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城镇经济
学术动态

肖金成:城镇化的本质可概括为四个字:农民进城时间: 2018-11-20信息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2012年9月14日 作者:肖金成 责编:XHY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改革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

   城镇化战略现在已没有什么问题,大家都认为应该推进城镇化。但我认为对城镇化的认识还是不同的,无论是地方政府官员还是一些学者,更多的还是对城镇化的外延很重视。比如说城市建设,比如说发展小城镇,比如说提出土地城镇化、农村城镇化,但忽视了城镇化的本质。如果城镇化的本质大家认识一致了,政策的制订比较容易向目标推进。我认为城镇化的本质可概括为四个字:农民进城。我国提出城镇化虽然比较晚晚,但是,城镇化过程早就开始了,实际上从农民进城务工那一天起实际上就是城镇化过程的开始。我们允许农民进城,允许农民进城成为农民工,所以我认为农民工应该统计在城镇化的指标内,不应该排除,农民工应属于城镇人口,我认为从内涵来讲,应该属于城镇化的一部分。农民在农村从事农业是农民,到了城市从事二、三产业他就是城市居民,他应该是工人或职员,不应该还带着农民两个字。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的农民进城之后,二元结构还是没有根本解决,并没有真正成为市民,还附着农民的身份,他们没有融入城市,所以,我们现在确实用农民工三个字概括了这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没有别的更简练的语言、更简洁的概念来概括这个群体,所以“农民工”三个字就概括了两亿多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这个概念是有历史意义的,将留在我们的历史中,记录这样一个历史阶段。我赞成迟院长的话,让农民工的概念成为历史,这个概念确实要进入历史。

  很久以来,我一直关注怎么解决农民工问题,当然首先考虑的是解决户籍问题,但是户籍问题的解决确实非常难。各级政府,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政府很抵制,抵制得很厉害。另外,解决户籍还涉及很多问题,比如承包地问题、宅基地问题及其他权益问题。实际上农民工的户籍不仅仅是他的一个户口本,而是附着在城市户口上面的福利,这才是它的要义。因为几年前石家庄市花二十块钱就可以办一个石家庄的人口,后来很多人发现上当了,二十块钱白花了,因为拿到这个户口没有任何福利。后来这个户口二十块钱也卖不出去了。户口的本质就是附着在户口本上的福利,所以我觉得解决农民工的户籍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让农民工享受和所在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和保障。

  两亿农民工的问题是什么?我觉得存在三大问题。第一大问题就是报酬问题,我们过去说男女同工同酬,现在农民工与城市人同工不同酬,所以我觉得要解决同工同酬问题。农民工为什么把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不把自己的老婆接到城市来?并不是他不想接,是他没有能力接过来,因为他挣的钱不足以养活他的老婆与孩子,所以报酬问题应该引起重视。第二个问题是福利问题,比如说子女就学问题,其他社会福利也应和城市居民一样。还有第三个问题是保障问题,有很多人认为为农民工提供保障是一个天文数字,解决不了的。实际上我不认为这样,因为农民工的保障是自己为自己保障,如果在进城的第一天起就缴纳他的社会保障金,比如说养老金,比如说医疗保险,比如说工伤保险,都是自己和所在单位交钱,那么累积起来是自己为自己保障,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建立这样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我们一个极大的失误。三十年了,没有建立,我觉得这是一个失误。从现在开始建立是不是也可以呢?我觉得也可以,完全可以,所以我觉得三大问题解决了,那么农民工就可以顺其自然成为城市居民。

  接着就是住房问题。现在很多农民工把自己的家也搬到城里来了,因为大房子不行,小房子行不行?买房子不行,租房子行不行?我觉得完全可以。租不到房子,能不能建一些廉租房,城市政府是应该解决的,尽可能改善农民工的居住问题。我刚刚发表一篇文章,提出来三个“化”,第一是农民工市民化,也就是说要解决他的福利问题;第二是农民工本地化,这个本地化不是让他到户籍所在地的小城镇去解决他的城镇户口,而是他在哪里就业就是哪个地方的城市政府就应该为他提供这些福利、提供保障、提供各方面的待遇。现在我们很多打工地的政府不承担这个责任,把其推给了农民工输出地的政府,我觉得这是一个政策问题,所以我们提出农民工本地化。实际上农民工在哪里打工他就为哪里做了贡献,做了贡献,当地政府就应该给他提供各项公共服务也就是各种福利,我们不能推卸这个责任。至今国家政策没有在这方面强调,应该成为制度、成为法律,他在你这儿工作,在你这儿生活,你就应该提供他的一切福利、提供公共服务,难道在你这儿为你提供服务的人你却不提供任何服务?这不合理。第三是农民工家庭化。让农民工一个人长期进城务工是不尽情理的,现在留守儿童受到重视,我们说关心留守儿童,仅仅关心够吗?现在还有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现在城市的空巢家庭有保障,有退休金,农村的农民没有保障,没有退休金,将来怎么办?所以将来的留守老人就会成为农村很大的问题。所以把这三化结合在一起,市民化、本地化、家庭化,才是真正的城市化或曰城镇化。

  还有,城市化是一个市场化过程,农民进城不进城是他的选择,不是我们去强迫他,他到哪儿去也不是政府确定的,你说,农民应该到小城镇去,但小城镇就业岗位不多。很多人说城镇化没问题,就是不要到大城市,你要到小城镇去,但你决定不了,农民进大城市、小城镇、还是中等城市是他自己的决定,我认为哪里有就业岗位他就会到哪里去。提供就业岗位有两大领域,一是工厂,哪里有工厂他就会到哪里,二是哪里有服务业他就到哪里去,服务业在哪里他就到哪里,不能说服务业在大城市,你让其到小城镇,这是做不到的。主观愿望决定不了客观的趋势,到哪儿去是农民工的选择。我们只能分析农民工的选择,要根据他们的去向进行决策,决定未来的城市规划。

  现在大城市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不是因为主观上希望发展大城市,实际上我国一直在限制大城市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方针就是严格限制大城市的发展。可能正是这种限制,使大城市的规划远远落后于实际的发展,限制大城市的建设,才造成今天的局面。大城市的产业发展很快,需要劳动力,需要服务者,如果农民工不来,很多产业就发展不了,所以大城市的快速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趋势,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客观规律,是阻挡不了的,我们只能顺应这个趋势来为他提供合适的平台,来解决大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多学者设想了理想化的蓝图,自己留在城市,农民不要进来,即使进城,也不要进到大城市,而要去小城镇,这是新的乌托邦。不让农民工全家进城,农民工就在老家建房,有的建的房子还很漂亮,造成双重占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最终这些房子多数要放弃,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是政策的失误造成的。所以城市化问题,必须抓住本质,抓住农民进城的本质,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把农民工和他的家庭真正成为城市居民,如果说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其他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确存在“城市病”问题,现在你再看纽约、巴黎、东京觉得还不错,“城市病”并非越来越严重,可以证明“城市病”是可以解决的。现在如果我们筑起高高的门槛,让农民进不来,我们发现农民挤在城外想进城,但我们把城门关起来,再过十几年打开城门发现一个人都没有,那个时候农民觉得农村很好,不想进城了。我们就失去了城镇化的机遇,我们的现代化目标就很难实现,因为你要为大量分散在农村的农民提供公共服务,那是一个很高的成本,国家根本承受不了。并不是农村不好,农村很好,但是关键是要有足够的钱,农民在农村能否得到高收入,国家能否有足够的钱让如此多的农民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即使有美国两倍的GDP,也实现不了。要时刻想着中国有13亿多人,不是欧洲,也不是美国。现在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人往哪里去,二是钱从哪里来,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我认为城镇化问题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