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土系列连载 > 国外系列
国土系列连载

日本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一第四章第二节时间: 2018-08-30信息来源:国家计委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司译 作者:[日] 国土厅编 责编:qgy

       2  建设充满生气的舒适地区

 

1)建设富有特点的地区

1)建设以地区为主导的地区

为了迎接21世纪的到来,建设多极分散型的国土,在构成国土的各个地区,需要建设能够体现地区特点的富有地区色彩的地区。为此,要趁近年来地区间展开激烈竞争的机会,积极地利用地区固有的地理和历史条件以及资源,以地区为主,建设富有创造性的地区。这是重要的。

2)开发能形成地区特点的事业

为了建设富有特点的地区,应该在各个地区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事业,这样可以有效地创造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所谓战略性的事业,就是能形成特点的事业,也就是说要根据地区的规划和今后任务,从尖端技术、有特点的城市风光、国际交流、地区间交流和地区交通等主题中加以选择,并以其为中心,综合地采取各种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除建设各种设施以外,还要建立文娱体育组织、交流组织、宣传机构等,通过开展文娱体育活动的方式以及建立地区组织和协议会等办法,吸引地区居民、企业、团体参加。这种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其次,为了从侧面支援开发形成地区特点的事业,国家要发挥推动作用,例如,帮助挖掘新的主题,提供信息,居间斡旋介绍,在地区开展试点工作等等。另外,为了从建设地区等课题中寻求地选定有助于形成特点的特定课题,为了通过举办文娱体育比赛,提高各阶层国民的关心程度,为了吸引包括民间企业在内的广泛的团体作为主体参加地区建设,要建设必要的工程。

2)改善地区环境,以适应扩大生活活动范围的需求

1)建设一体化的生活地区

在经济实行软件化和服务化的形势下,增加了作为开展各种经济活动场所的城市的重要性、另外作为提供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多种城市服务场所和就业机会,城市在改善生活的基本地区即定居国方面承担着重要作用。另一字面,农村、山村、渔村是农林渔业者等人们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们从事劳动和生产的地方,但是今后希望这些村庄发挥保护国土和自然环境的作用,并建设成为人们认识和接触自然的地方和恬静的居住地区。在国民生活方式趋向城市化的背景下,为了适应包括农村、山村、渔村在内的地区居民希望提供城市性服务的需求,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希望自然与恬静等多种高水平的要求,需要设法把城市的各种机能与农村、山村和渔村的恬静和富裕加以协调,使人们都能得到希望得到的东西。

为此,要继续进行定居圈的一体化建设,健全城市机能,改善街道环境,充分运用农村、山村和渔村的地区资源,改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并有计划地建设地区内的交道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2)开展城市与农村、山村和渔村的广泛交流

积极地创造扩大交流的可能性,积极地扩大国民的活动范围,开展区域之间的交流,以便城市与农村、山村和渔村超越定居圈进行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使国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并充满朝气和创造精神。通过频繁交流,搞活地区,使城市与农村、山村和渔村之间建立起新型的相辅相成的互助合作关系。

为此,要建设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软件网络,以便使农村、山村和渔村的居民从远离城市的地方利用城市的研究开发机能和信息机能,并把故乡的信息传递给城市居民。

要建立城市居民能接近农村、山村和渔村的自然地、可以长期居住的休养胜地,开办旨在促进城市和农村、山村和渔村的相互了解的中小学生体验自然的学习班、农村、山村和渔村的蹲点学习班,在谋求地区社会协调的情况下,促进地区之间的交流。要建设多用途的出租公寓,以使城市居民到农村、山村和渔村租住;并为退职者和作家居住在农村、山村和渔村准备住宅,以便开展广泛的交流活动。

3)加强城市的活力,改善城市环境

近年来,球市的各种机能对于加强地区的活力起了很大作用。可以预料,今后随着国际化和高度信息化等的进展,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在这种形势下,大城市及其周围的城市、地方的中枢城市和核心城市、地方的重要城市相中小城市,需要发挥各自的特点,加强和发展城市机能,在全国范围内合理规划比城市的机能。重要的问题是适应高度化和多样化的要求,提高居住永平,改善生活环境,以便使每个城市居民都能够过上舒服的、富裕的生活。

1)加强城市的活力

为了在地区创造有吸引力的就业条件和增加收入的机会,应该搞活地区,使各城市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实机能。为此,要利用民间力量建设能容纳业务管理、信息、国际交流等城市机能的智能大楼、办公处、国际会议厅、国际展览场等设施,要建设交通设施、通信基地等信息通信设施,加强基础设施。要积极地引进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整顿。另外,要培养人才,健全组织,积极、地实行各种措施,举办文娱体育活动和召开会议。

在大城市地区,为了适应国际化和高度信息化的发展,要与地方城市实行分工,以便能够恰当地发挥全国性的、国际性的中枢机能。

为了做到这一步,要重新开发市区,要重新开发市区,以便建成能够发挥高水平的城市机能的新基地。其次,在城市地区内也要进行城市机能的分工,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城市结构。

在地方城市,要通过中心市区的改建进一步集中城市机能,提高城市的吸引为建立构成产业的软件基础的其有特点的研究开发机能,建设有利于引进和扶植软件性新产业所需要的设施和会议设施,实行提高城市活力的政策。

关于办公室用地问题,要研究新的措施,以便控制它们过分集中于东京,引导向地方城市转移。其次,在地方中枢城市和核心城市,要根据其城市性质和建成城市机能核心的可能性,研究迁移设在东京的一部分政府机关的问题。与此同时,政府要确保今后设立的全国性文化研究设施等的用地。

另外,为了支持这些城市机能向地方疏散,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速交通体系和高速信息通信体系,建设旨在改善城市内部交通的干线公路,建设行政、经济资料库以及适应地区特点的信息通信体系。

2)改善城市环境

为了支持活跃的城市,建立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需要积极地建设城市。为此,要切实而灵活地执行构成建设城市的基础——城市计划,改造现有市区,有计划地建设新市区,争取建成美好的市区。其次,要根据信息化等新的需要,建设构成城市骨干的干线公路、铁路信息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园、下水道等生活环境设施,同时还要把城市建成水源丰富、绿色良好、有特点和吸引力的场所。

在大城市圈,要提高中心地区的防灾能力,改善环境,合理地利用土地。在地方城市,要特别注意建设汽车化的舒适的城市。另外,为了使城市实现国际化和保证昼夜活动,要充实公共服务,确保安全,同时要建设生活基础,以便向老龄化社会和终生教育社会过渡。

(改造城市)

为了满足在市区修建距离工作单位近的住宅的要求,为了在2000年以前满足建设大约1.6万公顷的办公楼的迫切要求,需要充分利用土地,建设中高层住宅和办公楼房。其次,提高木制结构住宅密集地区和居住与工作混杂在一起的地区的防灾能力,改善居住环境,这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另外,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需要有效地综合利用铁道设施、临海工厂和仓库迁移后的遗址和国有公有土地,以加速城市建设。

为此,要在改造城市时,注意绿化问题、设立空地和湖泊或水池等问题,以促进城市的更新和加强城市的活力,建立具有也舒适的环境、灵活性和安全性的城市。

在改造城市时,要明确长期的改造方针。另外既要重视改造市区、整顿土地等面上的建设,也要重视与改造城市有关的公路、下水道等的建设。在木制结构建筑物密集的市区,通过修稳住宅、公路和公园、改善居住条件,并拓宽地区内的狭窄道路。对于包括改建和修缮建筑物在内的民间建筑工程,要按照城市规划和建筑规定进行适时的指导。因为民间的建筑工程是改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成绩卓著的民间事业单位,要在特定市区制度、综合设计制度以及税务财政方面给予照顾,促其努力做出贡献。另外,在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地区,要公布改造的设想,以便官民同心协力完成工程。

(充分利用空间)

在市中心,空间的数量不足。为了满足社会上日益强烈的对安全而舒适而空间的要求,要充分利用地下和空中的空间,要在水面和斜坡上修建游乐场所或休养地,修建风景区。

为此,要在地下修建调节池等防灾设施,要把公共设施的屋顶和地下作为公用场所,要利用人工地基修建多层建筑,要修建一体化沟渠和地下停车场。这样既改善了城市外观,又积极地创造了新的空间。特别要研究制定优先开发地下深层空间的制度,建设利用这种空间的新设施。另外,在积雪地区,要研究充分利用地下街道的问题,要根据地区特点考虑利用空间的方法,为城市创造新的特点。

(有计划地建设新市区)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市区不断扩大。要根据土地的规划,修建公路、公园和下水道等公共设施,要有预见地有计划地建设市区。特别是在建设大规模市区时,要考虑建设既在就业场所又有高等教育机构等的多功能城市。

划定或者调整市政区域的规定以及批准开发的规定,要注意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和市政区域的土地利用动向,进行有秩序的市区建设。

(改善生活环境设施)

城市公园,要把人均面积增加一倍作为当前建设的目标。为此,要在现在的市区,充分利用工厂等迁移后的旧址、综合利用其他城市设施,加快建设速度。其次,要采取建设筑物非燃化等防火措施,并设立避难地点。同时还要考虑建设文体活动场所等多种用途的空间以及与树林、野鸟等与自然接触的场所。另外,作为广阔的游乐、休养场所,要建设国家公园。

要创造舒适的城市生活,其基础之一便是修建重要的下水道。作为当前的目标,要防止封闭性湖泊等水域以及公共水域的水质污染,改造市区的现有设备,对于市区以外的区域也要选行治理。其次,为了防止市区水淹,要考虑提高抗水灾的能力,特别是在人口和城市活动集中的区域。另外,要建设疏通雨水的设施。在这种情况下,要疏通河流,改善环境,考虑充分利用污水净化水、污泥和污水中含有的资源性物质。

关于废弃物的处理,要谋求尽量减少并使之变成新的资源,与此同时,要建设烧毁设施和粪便处理设施,在大城市圈要建设包括大面积的垃圾处理场。

关于自来水,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用水需求和杜绝水源水质的降低,要建设稳定供应优质水的设施。

关于城市内的河川,要采取包括贮水渗水措施在内的多种措施,防止水灾,确保生活环境的安全。

城市内的道路是形成城市交通体系和良好市区以及有助于改造城市的基础设施。为此,要使之具有避难路和火灾切断带的防灾性能,容纳供应处理设施、地铁和新交通设施等性能,以形成体系。在多雪地键的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时,要考虑设立道路的融雪设施和流雪沟,以防积雪成灾。

(建设适应国际化的生活环境)

要建设外国居民也能过上与一般居民一样的舒适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要建设外国游客便于游览的环境。因此,要建立机构,整顿和充实设施,以便为地区内的外国人和日本人之间进行交流提供信息。其次,路标等公共设施的标记要用日文和罗马字拼写,政府的宣传部门、问事处事紧急情况下的联系等公共服务也要设法适应国际化。

(要适应昼夜24小时的城市活动)

随着价值观的多样化和开拓新产业等产业的软件化,就业时间实行自由选择制,加上开展国际经济活动,人们的活动时间构成也正在发生多种变化。

因此,要延长体育馆、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开放时间,增加各种公共服务,建设提供这种服务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在活动时间普遍趋于深夜化的大城市等地方,要在维持安静的生活环境的情况下,延长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行时间,确保市民的有效的交通工具,加强防盗、防灾系统,保证人们活动安全。在有效地提供这种服务的同时,还要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通信系统。其次,在国际机场、国际金融市场等昼夜24小时活动的地方,要增加各种服务,确保与这些设施的联络手段,以求能够利用这些设施。

(建设美丽的城市景观)

需要创造宽阔的水草丰富的具有特点的城市空间,以便吸引当地居民乃至国内和国外的游客。

为此,扩大城市公园、广场,拓宽人行道,建设绿草地和水边空间,绿化市区,疏通市内河川和水渠,使其清水长流。其次,要保护市内尚有的良好绿地、树木和水边空地,以形成水草茂盛、绿树成荫的美丽环境。

要根据建筑合同和地区计划施工,把电线埋入地下,消灭电线杆林立的现象。另外要改造街道,使其彼此协调,整顿沿城市道路的景观。关于公共建筑物和公共设施,要努力改造城市景观,以便形成美丽的城市景观。要使每个城市具有自己的景观特点,例如要修建代表城市的象征性建筑物,建设时代的里程碑,充分利用当地历史遗迹、自然地形、风土等固有的资源,建设有特色的城市。

为了把城镇建成有吸引力的、牢牢扎根于地区的地方,要制定名胜古迹整修计划等,宣布全地区整顿景观的目标,号召居民和企业自由、主动地参加建设,甚至可以与之签订合作协议书,建立基金。

3)提供优质的住宅和宅地

大城市圈的居住水平相对落后,要设法予以改善,另外要建设成为定居地方的基础的有吸引力的生活环境。以这些为重点,实行提供优质住宅和宅地的措施。

(要有丰富的住宅储备)

为了让居民过上稳定的宽裕的生活,很好地适应国民在规模、性能和环境方面提出的高级化和多样化的居住要来,要提供适合地区特点的高质量的住宅。计划在2000年使住宅户数达到4600万户,每户平均、居住面积达到大约100平米(1983每户均居住面积为86平米)。在计划期间,要建设大约1900万套住宅,另外要扩大规模,充实住宅设备,为迎接21世纪储备优质的住宅。

为此,要利用各种资助措施,提高需求者取得住宅的能力,以便使其购买到优质的住宅。其次,关于公共租赁住宅,要有计划地改建和改善。要利用金融措施,向土地购买者提供优质的民间租赁住宅,与此同时,要修改房地产租借法,调整价格,进一步提高住宅质量。另外,要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储备住宅,提高居住水平,加速改造住宅。

(适应新的需求,提供多种多样的住宅)

随着老龄者的增多,人们要求三代同堂、近邻居住等多种居住需求逐步增加,要满足这些人的住宅要求。另外,为了满足老龄者的要求,要设计专门的住宅,充实住宅设备,提供福利服务,并使之与提供的住宅配套。要建设使用新技术等的舒适的住宅,研制和普及抗雪灾的住宅,此外还要建造发扬地区传统和文化特点的、吸引人的住宅。

为了满足重视接触自然和利用空间的生活需求,为了建立适应国际化的大城市生活方式,为了适应两处以上住宅利用者的需求,要在金融方面采取措施,促进住宅建设。

(提供优质宅地)

在计划期间,住宅建设要求提供大约18万公顷的新住宅用地。要建设新住宅区,有计划地提供住宅,储备优质的宅地。

为了顺利地提供宅地,要建设有关宅地开发的道路、河川、公园、下水道等公共设施,纠正开发者过重的负担。要在照顾到居住环境的情况下,促进农地等的宅地化。为此,要在市区规划土地,提倡农业生产与居住在一起的方式。此外,要研究整顿居住环境的措施和市区农地课税问题及提供优质宅地的办法,根据研究结果采取适当措施。要采取提供宅地的新方式,例如实行土地信托、事业受托和借地方式。

4)城市建设的方向

a.东京圈

在东京圈,为了解决住宅问题、交通问题、环境问题、防灾等问题及其背后的土地问题,要适当地发挥全国性的中枢机能、国际金融中心的机能等。要解决这些课题,就必须治理都心地区和东京都市区,改变地区结构,在分散的基础上,建立多中心和白心圈。其次,要力求避免出现人口和各种机能过分集中于东京的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合理规划各城市的机能。

在整个东京圈,办公用地需求大约4000公顷。可提供公用地的是下列各种机能集中的城市:八王子、立川、浦和、大宫、千叶、横滨、川畸及土浦、筑波科学城。除这些业务核心城市外,还有成田等副核心城市。在这些地方,要建设交通体系和构成核心的设施,以形成良好的业务市区,促进各种机能的分散。

关于东京都市区,一方面要避免各种机能,过分集中,另一方面要加紧建设副都心。在都心区和临海地区,要设立国际金融和信息机构,考虑到建设和保护良好的环境,要重新改造现有市区,充分利用铁道设施旧址和填海造地,以建设新的业务市区。为此要修建需要的基础设施。

要有选择地把工业生产和业务机能分散到东京圈外。现在上述机能设在东京中心地区,但是,业务上独立性大的中央省厅的一部分机构和地方分支机构等政府机关和特殊法人的一部分总部,要视其工作性质考虑迁往业务核心城市和东京圈外,并加紧推动这一工作。

在现有的市区,为了向居民提供工作单位与住宅距离近的市区高级住宅,为了谋求昼夜人流适当均衡和保证生活空间,在近郊地区有必要建立交通体系,有计划地建设新的市区。通过实行起些措施,争取在计划期间(包括改建在内)提供大约570万户住宅,与此同时还要提供大约4万公顷的宅地面积。

b.关西圈及名古屋圈

(关西圈)

关西圈拥有雄厚的文化、学术、经济等基础,可以期望将它建成具有特色的全国性和国际性机能的城市圈。为此,大阪、京都、神户三个城市可以充分发挥其特点和拥有的各种机能的作用,同时在京阪奈丘陵、大阪湾沿岸地区建设新的高效率的机能,加强文化、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机能,进一步充实经济活动。

为此,要建设关西文化学术研究城市,要在各地区设立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研究设施并使之网络化。通过举办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文娱体育比赛,加强研究开发机能、文化机能和国际交流机能。

要以关西国际机场等为中心,建设基于交通设施、交通体系,建设信息通信体系。在大阪湾沿岸,要利用铁道、工厂等旧址以及填海造地,建设高效能的城市机能据点,加快运输速度,同时要加强国际信息、国际交流机能,充实经济机能。

关于居住环境,要进行大面积的改造,要重新改建木结构建筑市区,确保空地,提高居住水平,提高住宅的防火性能,并利用丘陵地带建设新的住宅区。

(名古屋圈)

名古屋圈拥有相对良好的居住环境和雄厚的工业生产机能。鉴于这种情况,要加强名古屋市同岐阜、丰田、四日市等周围各个城市之间的相互协作,进一步提高研制新材料和现有产业的技术水平。

为此,要建设研究开发据点,要确保拥有创造性的人才,以提高研究开发能力。另外,要利用铁道设施旧址和临海地区建设拥富有信息机能、国际交流机能等高级城市机能的基地。还要建设环状交通体系和国际交通机能。

c.地方圈

今后地方城市将对城市机能扩展到地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也活跃地区和形成特色也会发挥大的作用户同时还可以在建立交流场所方面起重要作用。地方的中枢城市和核心城市,要建设开展独立活动的设施,成为提供就业机会和向包括周围农村、山村和渔村在内的地区提供城市基础服务的场所,并发挥产业、文化、教育、旅游等地区特点。

(地方中枢城市和核心城市)

札幌、仙台、广岛、福冈等地方中枢城市及以县政府所在的城市为中心的地方核心城市,要建成领导地区发展的大据点,今后特别要加强业务管理、信息、研究开发、国际交流等强大的城市机能,同时有必要继续提高商业机能。

为此,要有效地利用铁道设施等旧址,建设新的城市机能据点。在市区中心,要积极地进行城市的改造,以建成良好的业务市区和办公地。其次,在便于利用机场和高水平的干线公路等交通条件便利的地方,建设和充实新的市区,引进和扶植尖端技术产业和研究开发机构等。

在建设城市基础的同时,要建设高质量的信息通信基础,加紧建设构成业务地区核心的智能大楼,以适应信息化高度发烧的城市的需求,提高城市机能的水平。其次,要建设支持风险企业的共同设施,以充实工业生产机能。利用金融措施,积极地促进民间参加城市开发事业。

关于在确保人材和充实研究机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高等教育机能,要充实研究生院和专修学校,迁移综合大学,建设新的市区。其次,要建立组织,充实设施,整顿来自国外的留学生和研究者的接待体制,促进交流活动,建设具备适应国际化需求的综合教育环境。

从地方圈建设国际交流据点的角度看,要建设可以举办国际会议和商品展览会的设施,要以建立筹划和举办国际会议的组织机构为中心,把城市建设成为能够举办国际性会议的城市。

另外,在建设地方中枢城市和相当于这种城市的时候,要注意与扩大的城市圈连接成一体,要在交通、环境等问题上防止发生大城市发生的那种问题。

(地方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

在起着包括周围的农村、山村和渔村在内的居民的生活活动中心作用的地方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要加强与地方中枢城市和核心城市的联系,同时要适应居民的高级化、多样化的要求,充实和加强城市型的服务机能,并适应地区的特性划,建设有自己特点的城市机能。特别是在构成定居圈的核心的地方,中心城市,要让地区内的所有居民都能在适当的交通距离内,享受到高水平的城市型服务,为此要努力充实医疗、文化、教育机能。

为了提高城市的吸引力,要在车站周围、中心商业地区等中心市区,统盘考虑城市的道路空间、商业区现代化、停羊场和文体设施等建设问题,并使这些设施构成一个整体。要利用铁路设施旧址,建立新的据点,以促进定居和交流。关于民间参加开发这些城市工程的问题,要利用金融措施,予以积极的支持。

要适应地区特点,有计划地建设用地、核心设施和信息通信系统,加强试验研究,充实培养人材的机关,以建设旨在吸引尖端产业和促进地区产业以及第一产业向高层次发展的据点。其次,要建设利用有特点的历史和传统的城市,要建设充分利用丰富自然条件的休养游览城市,建设具有独特吸引力和普遍吸引力的城市。

(建设有吸引力的城市)

今后,适应生活的需求,建设舒适的居住环境,是使人材定居到地方城市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地区发展的动力。为此,主要发展有特点的商业,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公园、下水道等生活环境设施。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湖泊、森林等富饶的自然环境与地区所独具的历史传统相结合的条件,建设大城市圈中所没有的那种富裕而有吸引力的城市。特别是,在那些随着城市机能完善而可望增加人口的城市,据要提前有计划地进行建设,以适应人口的增加。

4)搞活农村、山村和渔村,整治区域环境

1)利用地域资源,建设有特点的地域

农村、山村和渔村是农村渔业者等地域居民的居住空间,拥有提供粮食和木材、保护国士和自然环境等重要机能,同时也起着为青少年教育和城市居民休养提供国民交流空间的作用。

其次,农材、山村和渔村有丰富的土地、水源和森林资源,还有生物资源、观光、文化资源等地域特有的多种资源。

为了搞活农村、山村和渔村,根本的问题在于协调地发展地域的主要产业——农林水产业。另外,为了增加地域的就业机会,要有计划地引进工业,并利用多种地域资源,建设独具风格和充满活方的地域。

特别是在那些以年青人为中心,人口不断外流的人口过稀地域,许多地方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地域社会机能降低等问题,需要保证年青人定居所需要的就业场所,以图活跃地域。

(发展第1.5次产业,挖掘地域资源)

为了提高当地农林水产品等的附加价值,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林水产业的生产率,要积极地发展所谓第1.5次产业[1]。为此,要同地域的指导协作机构、试验研究机构等密切合作,建立全地域的推进体制,培养人材,研制新加工品,建立加工设施等。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农林水产业与地域食品产业等有关产业的联系,充分利用民间开展的送货上门的业务,大力发展产销之间的直接运输业务。 

要适应国民倾向于喜欢自然产品和手工产品的形势,利用某些农林水产品(如没有投放市场的山菜、药草和野果等)加工成土特产,有效地利用农林水产业副产品生产的生物能源和饲料、肥料,连过去没有充分利用的小水力发电等资源也要加以利用。

(通过同城市等开展交流搞活地域)

为适应今后日益增加的多样化要求,要利用富饶的自然环境,发展向城市居民等提供休息和活力的产业, 就是说要积极地提供娱乐休养场所。为此,在与农林水产业协调的情况下,利用民间力量建设可以长期居住的、大面积的休养胜地。在建设这种设施时,要使各种娱乐修养设施与广阔的森林相结合。其次,要设立专家进行创作活动的工艺家和艺术家之村以及有利于青少年教育的农林水产业参观实习场所。另外,要利用地区的自然空间,开展旨在推销当地特产的自行车赛等体育活动,建立向准村民定期邮送土特产和开放村镇设施的制度,以提高地域的吸引力,顺利地开展与城市的交流,保护历史遗产,保护和发展乡土艺术和传统节目。其次,鉴于国际化的进展,要加强地域之间的合作,例如交流经验等等。另外还要利用有特色的当地产业和文化等,积极地开展以地域为主体的国际交流活动。

2)关于区域坏境的整治    

  在农村、山村和渔村,要考虑农村渔业生产与地域居民利用同一空间生活的特点,必须利用富饶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以及文化传统,建设成为舒适的生产和生活场所。

为此,要考虑与农林渔业生产基础融为一体,要建设生活道路、排水设施等基本生活环境。特别是,对于落后的污水等处理设施,要考虑人口密度低和以村庄为居住单位的分散特点,积极地进行建设。其次,在人口过稀地区,要以构成生活基础的道路为中心来建设生活环境。在多雪地带,为了维持冬季的日常生活,需要建立居民共同参加的抗雪体制。

保持树木成荫、水草茂盛的恬静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保护和改造吸引人的田园风光,利用农业水渠创造新的水面,发展养殖业,以建设发挥农村、山村和渔村特点的舒适环境。其次,为了保护和改造农村风貌,要制定包括采访者在内的一切人都要遵守的规定。

要在古代传下来的全区性的传统活动的基础上,努力开展多样化的全体居民参加的新的活动项目。 其次,为了创造这种条件,要建设教育文化设施和共用天线等新媒介手段,以形成地域的统一性。另外,为了活跃生产和生活,为了经常与城市开展交流,要提高农村、山村和渔村的信息收发能力,在城市与农村、山村和渔村之间以及农村、山村和渔村彼此之间建立信息交流网。

在农村、山村和渔村中,特别是在居民结构复杂以及农地和宅地混杂在一起的农村地域,要整顿土地和水源的利用情况,以求农业生产活动与地域居民的生活得以协调,同时要通过开展新的群众性运动来保护环境。其次,鉴于可能出现土地利用混乱等弊端,在那些需要保护较好的农业条件及居住环境的村落,为了保护和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物,要有计划地利用土地,综合而有计划地建设生产基础和生活环境。

山村,交通不便,且不适于居住。在那些地方,人口过稀和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活跃地区,鼓励青年人定居。为此,需要振兴发挥山村特点的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活环境。

为了做到这一步,特别是在构成山村据点的村落等地方,要重点地建设旨在于创造有吸引力的地区的设施。其次,在迫切需要振兴的山村,要加紧建设生产设施和生活环境设施。另外,对于位于山中的农地,从保护国土和自然环境的观点出发,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利用,防止出现放任不管的情况。

渔村,由于所处位置的限制,多是居住密集的地方,而且生活环境设施落后。因此,要在建设渔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同时,有效地利用土地并设法造地,综合地建设生活环境设施。其次,要根据当地情况,积极地利用水产业、有特色的渔村风景、海洋活动项目和旅游项目,搞活地域,改善地域环境。

 


[1]1.5次产业,指介于第一次产业(农林水产畜业)与第二次产业(工矿建设业)之间的产业,主要指农林水畜产品的加有工产业。一一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