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逻辑时间: 2017-10-20信息来源:杨开忠 作者:qgy_admin 责编:

9月20日,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保定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们齐聚一堂,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逻辑,总结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经验带来的新启示。

杨开忠在会上发表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逻辑”的主旨演讲。



问题的提出
 

从竞争力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生产要素驱动、规模报酬递增/投资驱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正在加速向创新驱动转型:

 

 

在要素驱动阶段,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是比较优势,强调要素禀赋的作用,如中国区域分工转型理论(杨开忠,1989)。

 

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有集聚经济学,如新经济地理学(NEG),强调集聚经济的作用。

 

NEG在同质性企业假设下,致力于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如何通过完全相同的人和企业的微观经济决策内生地产生的。

 

这一假设虽方便,但非常不现实。事实上,正如大量实证文献所表明的,微观主体是异质的(CabralMata 2003BernardJensenSchott 2003HelpmanMelitzYeaple 2004)。

 

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繁荣的新基础是创新。因此,创新在哪里,哪里就繁荣。

 

 

创新在哪里?

据研究(Feldman and Audretsch,1999),美国:70%人口生活在城市,但全部产品创新的96%来自城市;

10个最具创新性城市,人口占全美1/4,但产生了全美2/3的创新;

4个最具创新性城市(纽约、旧金山、波士顿和洛杉矶),占全美人口17%,但产生全美48%的创新。

 

为什么创新集聚在城市?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从集聚带来的知识溢出来解释。创意一个十分重要的投入就是具有共同兴趣的人们之间的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是传递导致新产品、新流程发展的精妙想法的最有效的方式。

城市密度高,为具有共同兴趣的人们提供了交流互动机会,也就是“知识溢出”的机会,人们可以分享想法,进而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像美国硅谷、韩国大德科技城、日本筑波科学城等世界上许多创新中心位于都市圈边缘而非中心城区。

这表明不能简单地用集聚规模解释创新在哪儿。

 

这里,我们试图回答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区域繁荣是异质性人才选择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提出建议。

 

 

人才区位选择决定区域繁荣

 

创新的微观基础是企业和个人,因此,要理解创新在哪里,根本在创新企业和个人的区位选择。

 

 

01
 

微观异质性定义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从企业所有制结构来看,对企业异质性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即:

 

Melitz (2003) style:没有企业家,工人是同质的;所有同质工人拥有企业;每一进入企业采取抽签方式决定自己的生产率;存活和死亡。

 

Lucas (1978) style:每个人都具有同质劳动力(homogeneous workforce)和异质管理才能(heterogeneous talent for managing),并知道自己才能和自我选择做工人或企业家;作为企业所有者企业家占有他企业所有的净利润;作为雇员,工人接收地方工资;企业家才能高低决定他的企业生产率大小;既没有沉没成本也不用抽签。

 

 

 

然,相比Melitz定义,Lucas定义更加适合探讨创新驱动发展下的区域经济发展,Lucas定义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技术才能的异质性。

 

为了回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逻辑,我们假定每个人都具有同质劳动力、异质技术才能和异质管理才能,且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才能和自我选择当工人、技术专家和企业家。

 

技术专家和企业家都是企业中利用脑力创造价值高于利用体力创造价值的个人,以下统称为“人才” 。

 

 

02
 

创新企业区位指向人才区位

 

首先,影响创新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在生产侧。知识型产品是附加价值高、运输成本对利润影响很小,因而,产品运输成本对创新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而且,由于知识型产品市场是全域性的,因而,局域市场规模对创新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也是很小的,随着高速互联互通进一步发展,运输条件和市场可进入性更趋均质化,产品运输成本和地方市场规模对创新企业区位选择的限制更是趋于可忽略不计的。

 

其次,人才是创新企业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子。知识是创新企业的核心资源,人才是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利用者,也是知识所有者,拥有人才便拥有知识。人才是创新最根本、最重要稀缺的资源( Edward Glaeser,2000,2002)知识是企业首要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对象。因此,投资追逐知识、追逐人才。这个逻辑与传统区位理论强调“人随投资走”相反。

 

因此,人才区位决定创新企业区位,进而决定地区繁荣。人才是区域之间竞争的焦点,那些受人才青睐的地区在竞争中将取胜。

 

 

以提升地方品质为关键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互联互通,无论身处地球表面任何地方,个人和家庭越来越容易有效地获取全球任何地方所提供的可贸易产品和服务,这意味着:个人和家庭的区位选择日益重要地决定于地方可以获取的不可贸易品的数量、质量及其独特性(Glaeserand Gottlieb, 2006; Carlinoet. al., 2008),即地方品质。这与新经济地理学单纯强调可贸易品相反。

 

人才选择他们合意的高品质地方,一方面,人才具有更高的需求层次,对满足各需求层次的供给有更高的质量要求,因而,更需要宽松、自由、实现自我价值、富有魅力的地方(Richard Florida2002Edward Glaeser2000,2002) 另一方面,人才具有更强的竞价能力,因而,能够在对高品质地方的全球激烈竞争中占据高品质地方,高品质地方胜,低品质地方败。

 

因此,为了在全球竞争中集聚人才,实现区域繁荣,必须以不断提升地方品质为关键

传统经济基础模型(economic base Model)强调培育地方经济就是开发和提升为外部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非地方部门(non-local sector) 。显然,与之相反,新的逻辑强调培育地方经济关键在打造和提升地方品质,也就是开发和提高为合意的居民和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地方部门(local sector)。

 

事实上,近几十年来,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均在致力于提升地方品质,表现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等休闲服务和公共服务就业迅速增长, 城市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型。例如,1990年以来,纽约上述体现生活品质要求的就业占城市总就业的比重由1990年的10%上升到2013年的23%

 

对雄安新区发展的建议

 

 

 

 

1、在坚持以国家行政企事业单位迁入为引擎的同时,统筹好从市场上争夺企业与争夺人才的关系。

 

2、 实施全面品质发展战略

一是处理好“量”与“质”关系,以打造和提升地方品质为关键:作为反磁力发展极,雄安新区抗衡北京吸引力、带动河北绿色崛起关键主要不是体量而是品质,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努力把雄安新区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

二是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关系,提升全空间品质: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三区三线”,实施低密度开发,严格控制区域土地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区域人口规模,以300万以内为宜;严格控制城镇规模,坚持“大分散、小集中”城镇布局;严格控制城镇建筑密度,坚持中低层建筑,不要高楼林立;

三是提升全要素品质,培育多样化、高质量消费者服务,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打造优美建筑与生态环境,构建快捷高效交通和信息网络。

四是实施规划、建设、营运全过程品质管理,“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

五是坚持全员参与。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