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由内到外”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程小旭 作者:admin 责编:


 

    专家建议:区域内的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应立足于群内城市合作,再展开城市群合作

 
   环渤海区域合作被社会各界提及多年,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共同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相比,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更多体现了自下而上,而且因为受制于多种因素,其合作进展相对缓慢。

   继今年7月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之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近日又获国务院批复,从而使这两个环渤海重要的次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12月5日举行的“第二届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高层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出,面对新机遇,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应立足现实、先易后难,进一步推进区域分工合作,以市场经济机制为基础,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作用,有效配置区域各类资源,最终实现环渤海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立足区域内合作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栋生在论坛上表示,环渤海区域合作应先易后难。比如,京津冀三省市旅游部门主动合作推出的“京津冀旅游年卡”,可以让老百姓花一百多块钱买一个卡,在一年之内逛北京、天津、河北的多个旅游景点。

   陈栋生认为,现在各省市都开始研究编制十二五规划,虽然现在做不到规划同谋、同编,但是可以尝试建立一个初级阶段的规划通气机制。“如果等十二五规划编制完成再谈合作,则会提高合作成本。”

   天津社科院副院长王立国对此表示赞同。“环渤海区域内的统一规划发展目前还是纸上谈兵。”王立国希望,天津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积极与其他省市发展规划对接以谋求共同振兴。

   河北省社科院院长周文夫认为,面对金融危机和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新情况,在未来京津冀地区区域合作中,河北将变中心依附战略为一体化战略,以竞争促进合作,在合作中求得共赢。这应该成为未来河北在京津冀总体战略中的选择。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肖金成在论坛上表示,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体现了国家对于环渤海地区的重视。随着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中国区域经济的重心从南向北转移趋势十分明显,重要方向之一就是环渤海地区,未来该地区发展潜力很大。

   “环渤海区域合作应立足于现实,立足于区域内合作,然后再展开区域外合作。”肖金成告诉本报记者,环渤海区域内的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应该分城市群进行合作,城市群内的城市先进行合作,然后城市群之间再加强合作。

   构建创新导向的区域合作体系

   “环渤海区域要着力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区域合作体系。”北京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认为,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环渤海区域发展相对较慢,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环渤海区域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走出一条不同于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发展路径。

   赵弘认为,环渤海区域具备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区域合作体系的资源和条件。环渤海区域是我国智力资源最密集、创新实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产业体系比较完备,资源型产业具有优势,新兴的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较强的产业创新能力。

   赵弘提出,围绕产业链,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区域创新资源的效能;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围绕打造环渤海区域合作平台,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国平教授在论坛上建议:一是提升环渤海区域自身创新能力,强化制造到创造的转化;二是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创新及创新带的建设;三是加强三大创新性区域即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的合作,加强区内互动到区间互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