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 学者发言
学者发言

李浩:从“两京”到“双城”长安与洛阳的前世今生时间: 2021-07-06信息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 2021-4-26 作者:李浩 责编:SJW


        

 李浩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5月1日

编者按:2021年4月26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十九次专题会议暨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郑洛西高质量发展会议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现将特邀嘉宾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北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浩在主题会议上的发言予以全文刊发,与网友共享。   

图片

  

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从两京到双城:长安与洛阳的前世今生”。我想主办方是希望我从文化方面介绍一下关于郑洛西的话题和黄河规划。去年在陕西的高层论坛上我讨论的是黄河文化,今年稍微调整一下,谈谈古都文化。因为我的专业方向是隋唐时期的文学和文化,所以汇报这样一个题目。

将长安和洛阳放到一起讨论由来已久。今天我们专家们也讲了一些,从地缘相近、文脉相通、金融相融,表述得更好。但是这个话题的提出比较早,从东汉时期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唐代韦述《两京新记》,清代徐松《唐两京城坊考》,日本学者平冈武夫《唐代的长安与洛阳》,也有将古都放到一块进行研究的,如顾炎武《历代宅京记》等。一直到近现代都在谈论这个话题。

 

前世:从辉煌到衰落

唐代诗人卢照邻两句诗:“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 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有人不喜欢用人才的“才”,喜欢用财富的“财”。我个人觉得,“洛阳富才雄”,人才的“才”是对的。这是汉代说法的唐诗表述。汉代的表述叫做“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函谷关以西的人善于打仗,函谷关以东的人有谋略,是有雄才大略的人。

长安和洛阳有很多共同点,比如:

同时是黄河干支流流经的两个重要城市。同处于秦岭淮河分界线的北侧。同是长城沿线南侧的两个城市。同在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南侧。同是两大古都,都称是十三朝古都。同由隋代著名建筑家宇文恺(公元555-612,弘化郡岩绿县,今陕西靖边人)规划设计,两城均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部分。同时沦落为两个内陆地区的二线城市。 

秦岭-淮河线是自然地理的分界线,长安和洛阳同时是处于秦岭淮河的北缘,同处于半湿润区,自然条件比南方差一些,但比半干旱区和干旱区要好多了。中国学者胡焕庸在1935年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自黑龙江瑷珲至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约为45°),线东南半壁36%的土地供养了全国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仅供养4%的人口。二者平均人口密度比为42.6:1。这个发现后来得到国际人文地理学界的承认,被称为“胡焕庸线”(Hu Line,或Heihe-Tengchong Line,或Aihui-Tengchong Line),这条线仍然在起着作用。1987年,胡焕庸根据中国大陆1982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得出:“东半部面积占目前全国的42.9%,西半部面积占全国的57.1%……在这条分界线以东的地区,居住着全国人口的94.4%;而西半部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5.6%。”(胡焕庸《我国人口与经济的地区分布》)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发现,“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比例,与70年前相差不到2%。人们逐渐发现,这条人口分割线与气象上的降雨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的分割线以及民族界线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将胡焕庸线看作是中国景观的一个分界线。由景观联系到历史文化,似乎可以发现,这条线也是中原王朝直接影响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边界线,是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生命线。《发现西部》一书写道:“它还是一条文明分界线:它的东部,是农耕的、宗法的、科举的、儒教的……一句话,是大多数人理解的传统中国;而它的西部,则是或游牧或狩猎,是部族的、血缘的、有着多元信仰和生活方式的非儒教中国。”(引自百度百科“胡焕庸线”词条)

这两幅图是隋唐长安图和隋唐洛阳图。隋唐长安图更加的规范,长安城的中轴线对着的是现在陕西西安北边的龙首原。洛阳城的中轴线偏西,城北边的龙光门的延长线对着的是伊阙山,也就是现在的龙门。一边是龙门,一边是龙首。传统中国对龙的崇拜,体现在都城规划设计上,就是将风水上最好的的地方布置为宫城和皇城。 

一、作为“两京”的长安与洛阳

长安与洛阳的并称:西周的丰镐,东周的洛邑。西汉的长安,东汉的洛阳。西魏北周的长安,东魏北齐的洛阳。隋唐时期的西京长安,东都洛阳。这些并称,有的是时间中的前后并称,有的是空间中的同时并称,有的是主从型并称。

长安与洛阳在军事上互为屏障:太行山、中条山、函谷关、潼关是长安东部的天然屏障;长城、黄土高原、潼关、黄河是洛阳西部的天然屏障。前现代社会的冷兵器时代,优越的自然形胜具有重要作用,但最关键的还是取决于人为,所谓“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

长安与洛阳在社会经济文化上互补互助,互惠互利:汉唐时代,长安是前线,洛阳是后方(钱穆)。洛阳是运河贸易物资转运的枢纽,长安是丝路贸易的前线。洛阳气候较长安湿润暖和,更适宜于人居。洛阳地广,关中地窄,“天子就食洛阳”具有多重意义。因为洛阳物资比较多,所以天子带着文武百官、他的政府机关到了洛阳,减轻长安经济的压力。 

二、作为两个二线城市的长安与洛阳

长安与洛阳衰落的几个标志性事件:1.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唐亡,进入五代十国,结束了“秦中自古帝王州”时代。2.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年),朱温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拆毁长安,将宫殿民居的木材顺流运到新都洛阳。3.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日本最后一次派遣唐使菅原道真,菅原道真看见唐朝国力衰落,向天皇建议停止派遣遣唐使。长达264年的遣唐使制度废止。4.洛阳与长安并称较迟,衰落也较晚。5.洛阳在北宋时期作为汴梁的陪都,北宋灭亡,洛阳也衰落了。

从文化变迁看长安与洛阳衰落的几个要点:1.新朝迁都,是两个旧都衰落的最直接、最表面原因。2.文化重心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移动。北宋都开封,元明清都北京,这是人口东移,文化东进。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等“三乱”,造成持续千年的人口向南流动、文化南迁。3.“两京”从中央化到地方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从地方到中央化(毛汉光),第二阶段是宋元明清时期,士人从地方化的旧都趋向新的中央化。4.“两京”从都城到中西部普通城市:长安从西都、西京、京兆府到陕西路、陕西行省;洛阳从东都、西京(北宋西京、金代中京)到河南府、地级市。5.旧都文人从创造事功转向回忆历史。在以下历史著作中都能开到若明若暗的历史感伤和历史凭吊情绪:欧阳修《新五代史》、司马光《资治通鉴》、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宋敏求《长安志》、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张礼《游城南记》、徐松《两京城坊考》 、宋敏求撰(徐松辑)《河南志》。

第一个话题的小结是:“兴废由人事”,兴废也不由人事。都城改变是由许多综合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是由高层决策确定的,两个旧都的行政主管和普通市民不必有原罪感。

姑且不与北京相比,长安、洛阳两个北方城市与江南和岭南的城市相比,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文条件,也都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有一些是在一千多年的长时段、大历史中积淀而成的。

在新一轮的中央化与国际化中,西安、洛阳仍都会面临着新的人才外流和精英外溢的压力。两个城市的管理者要有危机感。

由于行政区划、行政级别、政策导向的作用,同为旧都的洛阳、开封,可能要比西安承受的压力更大。换句话说,我们都不必为历史上的迁都负罪,但都应该为未来的发展担当责任。

 

今生:从新起点到新发展

一、作为新丝路节点上的“双城”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建议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河南、陕西境内的遗产点分别是:

河南: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陕西: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张骞墓、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大佛寺石窟。

此外,洛阳的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回洛仓遗址被列入同年入选的大运河世界遗产中。 

二、谱写新发展的“双城”记

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战略中,对西安与洛阳谱写新“双城”记的几点建议:

1.认识自我,明确定位。取法乎上,以世界优秀的古都城市规划建设为范本,向他们取经学习。关键词:文化古都、丝路枢纽、国际化、世界一流

2.保护遗产文化。像保护物质生态多样性一样保护好文化生态的多样性,既要保护好活态文化,又要保护好遗产文化;既要保护好单体文物,又要保护好大遗址。

3.修复传统文化。文化破坏迅捷,恢复缓慢。复兴优秀传统文化,要重传习,重践行

4.构建“双城”或“三城”高品质旅游网络:开通城际专线,打造西安洛阳一小时文化生活圈。开办“关学”与“洛学”的研学书院,鼓励并支持中小学生和留学生的游学。开通八大祖庭参访营,吸引中外佛教信众寻祖研学。开通西安碑林—洛阳千唐志斋研学专线,吸引书法爱好者摩石汲古。统一规划黄帝文化资源,统筹黄帝祭祀中的祭陵与祭故里。5.利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带规划,学界应该率先进行广泛的对策研究,为决策提供最优方案。

 

结语:

1.作为两个故都,长安与洛阳在世界和全国最突出的特色,便是丰富的、立体的、普适的遗址学和博物馆学价值,这是两个城市的唯一性,也是他们的长板。

2.从文化敬畏来理解文化自信,来做文化保护、文化恢复和文化开发,可能是西安和洛阳在做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时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3.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国务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高质量发展带,总书记强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对于包括西安、洛阳在内的文化城市的升级发展、向上向好,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至于能否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跻身世界优秀城市之列,我觉得是我们两个城市的管理者、智库和全体市民应该用实践来回答的。

谢谢!


(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 2021-4-26) 


责任编缉:祁国燕


阅读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