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中国边境口岸经济发展与其依托城市互动机理研究时间: 2016-11-01信息来源:于天福 隋丽丽 李富祥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随着边境地区开放政策的出台和国际经贸合作的加深,我国边境地区的发展和特殊的地缘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边境城市作为边境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中心,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边境地区的发达程度。口岸经济是边境城市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主要的30多个边境城市中逐渐形成了以边境口岸为依托、边境贸易为主体的经济形式。指标体系及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口岸经济是边境城市经济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张,它们在一定范围内对区域经济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口岸城市应该积极采取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贸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边境口岸城市为依托的集散中心等举措,充分发挥口岸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辐射效应。
     〔关键词〕边境城市;城市扩张;口岸经济;边境地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40023)
     〔作者简介〕于天福,教授,辽东学院副校长;隋丽丽,辽东学院讲师,辽宁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研究生;李富祥,地理学博士,辽东学院城市学院副教授(辽宁丹东  118000)。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15)01-0050-05
 
     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毗邻地域乃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决定着其所在地理单元能否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进行平稳的建设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边境地区不再是单一的军事防御和其他防御设施的空间,而是发挥着更大的经济、社会功能,其表现形式多为边境贸易、次区域合作、双边合作甚至更高级的跨境经济圈构建等,而由此得到极大发展的城镇因成为边境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而备受关注。〔1〕
 
     虽然边境城市发展总体上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其扩张又因受边境口岸经济影响而具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一、边境口岸经济发展与其依托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口岸经济对边境城市(镇)扩张的效应
 
     城市扩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边境城市(镇)起初是作为发展边境贸易和口岸运输通道而形成的职能型城市,伴随着口岸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城市空间会呈现出相应的演变过程和格局,城市经济的转型也必将带来城市产业结构整合的联动。
 
     1. 口岸经济作用下的边境城市空间结构
 
     我国的边境城市(镇)多沿边境线分布,依傍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和河运口岸兴起逐渐发展起来。口岸经济是边境城市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边境城市(镇)的发展和城市空间布局。与口岸经济有着密切关联产业往往会被优先考虑,边境城市(镇)老城区主要服务于口岸,新建立起的城区伴随城市职能的增加则会脱离口岸发展。实际上我国大多边境城市(镇)口岸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口岸基础设施、物流服务及配套产业发展还不完备,城市的空间布局依旧以老城区为主,仅仅满足城市基本职能。尽管一些边境城市已经进行了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然而由于边境城市的人口规模不大、口岸经济指向型工业较多,总体呈现出组团式空间格局,其中我国东北区边境城市就是典型例子(见表1)。
 
 
 
     2. 口岸经济作用下的边境城市产业结构
 
     就目前来看,口岸经济对边境城市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产业有物流业、旅游业、资源加工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等。随着边境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物流业、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口岸经济对边境城市一大贡献在于为所在城市引进了物流业的发展条件和市场,从而促进了边境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整个边境地区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边境城市特殊的区位条件和历史沿革为其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开发边境游、出境游、历史古迹游等旅游路线是拉动地方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表现。资源加工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本身对所在区域的资源禀赋条件有着客观的要求,我国边境城市地处资源丰富地带,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品信誉,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交通条件的改善、开放政策的扶持,边境城市的边贸往来将打破原有的原材料及初级产品的易货贸易,向着具有技术含量和创新力的更高级产品交易转变。
 
     3. 口岸经济作用下的边境城市的外向型经济
 
     边境城市(镇)是发展边境贸易的前沿阵地,对外经济在其经济产值中占有很大比重,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贸易政策、同源的文化习俗是边境城市发展口岸经济贸易区、口岸经济关联产业的优质条件。随着边贸经济的影响程度、辐射范围的日益扩大,边境城市(镇)空间结构、产业的不断升级,边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大大增强,必将吸引更多的内陆城市和外商进行投资、洽谈,创造更加优越的城市发展条件和环境,提升边境城市的对外开放能力,城市外向型经济将迅速发展起来。
 
     (二)边境城市(镇)规模扩大对口岸经济发展的作用
 
     城市规模的扩大可以促使城市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地吸纳劳动力,推动资金和劳动力不断向城市集聚。适当地加大城市建设规模,可以根据城市规模经济递增的特点,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基础条件,提供完善的生产和金融环境,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服务,集中科技、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相关要素,为经济发展提供成熟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提高城市工业化规模,扩大建筑业、机械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领域。随着城市土地规模的外延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边境城市与内陆地区将形成多核心的结构,边境城市(镇)原有的口岸配套服务职能会向外转移,与口岸相关的交通、通讯及运输网络、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将逐渐形成。沿边城市和内陆腹地的互动性增强,口岸经济活动就近扩张,一些无需在边境城市发展的关联产业将逐渐从口岸贸易中分离出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形成大口岸经济系统。
 
     二、边境口岸经济发展与口岸城市相互作用的定量分析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的发展与规模扩大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系统工程。口岸经济以其依托的边境城市为载体,是边境城市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子集,参与到城市扩张之中,与城市扩张产生联系,与其互为因果,发生的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流动关系是二者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方法的选择
 
     1. 影响因子及指标的选取
 
     口岸经济对边境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影响二者间相互作用的因素主要可归纳为区位因素、经济因素和地缘关系。
 
     由于代表城市扩张的指标涉及较多方面,本文主要依据数据的可靠代表性原则并结合其对城市扩张中产业结构升级、建成区面积变化及城市化率的影响来选择指标。我们建立了以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部工业增加值、货运总量、外贸进出口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市辖区人口总数、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城市道路总面积为要素的城市扩张指标(X),以口岸货物总吞吐量为要素的口岸经济发展指标(Y)(见表2)。
 
 
 
     spss18.0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结果,证明二者有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计算出两个指标体系的关联强度。对具有极大相关性(即在置信区间0.01水平下呈显著相关)的数据绘制相关散点图,根据相关散布图上散点分布的形态,确立变量x和y的关系:如果x与y的散点分布呈现一斜带状,便认为其有线性相关,进一步做回归分析,计算其拟合方程;如果x和y的散点分布不成线性相关的条件,尽管相关程度很高,回归也无法成立。
 
     (二)研究对象
 
     考虑到数据的易获取性和研究样本的代表性,本文选取边境城市丹东作为研究对象。丹东市口岸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是边境贸易,贸易的主要对象是朝鲜。中朝贸易的70%是通过丹东口岸完成的,年贸易额在10亿美元左右。近年来,丹东口岸对朝贸易进出口货运量以每年13%,进出口额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成为中朝两国边境贸易的主要通道(见表3)。
 
 
 
     1. 数据选取
 
     我们选取丹东市2003—2012年期间的城市扩张指标系统和口岸经济系统原始数据,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3—2012)、《丹东市统计公报》(2003—2012)、《中国口岸年鉴》(2003—2008)。
 
 
 
     2. 数据计算过程
 
     (1)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将以上数据带到公式里计算,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算x1,x2,…,x9与y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检验,输出结果(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关变量x1、x2、x3、x4、x7、x8、x9与y的相关系数检验的t统计变量的显著性概率p = 0.000 < 0.01,相关系数依次是0.972、0.977、0.929、0.943、0.916、0.965、0.895,x5与y的相关系数检验的t统计变量的显著性概率p = 0.01 = 0.01,x6与y的相关系数检验的t统计变量显著性概率p = 0.106 > 0.01。
 
  初步结论:代表城市扩张的地理要素中,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部工业增加值、货运总量、城市道路总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市辖区人口总数与口岸货物总吞吐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口岸货物总吞吐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2)回归分析方法研究
 
  根据相关分析的输出结果,继续验证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部工业增加值、货运总量、城市道路总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市辖区人口总数与口岸货物总吞吐量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利用spss18.0软件,做回归分析,在剔除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情形下得出回归系数输出结果(见表5)。
 
 
 
     其中复相关系数R = 0.998,R2 = 0.996,修正R2 = 0.967,估计标准误Se = 413.38。
 
     通过回归方程的显著性F检验,其中F = 34.209,P值(Sig.) = 0.132 > 0.000,可见回归方程不显著。T检验中,P值(Sig.)均大于0.05,可见回归系数检验结果全没通过显著性检验。
 
     通过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之后,可以发现城市扩张指标总体上与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量有显著的相关性,但不能形成线性拟合回归方程。
 
     (三)研究结果
 
     通过spss18.0对城市扩张指标和口岸货物进出口总吞吐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扩张与口岸经济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根据典型相关分析发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GDP、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与口岸货物总吞吐量的相关性极为显著(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货运总量、全部工业增加值、城市道路总面积与口岸货物总吞吐量的相关性十分显著(相关系数在0.9以上),市辖区人口总数和外贸进出口总额与口岸货物总吞吐量的相关性比较显著,而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口岸货物总吞吐量相关性不显著。
 
     1. 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这三个指标从不同层面体现了一个地区城市进行用地扩张、产业结构升级的物质基础、社会需求和外部投资。这三个指标与口岸货物吞吐总量的相关性十分显著,意味着2003-2012年期间与口岸经济的发展形成联动,且呈正相关关系,相互促进。口岸经济是丹东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张而发展壮大,并在一定范围内作用于区域经济,直接影响丹东市城市扩张的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演变。
 
     2. 城市建成区面积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是城市扩张在空间布局上的最直接体现。通过t检验,发现丹东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口岸货物总吞吐量相关性不显著,回看数据可以发现丹东市城市建成区面积在十年间年均是53.07平方公里,基本未见变化,2010年甚至出现了倒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丹东作为边境城市特殊的城市职能决定的。承担国界的屏障作用,人口流动缓慢,产业结构单一、城市资金投入有限,城市建成区向外扩张内部驱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受丹东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丹东市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呈狭长带状空间形态,间接阻滞了城市建成区向有利人居环境的方向扩张。
 
     三、对策与建议
 
     边境口岸城市扩张的路径亦基本依循“口岸经济——城市自身规模循环累积——岸城一体/岸城分离”的规律。岸城一体的结果是口岸经济小范围地对城市用地扩张产生影响,但对城市产业结构影响较小;岸城分离的结果是城市扩张的方向将不以口岸的发展为考虑因子。为了避免岸城分离的不利局面,必须充分发挥口岸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辐射效应。必须充分认识、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对策,发挥口岸经济对城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促进城市产业优化升级、空间合理布局、社会经济良好开放的环境的重要作用。
 
     (一)继续保持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贸合作
 
     中国边境口岸城市应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继续保持对外开放,扩大对外经贸合作,以对外贸易促进边境口岸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口岸城市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窗口,为了保持口岸经济不断发展的势头,应该制定口岸城市的口岸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健全对外开放合作机制,促进对外贸易良好的发展。支持口岸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和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承保力度,支持外贸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2〕
 
     (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口岸经济产业链条
 
     优化进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目前我国边境地区的口岸城市多以能源和矿产资源为主要出口的产品,为此应该采取措施促进进口,鼓励工业产品扩大出口,发展总体经济,吸引大型的、有实力的外资企业到边境口岸城市。口岸城市应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构建本地化、特色化、多元的产业体系,壮大整体的经济实力。推进区域合作,加强本地区与对应口岸城市及其腹地的合作关系,推动其新型合作关系的纵深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口岸建设监管
 
     政府要加强资金、政策扶持。增加公共性的设施服务建设资金投入,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放宽招商引资市场,吸引具有投资能力的内陆企业来此投资,鼓励并支持本地边贸企业做大做强。以市场为主体,转变发展理念,通过采取港港合作、港航合作、股份合作及优惠政策等措施,开辟外贸干线、外贸内支线和内贸干线。〔3〕
 
     (四)建立以边境口岸城市为依托的集散中心
 
     口岸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而口岸城市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集散中心,因此应充分利用口岸城市作为区域集散中心这一优势,加快口岸经济发展,使口岸城市承担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借助口岸沿江、沿海、沿边“三沿”的独特的区位优势,将口岸城市打造成为我国边境地区的物流大通道及物流集散中心。
 
     (五)发挥交通的牵动作用
 
     交通是边境口岸城市发展的命脉所在,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使边境地区边境效应变屏蔽为中介,将发挥区位优势成为现实,并有效地促进口岸物流业的发展,吸引国内外客商来这里投资与其相关的产业。大量的物流和人才的涌入,将加速边境口岸城市的拓展延伸。
 
     (六)科学合理规划城区布局
 
     边境口岸城市多是由边境口岸贸易及军事要塞发展而形成的,有些城区结构不尽合理,比如丹东,目前建成区呈轴向条状式,显然这是一种发展极为不合理的城区布局,因此科学布局城市发展空间是丹东城市未来发展之必经之路,且城市“西扩”思路是结合丹东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建设北黄海经济带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西扩”才能更大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旧区改造,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推动临港工业和商贸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对加快丹东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博:《中国沿边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李铁立、袁晓勐:《辽宁省边境地区与朝鲜经济贸易合作研究》,《东北亚论坛》2004年第2期;满海峰:《“北黄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与中朝边境经济合作发展分析》《韩国学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197-207页。
     〔3〕张颖:《浅析辽宁对朝边贸发展趋势》,《商业经济》2007年第11期;何晓薇:《打造丹东特色边贸旅游产业的思考》《民族论坛》2011年第6期。
 
     【责任编辑: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