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 学者发言
学者发言

吴士存:疫情对我国影响的几点思考时间: 2020-03-19信息来源:中国改革论坛 2020-03-16 作者:吴士存 责编:qgy

一、疫情对全球经济、全球化以及大国关系的影响尚难预料。


   这次疫情可以说是二战以后,人类社会面临的第三次危机。如果说第一次是“9•11恐怖袭击”,第二次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那这次是第三次,这些都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前两次,“9•11恐怖袭击”也好,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好,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受益者”。但从这次情况来看,付出代价最大的可能是我们,但到底我们的代价有多大,现在就下结论说“基本面向好没有改变”还为时过早。



二、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国际合作议程的影响不容低估。


   从我了解到的几个省份的情况来看,疫情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反映在财政和就业两个方面。国家提出“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有学者日前在国内调研发现某省部分市县“三保”已经出现了问题。从复工复产情况看,有的地方复工复产率低于50%。有些地方90%的外出务工人员仍然呆在家里,要么出不来要么不敢出来。有一个企业计划招工200人,竟然招不到一个人。海南的情况更不乐观,今年的GDP增长率能否达到5%可能还是未知数。所以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我们要在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

   至于国际合作议程方面,主要是“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南海行为准则”(COC)等我推动或倡导的双多边经济及安全合作机制,无疑会受疫情的影响出现变数。



三、何日是“尽头”?


   本来我们以为中国疫情出现了拐点,疫情防控向好的方向发展,就快要大功告成了。但现在“东方不亮西方亮”了,我们下来了别人上去了,我们可以摘口罩了,别人又戴上了。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13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美国只有“9.11”时宣布过,2008年金融危机没有。美国疫情大流行,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对全球经济和世界格局以及美国大选增添了新变数,无论其结果如何,但对我们来说可能不是利好消息。我们现在整个经济社会生活尚未完全恢复常态,局部地区甚至还处于“休克”或“冻结”状态,这样一种“非常模式”(战时状态)要持续到什么时候还不知道。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存在新冠病毒和人类长期共存的可能性。有学者提出,能不能考虑这样一个思路来摆脱困境,即:“生活正常化,抗疫常态化”。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部分地区有意无意间对新冠肺炎感染率过度反应了,一个地方或小区出现感染,就要问责。但是,我们要明白,抗疫的敌人是病毒,目标是治愈率而不是感染率。这个病毒将来可能还会变异,将来还有新的病毒。我们要做的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这病要能治好,得多少也不用恐慌。比如江苏有600余例确诊病例,未出现死亡情况,说明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是可能的。海南现在已经20多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了,能不能尽快实现社会生活正常化?



四、疫情对中国国际形象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应有清醒认识。


   疫情期间,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媒体哗众取宠,通过一些不实的报道和歧视性言论污名化中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即使疫情过去了,中国的国际形象短期内恐怕不会越来越好。中国人不会走到哪里都越来越受欢迎,这点我们要清醒的估计。我们对外宣传的理念和路径也要思考和适当改进,不宜过多突出“踏破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也要尽量避免将抗疫成功与中国体制、中国模式挂钩,尽量少讲我们的制度和体制优势。现在不是干这个事、说这话的时候,况且我们的抗疫模式别国是无法复制的,更不要说“抄作业”了。&


作者单位: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