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术动态

宋晓梧:新阶段的城镇化应是农民工市民化——第三届野三坡中国论坛 时间: 2018-09-18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 2018年09月15日 作者:宋晓梧 责编:qgy

                    


       “第三届野三坡中国论坛”于2018915-16日在中国·河北·野三坡举行,主题为提升城市竞争力。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宋晓梧出席并演讲,题目为《城镇化中的农民工》。

 

  中国的城镇化率从2012年以后有所提升,2012年是52.57%2014年是54.77%2017年是58.52%。如果剔除半年以上常驻城镇的农民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017年是42.35%。“很低”。宋晓梧称,“这四十年来,中国城镇化确实发展很快,但不知道是土地城镇化还是人口城镇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已经成为城镇地区劳动力市场数量最大的主力军。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农民工总量28625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口的67.5%。全国工会会员已达3.03亿人,其中农民工会员1.4亿人。

 

  在一个城镇人口就业人群里,70%是农民工,这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又意味着什么?

 

  社科院社科社会所的一个研究成果,这是十年前的中国,有关调研报告提出了770%结论。

 

  建筑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70%用的是农民工;

 

  城市中从事苦脏累险工作的70%是农民工;

 

  工伤事故受害者中70%是农民工;

 

  大中城市中外来农民工70%住在城乡结合部;

 

  城市各类刑事案件中有70%发生在城乡结合部;

 

  各类刑事案件中涉案人员的70%是农民工;

 

  刑事案件受害者中70%也是农民工。

 

  现在增加了第8个,2017年全国城镇总就业人口4.2亿,农民工2.8亿,农民工已接近城镇就业的70%

 

  这个现象对于中国的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伦理道德会有什么影响?宋晓梧呼吁,“大家应该高度重视,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是根据这样的社会现象。”

 

  现在消费问题很大寄托在农民工,房子卖不出去了希望农民工来买,东西卖不动了希望农民工消费升级。但是农民工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来购买呢?一个是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一个是社会保障。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仅占城镇职工月平均收入的56%,消费能力大打折扣。且2016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比重为0.84%

 

  宋晓梧认为,如果农民工转换为城市居民身份,按照城市居民的消费模式进行消费,但其禀赋特征保持不变,其人均总消费将大幅度增长27%,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基本相当。如果将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养老保险覆盖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等禀赋特征不断改善一并考虑在内,农民工的消费潜力将更大。

 

  国外是怎么解决农民工问题的?

 

  宋晓梧:“对这个问题,我和一些研究这个问题的人都想做一个国际比较,美国的农民工存在多少年?澳大利亚农民工、日本农民工怎么解决的?我们发现没有。这是中国特色,人家没有户籍哪儿来的农民工。”

 

  宋晓梧表示,下一步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落实城乡居民平等就业权利,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土地政策要有利于农民工城市化。

 

  农民工在城里干了30年,子女都成了新生代农民工,宅基地、承包地还在农村,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不仅被户籍等行政手段阻碍,也被宅基地、承包地所拖累。他认为,土地政策要有利于农民工进城,而不是束缚他进城。

 

  此外,还要促进城乡居民平等就业,实现同工同酬,合理分享社会保障,按均等化方向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按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方向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在“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做好这五个方面的工作,将有利于农民工的市民化,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平衡、持续发展。

 

  最后,宋晓梧表示,“如果说前阶段的城镇化是创造了2.8亿农民工的城镇化,那么新阶段的城镇化应当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