中国的现实政治,已经不是强人政治。总书记或总理的批示有时候也会出不了中南海。一些地方诸侯们也会只喝酒不干活。说白了,中国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撞在前进的墙壁上,这堵墙,就是体制问题。
    昨天,我请教了刚刚退任的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施芝鸿先生一个问题:“中国该如何撞破这堵墙?”施先生是中南海的头号智囊,也是中共十八大报告的主要起草者。他对我说,中国要实行政改,遇到三个核心问题:第一,是要坚持中国近代史选择的根本性政治制度,包括政协制度,在此基础上实行存量优化,还是另起炉灶。第二,是补天补台还是拆天拆台,应该补共产党长期执政,八个民主党共同参政的“天”,而不是去拆除这个“天”。第三,我们提出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那么是坚持三条还是三者选二?这也是关键。
    施先生把很复杂的问题,说的很清水。我理解到的是,“胡温政权”一直想政改,但是,一直找不到一个最妥当最合理最安全的政改路子,结果只能是经济开快车,政治驾马车,同在一个道上,不是一个速度。而如何实现才能“同道同速”?这一课题只能留给新一代的领导人去解决。
    中国应该选择一名怎样的政治家来当总理?我想不是一个人事角力的问题,而是每一个阶段中国社会的需求问题。就如中国要完成经改,就需要要有朱镕基被棺材的狠心一样。时代造就一个“温总理”,我觉得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他没有在地方轮流当一把手的经历,却是谁都没有经历过的中央办公厅的“三朝元老”。他具有极强的协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他没有挥刀砍下去的个性。他一直期望用心去与国民交流,但是,许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还来不及让人感受到那一颗心,事情就已经滑坡。他很想为国民做更多的事情,却发现自己也撞在了体制的灰墙上。
    在去年两会的温总理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我坐在台下听,那时我才感悟到:“本以为总理无所不能,没想到总理也有无可奈何时”。这10年,辛苦您了!
    我不是想为温总理当辩护人,而是觉得有必要深深思考一些中国政治与社会的现实问题。我们需要批评,但是不需要怨天怨人。因为在中国,任何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而不仅仅只需要制度,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特色。或许我们还需要等待,但是我们已经开始感受到新政所带来的一份希望。
   我相信,中国社会制度会越来越完善,中国这一个国家会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旅居日本21年,一直不愿意放弃中国国籍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