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 学者发言
学者发言

范恒山:疫情冲击视角下的推新型城镇化的进方向与特大城市的建设格局时间: 2020-08-03信息来源: 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2020-07-21 作者:范恒山 责编:qgy

范恒山结合会议主题,就“疫情冲击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方向与特大城市的建设格局”进行演讲。他指出,以城市规模而论,城市越大风险越大,管控越难,管控的代价越高;以城市格局而论,城市中两类地带即“建筑物密集度高、居民小区楼层高、各类人员聚集度高”的三高地带与“小区老、道路窄、环境烂”的三差地带防控难度之大尤其明显。在新型城镇化演进趋势呈现出三个较突出问题:一是形成不同层级城市间梯次化虹吸状态,中小城市、农村成为大城市虹吸的源头和落脚点;二是带来各个城市间不良竞争,带来城市功能重构与产业同质化等问题;三是导致大城市城市病的蔓延发展。范恒山指出,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不应忽视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严重代价,应当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力举措,来克服和防止自然演进中已出现与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特别是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建设,应当结合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小城镇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这些重要的举措来进一步地优化,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把做实做强中小城市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基本导向,引导有条件的乡镇转为中小城市,引导农村人口向中心城市转移,引导特大城市的主城区、聚集区的人口和相关产业由向周边中小城市疏散转移,改善空间分布结构。

第二,要促进城市群协同联动发展,强化决策定位,努力实现错位发展,并通过强有力的制度和适宜的机制由易到难推动中心城市与一般城市间的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等的对接,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的共享,来实现城市群内各个城市的一体化发展。

第三,以国家中心城市为主体,优化提升特大和超大城市发展的质量,使之成为高品质城市和智慧性国际化大都市。同时,应严格控制国家中心城市的数量,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设定考核指标和评估的期限。

第四,以提高柔韧性为重要内容改善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建设格局,把风险承载和化解风险的能力纳入衡量城市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进一步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的关系,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和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