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学术园地

工业化是少数国家独享的文明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张孝德 作者:admin 责编:

 20世纪80年代东亚四小龙的崛起,证明了诞生于西方文化世界的市场经济完全可以在东亚文化社会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超出意识形态的限制在中国成功地嫁接,再次震撼了世界。正当世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雄心勃勃地乘上市场经济之船,驶向工业化目标之时,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工业化不是属于全人类的,而是少数国家独享的文明。这是由工业文明模式内在机制与特质决定的。


    1.缺乏共生机制制衡的全球化市场经济,只能导致世界发展两极化,而不是工业文明全球化。


    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内在驱动力的工业经济,确实是一个有利于财富总量有效增加的经济模式,但竞争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两极分化又成为市场失灵的根源。竞争导致社会两极分化而引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在20世纪初曾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在经历了1929年起始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随着以政府干预经济、抑制垄断、提供公共产品等为内容的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使竞争导致的两极分化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矫正和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式的市场经济开始向全世界推广与移植。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全球化市场经济与存在于以国家为单元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属于两种不同模式。在一国之内的市场经济有一个满足共生需求的国家调控体系,而在全球化层面上的市场经济却没有这样的调控体系。既然没有这样一个满足共生要求的世界调控体系,在世界经济快速全球化、市场化的同时,导致赢者通吃的两极分化也就必然会出现了。


    据美国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统计,自182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加了5倍,而世界财富产出则为原来的50倍。1820年,世界最富有国家和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比是3∶1,2000年接近75∶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也揭示了这种鸿沟的加深。目前,世界上最富裕的5个国家所拥有的财富总量与最贫困的5个国家相比已经相差74倍,比10年前增加了14倍。


    然而,使我们担忧的不仅仅是世界经济发展两极化的这个事实,还有对两极化认识上的理论误导。我们发现西方主流的经济学家同时推销着两种市场模式:一种是在本国的具有竞争与共生相互制衡机制的市场模式,另一种是面向世界与发展中国家推销的纯竞争的市场模式。按照他们推销的模式,世界经济只要保证充分竞争、高度开放,就能实现世界资源的最优配置,就能使落后的国家分期分批地走向趋同的工业文明,最终都能够分享到全球化与工业化的好处。这套对外的市场模式,不仅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所接受,而且连宗旨是为世界公平发展服务的国际机构也认为是真理,也竭力向发展中国家推销。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向许多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轨国家硬性推销“华盛顿共识”就是最好的例证。


    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律,市场竞争参与者的文化与能力越是同质化,充分竞争越容易形成;反之,越是非同质化,赢者通吃就越容易形成。即使在已经高度同质化的西方发达国家中,仍需要政府调控。而在一个具有巨大文化差异、发展时代差异的世界中,占世界主流的理论却给当今人类描述了一个世界在市场充分竞争中走向大同的图景。这难道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市场化陷阱吗?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改革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没有落入这个市场化的陷阱。


    2.两极分化与“成本外化”相结合,使最贫穷的国家成为全球温室效应气候灾难的最大受害者。


    在此,我们不是简单地否定市场经济,而是我们必须清楚在一个缺乏共生机制的世界中,财富分配不均危及到的已不仅仅是文明分享差异的问题,而是已经威胁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问题。在“成本外化”的工业经济作用下,尽管贫困者在地球上留下的碳足迹很浅,世界上最贫困的10亿人口的碳足迹大约为全球总足迹的3%,但工业化成本外化造成的结果是,他们却要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目前富裕国家可以利用他们的财富与技术优势,通过调整空调温度,适应时间更长、温度更高的夏季,以及适应季节变迁。而当全球变暖改变非洲之角的天气条件时,则意味着庄稼歉收,人们挨饿,或者妇女和女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取水。


    3.高成本的工业化对正在走向工业化的人口大国提出了新的挑战。


    自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在200多年的时间中,只占世界人口11.2%的西方发达国家完成了工业化。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七国的总人口是7.2亿,平均每个国家为1亿人。而目前正在兴起的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有26亿人口,是西方七国人口的3.6倍,占世界人口的40.8%,平均每个国家的人口是7亿。金砖四国的工业化是典型的人口大国的工业化。在占世界人口11%的发达国家工业化已经使世界能源和环境危机处在临界点的情况下,又有40%的人口加入到工业化的行列中,这显然会远远超出地球对能源和环境的支撑能力。圣雄甘地曾经思考过,倘若印度遵循英国的工业化模式,将需要多少个星球的问题。而科学界的估算结果是,中国人要过上像美国人那样水准的生活,需要三个地球。《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称,假若全世界的人按照一些发达国家的速度产生温室气体,那么我们需要九个地球。


    在工业文明规则主导下,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类似恐龙时代的动物之间的竞争。恐龙作为当时动物世界中没有其他动物可以成为竞争对手的动物,它成了那个时代动物帝国的主宰。正因为恐龙生活在一个没有共生机制制衡的世界中,由此也决定了恐龙必定灭绝的命运。现代科学对恐龙的灭绝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缺乏多样性物种制衡的单一动物的过度繁殖导致地球可供食物的断绝,是值得思考的原因之一。因为恐龙灭绝之后进入新生代动物世界是一个物种多样化共生与竞争相互制衡的世界。现代工业帝国主导的工业化世界,类似于中生代恐龙生活的时代。如果地球上只有少数恐龙式的工业帝国,也许地球的资源可以维系其存在。当所有的国家都想成为恐龙时,人类文明的末日也就快到了。对目前正在走向工业化的国家的最大挑战,就是不能继续成为恐龙吞噬地球仅有的资源,而是要成为“新物种”,这就是文明创新。走出恐龙的困境,不要与恐龙在同一时空中争食,这样就可以避免恐龙被自然淘汰的悲剧。这就是当代人类要探索的新经济与新文明。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