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西部开发
地区发展

西部地区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刘慧 作者:admin 责编: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根据《意见》,中央扩大内需的新增投资重点投向西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和震后重建等领域。
   《意见》发布的背景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尽管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但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而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小,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生产方式比较粗放,抵御风险能力、自我恢复能力弱,赶上经济复苏期的步伐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最重要的一点是,金融危机迫使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换代,尽管现在看来是阵痛,但当危机过后,东部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产品竞争力更强,对西部地区产业振兴和加快发展形成新的压力。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下,中央投资对西部地区的政策资金支持,一方面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力促西部尽快进行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化解金融危机影响,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远离海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打牢长远发展的基础。铁路网、公路网、水利工程、机场的大规模建设,可以改善长期以来西部交通设施水平明显落后的状况。此次《意见》重点推进的是以西安、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大城市交通体系的构建,同时做好中亚、泛亚、南亚等国际运输通道规划研究。

   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也是重中之重。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工程是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创举,不仅加快了国土绿化过程,还减少了水土流失,减轻了风沙危害。《意见》中指出,要继续扎实推进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重点工程。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直是中国政府所倡导的推进改革开放的核心,也是西部地区面临的最核心问题。《意见》所提出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工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引导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都是为了更有效地挖掘西部的发展潜力,改变生产方式粗放的现状,保持西部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西部大部分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吃紧,尤其在边远贫困地区,过去在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方面留下的欠账很多,如今国家大力解决民生问题,并对西部地区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倾斜和支持,若能考虑西部地区的实际,把地方配套资金比例降低或尽量不配套,势必会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在《意见》中,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并逐步取消公益性建设项目县及县以下资金配套。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落实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的措施。做好农民创业就业工作。

   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教育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重点。《意见》指出,进一步普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县医院标准化等医疗卫生专项建设经费中给予西部地区更大倾斜。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

   国务院出台的区域发展规划中,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位于西部,重点区的率先发展将培育西部经济增长极。《意见》提出,要加快重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支持西安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推动广西北部湾地区开发开放,加快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