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区域政策
区域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时间: 2018-12-14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 2018-12-05 作者:自然资源部  责编:qgy

据自然资源部网站最新消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重大决策部署,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支持10个设立在市和4个设立在园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各省份分布情况

山东2个:威海、日照

江苏2个:连云港、盐城

浙江2个:宁波、温州

福建2个:福州、厦门

广东2个:深圳、湛江

广西1个:北海

天津1个:临港

上海1个:崇明

海南1个:陵水

《通知》提出,示范区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陆海统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知》明确,示范区建设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围绕主要示范任务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和任务,把握建设时序和节奏;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严管严控围填海活动,加强滨海湿地和海岛保护,最大程度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构建蓝色生态屏障。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有关部门将加强统筹指导,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发挥相关地方主体作用,努力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功能平台。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什么?为什么要建示范区?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承担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海洋产业集聚、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保护等重大任务的区域性海洋功能平台。

2016年12月印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海洋局关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十三五”时期,拟在全国设立10~20个示范区。到2020年,示范区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引领性强的海洋开发综合创新体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支撑有力的海洋基础设施保障体系、相对完善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环境优美的蓝色生态屏障、精简高效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示范区海洋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成为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根据意见,设立示范区应符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海洋强国战略的总体要求,符合全国及地方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等,选取行政区划清晰明确、海洋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海洋产业聚集优势明显、海洋资源保护利用成效显著、战略区位特殊重要的涉海区域。原则上,设在市(含计划单列市、地级市)的示范区,面积不超过150平方公里,所在城市上一年度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低于12%,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0%以上;设在园区的示范区,面积不超过50平方公里,上一年度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所在园区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低于30%,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5%以上。

那这次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要示范任务是什么呢?为什么是这14个地方拿到了这个海洋“国字号”招牌?一起跟着观观来看——

山东·威海(设立在市)

主要任务: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推动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海洋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威海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辐射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载体、第一批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近年来,威海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据统计显示,2016年威海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培植年产值过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70家。

威海此次将以“三次海洋产业融合”为主题,整合放大海洋发展优势,打造活力迸发的海洋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到2020年,全市实现海洋产业增加值1550亿元,远洋作业渔场发展到20处,规模化海洋牧场育苗场达到50处,海洋生物医药制品产业集群产值200亿元以上,海产品交易量达到400万吨/年等。

山东·日照(设立在市)

主要任务:推动国际物流与航运服务创新发展,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近年来,日照结合自身优势,加快打造海洋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海洋产业聚集、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生态文明等区域性海洋功能平台,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加快提升,海洋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动力。

下一步,日照将以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重点,推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涉海基础设施综合支撑体系,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开放合作水平,加快建设美丽富饶、生态宜居、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江苏·连云港(设立在市)

主要任务:推动国际海陆物流一体化模式创新,开展蓝色海湾综合整治。

连云港区位优势独特,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端首个节点城市、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和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是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战略支点。该市有江苏省仅有的40公里深水基岩海岸和30公里砂质海岸,江苏26个海岛有20个分布在连云港海域。该市还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是全国5个“湾长制”试点地区之一,并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海洋牧场法规。

按照方案,连云港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呈“一区涵三片”的空间格局,主要包括大型综合性智慧港口、现代化国际合作物流园和滨海国际商贸旅游新城3个片区。据悉,该市示范区建设有四大任务,一是实现国际海陆物流一体化深度合作。二是实现海洋服务业集聚发展。三是推进蓝色海湾综合发展。四是实现公共智慧海洋服务。

江苏·盐城(设立在市)

主要任务:探索滨海湿地、滩涂等资源综合保护与利用新模式,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

盐城作为全国第一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第二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城市,海洋经济已实现向“三二一”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变。今年,盐城深入实施新一轮沿海开放开发行动计划,启动编制现代海洋经济功能区规划,加快推进沿海绿色产业带、城镇带、风光带和港口群建设,全市沿海经济迈上了新台阶。

据了解,盐城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将突出海洋经济的点轴开发和面上保护,推进构建“两区多组团”的示范区空间发展格局。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海洋经济能级持续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建设成为国家滩涂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样板区、滩涂综合高效开发利用先导区、滩涂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体制机制创新区。

浙江·宁波(设立在市)

主要任务:提升海洋科技研发与产业化水平,争取在创新海洋产业绿色发展模式上形成示范。

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近年来宁波不断培育海洋经济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以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为主导,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据显示,2017年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值达到4704.56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14.44%,实现海洋经济增加值1422.27亿元,其海洋经济总量在浙江省各地市中居于领先水平。

根据方案,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要以象山半岛为主体,以象山港湾和三门湾相关区域为拓展,陆域用地面积合计约149平方公里。未来,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将全面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率先构建生态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提高陆海统筹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统筹加强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切实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着力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国家海洋绿色协调发展大平台。

浙江·温州(设立在市)

主要任务:探索民营经济参与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开展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温州是我国联接长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南翼”;海岸线总长1247.6公里,约占浙江省18.6%。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投资活跃,2017年全市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0.9%。近年来,该市还首创全国海域审批“直通车”试点,开展全国首批、浙江省唯一的“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试点”,获批全国首个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城市。

据了解,温州获批建设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要位于洞头区行政区域内,包括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洞头海洋生态经济区、状元岙港区、大小门临港产业区、国家海洋特色产业园区,面积约137.3平方公里,最终建成我国民营资本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美丽湾区建设示范、陆海统筹发展示范、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示范。

福建·福州(设立在市)

主要任务:推动海洋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开展涉海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福州地处台湾海峡中北部,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源地,是建设“海上福州”的核心区。沿海深水岸线资源丰富,海洋生态环境优良,海洋生物、海盐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较多。

近年来,福州相继迎来了生态文明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战略机遇,如今福州再添一区,成功晋升为“六区叠加”城市。

接下来,福州将加快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力争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同时,重点发展蓝色经济产业园、重点海洋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基地、海洋工程装备业基地、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期货贸易业务等。生态方面,到2020年福州市海洋保护区面积不少于157067公顷,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1.8%,整治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38公里,符合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区划海域面积达到75%以上。

福建·厦门(设立在市)

主要任务:推动海洋新兴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配套能力提升,创新海洋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模式。

数据显示,2017年厦门海洋经济实现总产值2281亿元,同比增长10%。主打产业包括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呈现了极强的生命力。

近年来,厦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组织实施第一批“蓝色海湾”整治项目,统筹协调推进入海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全面开展厦门海域清淤整治,海堤开口、沙滩修复、红树林湿地重构等一批修复工程加速推进。

厦门今后将重点向着国内首个海洋“众创空间”、海洋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基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等方面发展。

广东·深圳(设立在市)

主要任务: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力度,引领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

深圳作为位于珠江出海口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桥头堡城市,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接香港,连接南海和太平洋,可面向全球集聚海洋经济高端要素资源,促进海洋产业的创新发展,深圳具备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的独特优势条件。

多年来,深圳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数亿元用于扶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据了解,2016 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1480亿元,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为 256.1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为17.3%。

未来,深圳将以建设“世界级海洋中心城市”为契机,重点部署深圳海洋强国示范区、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等建设,打造海洋产业“深圳质量”,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广东·湛江(设立在园区)

主要任务:创新临港钢铁和临港石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体制机制。

当前,湛江正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一期工程已全面建成,成为产能最先进、效益最好、环保水平最高的生态型现代钢铁产业基地,湛江的海洋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在交通方面,高铁、高速和新机场项目加快推进。

进入“十三五”时期,湛江继续做大经济总量,坚守生态环保和社会稳定两条底线,坚持港口带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抓好交通建设,构建“三环四通”大交通格局。同时,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湛江生活和工作,进一步打响“冬休来湛江”旅游品牌。

广西·北海(设立在市)

主要任务:加大海洋经济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北海作为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交汇的中心城市,承担着新丝绸之路、海洋经济带、出海通道的重大使命,建设北海海洋经济示范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下一步,北海市将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强化海洋经济智力支撑;探索海洋对外开放新模式,提升开放经济发展水平;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为重点,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

天津·临港(设立在园区)

主要任务:提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海水淡化产业规模化应用示范。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近年来,临港将海洋经济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海洋产业结构稳步升级,在区域产业发展和升级中发挥着积极的带动作用。

依托自身临海优势和大型试验取排海水的便利条件, 临港吸引众多海淡项目纷纷落户,海水淡化产业正在发挥集聚效应,并且不断加大对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研发、科技创新的投入,努力建立完善的海洋药物创新体系。

下一步,临港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在天津临港经济区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为战略目标,以创建国家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为战略契机,做足科技兴海文章,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进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提升海洋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力争把临港建设成为国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航区。

上海·崇明(设立在园区)

主要任务:开展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创新海洋产业投融资体制。

崇明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全区地势平坦,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也是继台湾岛、海南岛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岛。

不久前,上海市政府批复《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将基本实现,到2050年将全面完成。未来,崇明将成为世界自然资源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地、鸟类的重要栖息地、长江生态环境大保护的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的先行区。

海南·陵水(设立在园区)

主要任务:开展海洋旅游业国际化高端化发展示范,创新“海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陵水拥有良好的资源环境和产业发展、海洋文化基础。近年来,陵水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凸显海洋旅游与文化产业集聚特色、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加快提升,海洋经济已跃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动力。

下一步,陵水将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为依托,突出区域特点,进一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深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海洋旅游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等创新,推动传统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加大涉海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海洋产业智慧服务与管理水平,力求建成产业布局合理、集聚效应明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海洋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