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区域蓝皮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8时间: 2018-08-06信息来源:搜狐-数邦客 2018-07-24 作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 责编:qgy

2018年719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区域蓝皮书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有关领导介绍了皮书出版的相关情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区域蓝皮书主编赵弘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8》,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区域经济研究专家与区域蓝皮书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讨。

 

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5大新趋势

 

1.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呈现多维分化态势

 

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延续“西快东慢”、“南升北降”格局,区域内部分化加剧。201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运行(增长6.9%),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分别为7.5%8.0%8.3%4.1%;东部地区2017年上半年经济增速缓中略降,经济增速有所调整;中部地区经济增速普遍加快,经济发展动力强劲;西部地区依然领跑“四大板块”发展,但内部分化严重;东北经济增速虽然较低,但内部出现回暖态势。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打破四大板块的限制,呈现出南北差异的特点;我国西南、东南地区部分省份的经济增速普遍好于西北、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南快北慢”、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特征比较明显。区域经济总量呈现东部和东北比重略降,而中西部比重持续上升的态势。从2005-2017年的数据分析来看,东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从2007年开始出现下滑,2015年出现逆转,2016年占比达到52.3%2017年上半年进而上升为54.2%。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2005年占全国比重为18.8%2016年为20.6%2017年上半年为20.7%。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占比在延续多年的增长态势后,2017年上半年出现下滑,较2016年下降1个百分点。自2015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出现下滑态势,从2005年的8.6%下降为2015年的8.0%2016年进一步下滑为6.8%2017年上半年为5.9%,东北地区经济下行仍十分明显,经济总量占比呈逐年萎缩趋势。

 

2.三大战略深入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①“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我国四大区域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建设。东部地区利用地缘优势与港口优势,对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发展迅速;西部边境与东北边境地区结合区位与资源优势,在产能输出、贸易合作、人文交流、基础设施等方面成就显著;中部地区率先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铁路、水运与航空通道,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一体化,提升了中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的便捷度。②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交通、生态、产业三大重点领域进展迅速,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雄安新区相关规划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京津冀地区探索合作模式创新,医疗、教育、扶贫等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③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沿江11个省市经济加速增长,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在绿色生态、交通走廊、开放格局、区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省市积极推进沿江生态环境治理建设,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长江黄金水道与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成效明显,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升。五大自贸区推动长江经济带双向开放大格局初步形成。长江经济带省际合作协调框架已初步构建。

 

3.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区域经济增长动力更加依赖于创新驱动

 

政府主导的各类产业园区成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高新区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技术创新领先、产业领先、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先、体制机制领先为建设目标,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引领和示范。国家级新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探索发展新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型城市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深入推进创新改革,京津冀、上海等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169项改革举措基本落地,在一些改革任务推进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和做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新业态蓬勃兴起,成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

 

4.区域环境治理力度大,持续深入推进

 

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部署,各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环保督查行动覆盖全国,清理“散乱污”小企业成效初步显现。中央环保督查提升了地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意识,解决了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地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5.我国各地区采取多元化方式进行扶贫,取得了一定成效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发展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主要有采用互联网销售特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农村电商、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等方式。②通过异地搬迁进行扶贫,开发新的富民产业,逐步实现脱贫目标。截至20178月底,全国已开工2017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4万多个,项目开工率达95%。③通过基础设施改造进行扶贫。交通、农业等部门通过基础设施改造,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④强化贫困地区的金融支持和教育培训。中央出台了金融扶贫的一揽子政策,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对贫困人员进行技能教育培训,通过就业进行脱贫。

 

2018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4大趋势展望

 

1.区域经济格局将继续呈现“西快东慢”、“南升北降”的板块多维分化态势

 

区域经济整体增幅将略有回落,“西快东慢”、“南升北降”的区域增长格局将会延续。区域板块内部分化将愈加明显,区域经济增长差距显著,多速增长格局出现。

 

2.多元增长极将引领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

 

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等功能型平台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增长极作用将逐步显现和增强。城市群的核心支撑作用日益突出,城市群内部多元化协同发展格局将逐步显现。

 

3.高速铁路推动城市群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市郊铁路发展等相关规划陆续出台。城镇化发展与交通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作用。高速铁路的发展改变了中国城镇化的格局,影响城镇化的进程和范围。

 

4.推进区域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强化,区域增长动能进一步释放

 

以扩大开放为抓手,促进区域全面深化改革仍将是未来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自贸试验区在推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中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投资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以协调发展理念推进构建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新政策将进一步落实。三大战略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老少边穷”地区的支持性政策将进一步落实,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将加速构建。

 

进一步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5项政策建议

 

1.突出空间分类指导,进一步优化区域政策

 

突破四大板块局限,进一步细化区域发展政策精准性和针对性。加大对东北及产业衰退地区的支持力度。

 

2.分级培育适应新常态发展的中国城市群,推动城市群成为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引擎

 

科学培育和分级建设大、中、小层级合理的城市群体系,推动城市群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和协调发展的新引擎。

 

3.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以科技创新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转换

 

完善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以科技创新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转换。

 

4.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施环境治理的区域联合

 

在十九大对生态文明的新目标和新部署下,继续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区域环境联防、联控、联治的制度建设和立法建设。

 

5.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制度创新,构建多梯度全方位开放新机制体制。以区域协调发展,支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