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术动态

范恒山:把海南自贸区建设的重点放在主要支撑关键环节上时间: 2019-02-26信息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2018-06-28 老凤清声 2019年1月3日 作者:范恒山 责编:qgy

——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六次专题研讨会暨三亚市推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专家研讨会上的讲话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  范恒山

主题发言部分


结合这次会议的主题,我想谈7个方面的观点或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限于时间关系,有些观点只能谈一个梗概,不可能比较细致和深入的展开。


第一,中央出台《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使命,这是海南实现全面创新和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海南应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努力攻克自身的短板,积极借鉴他人经验,依托自贸区建设,着力先行先试,以特别之为创造发展高地和改革标杆,为自身谋福利、为国家树形像。海南是一块宝地,不仅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环境优越,而且一直是国家重点推动和支持的地区。由于工作原因,我参与了其中的一些研究和实践,有一些了解。早在海南建省之前,中央就十分重视海南岛的开发,赋予了一些特殊政策。1988年正式设立海南省并划定全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此后,又批准推进洋浦开发开放;2010年又批准建立国际旅游岛,顺便说一句,这项工作的探索实际上是从三亚开始的,我专门带了一个调研组来同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一道谋划三亚国际旅游示范区的建设问题。这一次中央又批准海南岛全域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应该说,通过30年的努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按照中央文件的说法,是把一个边陲海岛发展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实事求是的讲,对海南发展的成就不宜估价过高。海南岛的面积有约3.5万平方公里,比台湾岛只小一点点。整体上看,海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也很不平衡,一方面有海口、三亚这样比较发达的地区,另一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贫困地区,有的贫困程度还较深,与一些幅员广阔的大省的状况差不多。此外,海南的现代化特色也不明显,主体产业发展也不突出,海南的发展面临不少的难题。就国家对海南的战略与政策的支持而言,我认为,海南做出了努力,抓住了一部分,但抓的不够充分、利用的不够有力、成效也不够明显。这次国家赋予海南改革发展的新机遇,海南能不能真正抓住,需要认真的琢磨。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吃透精神、把握要件;另一是要科学总结、廓清问题。这些年海南对国家战略和政策机遇把握的不够充分,或者说,要真正把握好今天中央赋予海南的新的战略与政策机遇,有几个方面值得海南高度重视。一是意识,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真正树立敢为人先的意识,树立互利共赢的观念。要认识到海南是全国的、全世界的,全世界都来帮助海南、全国都来帮助海南,海南才可能实现快速的发展,成为全国的标杆。二是人才,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革新意识的基础上,要建立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各项重大战略的实施并最大限度的取得成效,关键靠人。总体上说,海南的人才是缺乏的,即便经过了30年的努力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变这个问题。海南的人才结构总体上很不完善,缺的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人才,也缺乏优秀的领导管理人才,同时存在着已有的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问题。三是制度,这些年来,国家战略层面的要求、一些好的经验并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制度,也就是没有真正有效的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来。有些制度,只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并没有在实际中落实到位。四是作风,总体上说,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干部还缺乏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缺乏精于细节、一丝不苟的作风。上述这几个方面我认为要认真对待,它们既是我们过去战略实施成效不够明显的原因所在,也是今天我们承担新使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所在。


第二,要廓清研透、统筹谋划,充分考虑国情区情特点,审时度势、远近兼顾、利弊权衡,切实站在现代化高地和改革开放标杆这一制高点上,做好整体规划。坚持谋定而后动、做好各个层次的改革设计。出台各项规划方案和政策要深入论证、严格把关,时间服从质量,不搞没有深思熟虑的急就章。在此基础上,坚持高标准建设,精耕细作、分步推进、步步为营,实现区块效应、累积效应和前瞻效应的有机统一,使时间结点与目标要求无缝对接、成果积极体现。这次中央出台的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文件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单位具体制定的,历时约一年,下了不少功夫。但总体上说还是在大的方向和原则层面做了一个指导,我们应根据那些关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逐项深化细化实化。每一个动作都要有依据、讲科学,所以提出的每一个措施都要深入论证,经得起检验,不带来后遗症或负面效果。在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上不应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酝酿时间,一急就容易出问题。前不久海南出台的有关人才的文件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关扩大免签的政策也要相应加强入境安全措施建设。广州黑人聚集的有关教训要总结吸取。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进来,进来的人也不能想留下就留下,要有管控措施。这在制定文件的时候就要把好关,深入论证、深思熟虑之后一项一项推出来。这一点要向制定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学习。这个规划开始要求时间比较紧,后来根据总书记的意见,时间服从质量,推迟到今年4月份才出台。千年大计,一定要做好最基础的工作。所以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


第三,要在认真梳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海南区情的富有特色的自贸区和自贸港。应对全世界包括我国相关地区的各类自贸区、自贸港以及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做法进行全面总结、深入研究,对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也要科学总结、深入研究,做到对相关情况了如指掌,谙熟于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国际通行做法和有效做法,从而做到科学借鉴。但最有价值的做法不是模仿,而是创新。事实上,受各方面条件限制,我们也不可能比照某个理想的目标地区照搬照套。一定要明白,立足于自身特色基础上的创新创造和醉心于他人的模仿照搬所带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真正有效率的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都是在遵守国际通行规则下体现自己独特个性的,是“这一个”而不是“又一个”。为此,要对海南自贸区的特色和内容做全方位的深入的分析。切实把握住两点,第一,不可逾越的边界;第二,先行先试可以最大限度的运用空间。香港、迪拜、新加坡这些地区的做法都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照搬照套。因为各自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我们有自已的限制边界。香港搞一国两制,海南能像香港搞一国两制吗?既然如此,香港自由港的有些做法海南就不可能做到。但海南又有自已的优势,比如政府决策的优势、统一规划的优势、集中资源办大事的优势,这些都是边界问题。有些边界是不可能突破的。在摸清边界的基础上,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先行先试的权利,想到用到、用足用活、吃干榨尽。


第四,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试验与探索,要把着力点放在关乎大局和涉及根本的领域、环节、工程和项目等上,比如形成特殊的立法,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自贸港都有专门的立法,比如新加坡制定了《自由贸易法》、韩国制定了《特别法》等。还有具有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作为一个体系完整的社会经济功能区的有效治理模式、体现地区特色和自贸港特质的产业体系或结构、信用道德环境、优质的服务保障体系等等。也就是说,要盯住最关键的东西来构筑体制、形成法规和建立相关的运作机制。切不可以把着力点放在一些容易吸引眼球但并不能发挥实质性作用产生支撑性效应的方面。也要防止对个别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的事项的追求引起的争论来干扰建设大局。前一段文件出台后,一些舆论比较注重于赛马、彩票这些东西,对最关键的内容却没有进行足够的关注或做深入的解读,这很容易误导方向。即便今后允许我们探索发展竞猜性体育彩票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彩票,这对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而言也不是关键问题。


第五,最优的尽可能开放的行政管理对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显得特别重要,但不可轻易比照某些地区一味追求所谓最简负面清单或最短清单管理。就目前而言,管得过宽、过多、过杂是政府管理的弊病,所以现在清单管理要尽量向简单的方向靠拢,这是正确的。但并不是说应当以追求最简的负面清单管理作为工作的目标。一定要注意,清单管理的关键在于精准,而不在于繁简。我们要尽可能往简化的方向努力,但最重要还是要搞精准,该管的一项也不能少。前面我提到过,海南永远也不能搞香港“一国两制”,所以海南不可能照套香港搞负面清单,但能搞的要搞的一定得搞。顺便提一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碰到了这个问题,这个地区是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四中心城市,地位区情条件很不一样,各地区间哪些能一体化、哪些能无缝对接,哪些对接不了、哪些仍要保留独立的做法,需要深入研究、慎重对待。

    

第六,对海南承担的新使命而言,人才问题是重中之重。所以我特别赞成海南把人才的引进使用作为重点来抓。当然,这也是中央文件中特别强调的。我认为海南的人才队伍建设应该是全方位的和立体性的,海南不光缺各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也缺领导管理人才。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上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有机制化的措施,否则,优秀人才引不进来,引进来了也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比如说,海南能不能搞职级和职务分开试点?能干的人才提不了书记市长,但是可以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一定要有一些机制化的举措。现在许多地方都在争抢人才,搞人才引进大战,要搞些一般性的东西,如给点房子、提高点工资、增加点补贴,海南不一定能够竞争过发达地区。海南要利用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个大的试验权利和改革红利,在机制化措施建设上下些功夫,这样就能形成人才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聚完天下英才还有一个有效用之的问题,海南不仅要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下功夫,也要在用好优秀人才方面下功夫,这也得靠完善体制机制。海南能不能打破有些地方存在的靠裙带升官而不是靠能力升官的问题?能不能对真正能干的普通人破格使用?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人才的作用就自然起来了,海南也就真正成为了人才荟萃之岛、万众创新之岛。但提醒一句,应坚持严格的标准,不能滥化泛化。


第七,关于三亚的发展建设谈一点建议。三亚是海南省举足轻重的城市,这些年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国内发展比较快的地区之一。三亚历届的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关于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三亚率先行动,工作做得很精细。今天我上午特别拜读了市委制定的行动计划,一共十一个方面206条,内容很丰富也很具体,非常之细致,涉及到各个方面,读后很受启发。但关键在于落实。回顾一下海南有很多好的政策,每一个战略的安排都连带了一大批政策举措,但真正落实的又有多少?一抓到底的又有多少?值得认真总结思考。我所直接调研或接触过的像邮轮母港啊、落地签证啊、税收减免啊等不少方面的改革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所以落实最重要。三亚在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中间的地位和作用,我概括为四个字。一个是先行,一个是示范。在试验探索中间三亚一定要走在前面,作先行者和排头兵,大胆探索,力争在一些重点方面三亚能够率先实现突破。与此同时,要作示范。海南要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三亚则要成为标杆的标杆。就路径而言,我说四句话:其一,有效利用现有基础,要把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其二,巧妙借势国家战略,把握好国家战略的一切亮点,创造性的加以利用拓展。为有效推进海南履行新的使命,国家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很快领导小组就要开会。这是一个很好的机制,三亚和海南都要利用好这个机制。建议你们定期把碰到的问题梳理出来,分清哪些是市里应办的,那些省里应办的,哪些又是国家要办的,把省里和国家要办的分别提交给省里和国家相关领导机构,这样一些棘手的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了。其三,充分发挥先试权利,要把国家赋予的探索权利切实用活、用好、用足。其四,以点带面率先示范。三亚应突出一些重点,建立一些试验平台,形成突破、创立模式、做出示范。在此基础上分区推进、步步为营,不断拓展。应该在一个既定的时间段内,使三亚再跃升一个层次。最后说一点,我注意到省里正在规划建设大三亚旅游经济圈,陆地区域总面积将从现在的约2000平方公里扩大到近7000平方公里。搞大的旅游经济圈,好处在区域联动,风险在资源分散。应统筹规划好,并处理好一些重大的关系。


自由发言部分


刚才金碚会长谈到要通过自由竞争提高海南经济的竞争力而不是走一条靠优惠政策支持发展的道路、李钢院长谈到欧盟逐步取消实施特殊政策的自贸区、自贸港的做法,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史育龙所长谈到的观点我也很赞成,为了保障海南能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试验,必须制定相关的法规,或者说要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全过程专门进行特殊立法。


我现在想补充的一点是,中央赋予海南新的使命意义特别重大,全国乃至全世界对海南给予很高的关注和很大的期望。海南没有退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但是失败又是成功之母。而我们要取得成功,并不一定必然要走失败这条道路。又要保证成功,又要避免失败,路径是什么?我以为在操作上有一点,就是要研究失败、了解失败。上海财经大学与我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记得他们有一个专门研究世界各类自贸区的小组,出过几本书,介绍了国外一百多个自贸区自贸港以及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要光从我们具有多么好、多么有利的因素或条件的角度来看问题,需要进行逆向思考、反面论证。所以,我建议海南的研究和实践要更加重视四个方面。一是更多的注重研究失败的教训。二是更多的注重查找存在的问题。如果我们认真梳理了存在的不足,并且坚持问题导向克服了短板,就能够闯过关隘、取得成功。三是更多的重视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要开放、要自由,但这都是有代价、有风险的,开放和自由的进程必须要同我们的监管能力相匹配。四是更多重视外部环境的制约。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好机制、好平台,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出来,努力争取支持,但我从这些年搞国家重大战略与政策研究的实践中也得到体会,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眼光不一样,权衡利弊的角度也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部门都会同力度同时期的对中央给予海南的探索权利给予全面具体的支持,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们一样那么一如既往的坚定支持海南进行先行先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