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土系列连载 > 国外系列
国土系列连载

日本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一第四章第三节时间: 2018-08-30信息来源:国家计委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司译 作者:[日] 国土厅编 责编:qgy

        第3节    不断发展产业,整顿充实生活基础,以实现新的富裕

 

1)振兴产业和充实长寿社会的生活

在国际化的进展和选定厂址环境的变化等新情况下,应努力实现农林水产业和工业等产业的多种多样的发展,确保就业机会和安定、充实生活,促进地区的活跃发展。这时,农业和加工流通业、工业和服务产业、农业和特产业以及娱乐产业等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融合化在发展。因此,从综合观点出发振兴产业就显得重要了。同时,为确保地区内的就业场所,促进地区的活跃发展,有必要超越定居圈的范围,从更加广泛的范围的观点出发采取对策。

为实现全国产业、人口的合理布局,不仅要通过迄今为止的农林水产业、工业来振兴地方的产业,而且要培育扎根于地区的1.5次产业,推动与研究开发功能、信息和人才培养等有关的新产业在地方展开。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长寿化、软件化、服务化,对教育、文化、医疗、余暇等的需求将越来越高。对此要采取恰当对策,整顿和充实生活基础,并且要设法振兴在地区发展上占重要地位的服务业,实现终生健康而充实的富裕生活。

通过产业界、大学和国立研究机构的合作,振兴能发挥地区特点的科学技术项目,同时促进各地区研究开发机构相互之间的合作。

2)农林水产业的多种多样的发展

1)农业的多种多样的发展

(发挥地区活力和粮食稳定供应的基本方向)

  根据农业在发挥农村、山村、渔村的活力,粮食的稳定供应,保全国士和自然环境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为使农业得到健全发展而努力。并且也在经济社会的国际化取得进展的基础上,设法加强农业的素质。

为此,要设法重新组织适应需求动向的农业生产,并且以培养农业人员、扩大规模等结构性政策为轴心,以确立水田农业等土地利用型农业为重点提高生产率,同时要注意引进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适应地区特点的多种多样的农业。

  (培养农业人员)

可以设想农业就业人口将会减少,社会的高龄化将会明显地发展。适应这种形势,要把有可能出现变动的农田集中于农业的核心人员,扩天经营规模,有组织地发展地区农业。要培养包括从非农户来的新参加者在内的农业接班人,并由高龄者进行农业的适当引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要推进农业用地合理利用事业等,以集中使用农田,同时,通过整备旱田以促进交换土地,通过互换和分散集中以促进农田经营的集体化。并要广泛收集和提供有关农田变动等信息,进而健全以核心农户为中心的广泛(包括多种多样农户在内)的农业生产组织,以有效地高效益地利用农田。采用地区轮作农耕法确立水田农业,提高整个地区农业的生产率。这时,要发挥高龄者的积极性,运用他们的丰富经验,使他们成为针对消费者的要求而分别采取对策的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生产组织的顾问,并为他们参加农业活动创造条件。

  为确保从事农业的核心人员,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年青有为的农业接班人,这一点仍然是重要的。农业技术随着运用电子技术等而高级化,今后更需要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为此,要使农业高中、县立农业大学等的研修教育内容高级化,充实当地大学的特别学科,加强地区农业教育。

为促进农户以外的人参加农业生产,要建立提供农田信息和进行斡旋的体制,同时采取分配农田、提高技术等各种措施。

(确保、整备优良农田)

为适应农业和农村的变化,创造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基础条件,要整治农业生产基础,确保和建设优良农田。

为此,首先推进农田经营的集体化,并整顿和充实旱田,以使农业能进行高效率的机械化经营。为使农田在面上集中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要实现旱田大区化。还要充分运用利用率低和闲置的土地,而且也要注意事业成本,为扩大经营规模、扩充饲料基础等而开拓农业用地。

要充分发挥水田所具备的生产力高和保护国土的功能等特点,同时又要能引进旱田作物等,以推进有助于提高农业经营自由程度的通用田化。整备农业用水和排水设施,以确保农业用水,实现用水管理的高级化,保护水质。为了适当地维持和管理农业用水排水设施等,要有计划地更新和改良设施并推行更大范围的管理。为扩大旱田作物的自由选择程度和高附加价值化,要整备旱田灌溉设施,修建田间道路,注意改善进出通道,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调查研究关于整治小型飞机能起降的田间道路和起降场地的可行性,并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 促其实用化。

通过上述措施,确保和整治生产率高、自由度高的优良农田。在这种情况下,要适应地区的状况,整治和适当地配备适于高龄者经营的小块旱田,有计划地创造适应农户和农业经营多样化的条件。

(健全新技术开发、普及和流通体制)

为农业生产率的飞速提高,积极开发和普及新技术,要奠定投术基础,加强产业界、大学和国立研究机构的合作,健全适合于地区的体制,积极推进新技术开发,运用生物技术、电子技术等培育划时代的新品种,促进农业作业的高级化,并且把这些新技术迅速应用于地区农业,使之开花结果。

  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提供农产品,要使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阶段的信息交流系统化,要健全生产流通体制,使之既适于历来的大量流通,又适于利用飞机运输农产品等今后会日趋增加的少量多品种流通。

  (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农业在同一地区内也是多种多祥的,各地区的农业主要按如下方向发展。

  北海道、东北北部、南九州等远离大市场的地区,运用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等,以大量供应廉价粮食为基本方针,扩大核心农户的规模,发展大家畜畜产业等利用土地型农业为主体的规模大的农业。特别是在出租农田的人不多,而妨碍流动的地区,要引进工业,振兴1.5次产业,以确保就业场所,并扩大经营规模。

本州的大部分、四国、北九州等离大市场较近的地区,以综合供应粮食为基本方针,通过核心农户或生产的组织化来扩大土地利用型农业的规模,同时,通过农田的高度利用、地区内种植业和畜产业的合作等途径来努力实现经营的高级化,并使其适应地区特点的多样化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那些兼业农户多的地区,要通过核心农户承包作业,提高整个地区的生产率。

山村及其周围地区,农业人员逐年减少,高龄化不断发展,农田管理水平随之下降。适应这种情况,要稳定和扶持作业承包集团等年青农业人员的民组织,让高龄者承担适当的任务。对疏于整备的山间也农田,要考虑地区的状况,整备农田,确保承租户的利益,促进农田的流动。灵活运用地区资源,发展以营造草场进行放牧为主的肉牛养殖业,灵活运用高度差调整上市时期,推进农畜产品加工等等,发展有特色的农业。

城市周围地区要发展集约性农业,推行适应兼业化的作业委托和承包,发挥接近市场的优势,生产商品性高的生鲜食品。

2)搞活林业

(林业的基本政策方针)

由于木材需求减少,代用材料进入市场,林业的境况很困难。因此,首先要设法扩大木材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林产品高附加价值化,以此为基本方针,同时要重视从林业以外广泛筹措资金。并且要确保有活力的林业人员,根据对森林的新需求,重视公益性,推进适应提高生产率的森林事业。

(推进搞活林业的措施)

根据上述观点,第一,开辟基于设施——森林道路和作业道路,建立林中道路网体系,降低生产成本。开展木材建筑的重新评价和开发新商品等市场活动,推进新技术的开发,同时要健全生产、流通和加工体制,建立大规模供应基地,以实现国产木材流通的合理化,并能应付多种多样的需求。第二,为实现市场供应稳定化、高附加价值化、质量多样化,对大量的幼龄人工林的储备,要采取间伐等适当的整备措施,并推进采伐树龄的多样化和长期化。第三,采取分成育林等办法积极从林业以外引进资金,同时,通过加强森林组合等办法推进经营承包,并且要有计划地把有活力的农林家培养成林业接班人。为了培养这些接班人和确保林业就业者,要整备山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第四,为了应付多种多样的木材需求,高度发挥森林所具有的公益功能,要运用自然力量推进天然林事业,营造复层林。

推进适应地区特点的林业经营,谋求林业的活性化。先进林业地区要进一步推进多种多样的森林事业,而战后新兴林业地区要积极整备森林道路等生产基础,实现生产工序的省力化、低成本化和作业组的组织化。部落周围的山区,振兴能有效运用阔叶树资源的特产业,推进与农业的综合经营。

3)200海里体制下的水产业的发展

(水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200海里体制在国际上已固定下来,在这一体制下,为振兴水产业,充分发挥渔村的活力,有必要加强适当的资源管理,进一步推进我国周围水域水产资源的增殖和高度利用。

为此,首先要努力保全渔场环境,提高全体国民保护水产资源的意识。为支持水产业的新发展,由产业界、大学、国立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开发水产新技术。在推行振兴水产业的方针政策时,适应洄游性鱼成为繁殖对象鱼种的形势,要从海湾、海滩等地形条件和渔业实态等情况出发,广泛地选定有可能洄游的区域,综合地、有计划地采取适应其特性的各种措施。

  (推进人工养殖渔业和加强水产资源管理体制)

为扩大繁殖对象鱼种,开发新饲料,开发优良品种,同时,促进以渔业人员为主体的人工养殖渔业的稳定化,要有计划地设置地区人工养殖渔业设施。开发整备新渔场,如设置渔礁,整备和改良增殖场与养殖场,设置浮鱼礁,飞开发利用率低的泥沙区域,开发海面养殖系统和声响驯化型海洋牧场系统等。

掌握主要鱼种的资源量,开发适应海城特点、渔业种类特点的水产资源培育管理系统,确立以适当的资源管理为基础的渔业。针对游动渔业人口的增加等情况,要适应地区的实际而制定包括游动渔业者在内的保护水产资源的规章。

  (整备以鱼港为中心的广泛的生产基础)

在广大渔村地区,要整备以鱼港为中心的生产基础,区域内各渔港分工合作,建立增殖养殖基地,设置资源管理设施和信息设施等。还要以渔港为中心整备流通加工设施,开发和推广高鲜度流通系统和新的加工产品等。

3)工业和新产业的地区性发展

1)地区性发展的基本方向

(工业和新产业的发展)

国际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加深,电子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等技术革新和信息化取得进廊,消费者的需求高级化、多样化等等,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工业趋于知识集约化,与工程技术、信息服务业等有关的第三产业迅速发达,我国的产业结构面貌大变。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在生产形态方面日益走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化,在就业方面直接生产部门的比重小了,研究开发等间接部门的作用更大了,而且加工组装型产业的比重增大;钢铁业等重厚长大型产业日趋合理化、多元化、高附加价值化;与生活有关的产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高附加价值化等有了进展;产业结构转向尖端技术领域。工业交货额1985年为272万亿日元(按1980年价格计算),到2000年将稳步地增加到480万亿日元。

另一方面,软件等信息服务,设计、图案、咨询等专业服务,专修学校等人才培养服务等等有关信息、知识、人才培养的新产业迅速增长。这些新产业在工业和服务性产业的融合化过程中,将成为知识集约化等的基础,它本身又将创造出有魅力的就业机会。

(工业和新产业的分散、重新布局)

工业虽然逐渐向地方发展,但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工业集聚程度还很高,地区间还有差异,所以,产业布局还难说是完善的。另外,研究开发功能和与信息、知识、人才培养有关的新产业正在向东京圈集中。因此,今后要大力促进属于增长领域的新工厂到地方圈设厂,开拓地区的新产业领域,促进研究开发等高级功能和新产业向地方发展,以确保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了拥有高度技术力量的产业增长等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要灵活运用地区良好的产业厂址环境,有效地利用国土。

为此,要一面注意保全环境,一面推进科技城市设想,这不仅能导致工业生产功能的分散、重新布局,而且能纠正研究开发等与工业有关的高级功能和与信息、知识、人才培养等有关的新产业只向一极集中的现象,促进工业向全国分散,实行重新布局。

(振兴能充分发挥地区活力的产业)

为振兴适合于地区特点和条件的产业,要进一步加强和促进能发挥地区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产业兴起的潮流。为此,在特产业等扎根于地区的产业方面,要有效地运用地区的各种资源和兴办软事业的方法,提高整个地区的技术力量、计划设计力量和市场开拓力量。并且要招徕能成为地区经济、地区技术牵引力的尖端技术产业,积极扶植研究开发型企业。对与信息、知识、人才培养等有关的新产业,要和工业选定地址结合起来加以扶植。要通过确保共同研究的场所的方法开展不同行业间的交流。当地产业和新引进的尖端技术产业以及新产业之间要开展多方面的交流和统一化。要加强产业界、大学和国立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向全地区普及技术,扩大新事业领域。

特别是对预料会有迅速增长的软件工业,要运用其厂址远离市场的可能性,通过充实信息处理技术教育机构和为经理、生产管理专家充分提供研修信息的设施等人材培养的手段,予以招徕和扶植。

(适应国际化的对策)

关于今后工业的地区性发展,持有同国外合作与竞争的观点将成为比过去更加重要的因素。要设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进口产品,扩大国外直接投资,由过去的以加工贸易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制形成水平式国际分工体制。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失去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领域缩小,转向国外生产,就业机会减少等原因,地区的活力下降,专人担心。因此,要开拓运用技术革新成果的新领域,扶植服务产业,同时对其给地区产业、就业带来的影响、采取灵活而多方面的对策。另一方面,外资系企业选定厂址,对地区振兴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加强收集和提供信息的功能,整备投资环境,以促进其发展。

2)产业基础的整备

为在各个地区发展工业和新产业,要在地方圈有重点地整备用地、用水、港湾、高速交远等硬产业基础以及在工业选定厂址的自由度增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中变得日益重要的技术、信息、人才等软产业基础。

(确保用地、用水)

关于工业用地,选定厂址的要求多样化了,要求易于接近高速交通系统,具有优质的劳动力,具备舒适的城市式的环境和美丽的景色以及接近于休养地等条件,因此,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也可采取依次建设的方式整备工业区,同时在分开出售时,也可以考虑运用租赁方式。

在交通基础和周围环境好的市街地段和城市近郊,设法整备拥有通信设施、会场等共用设施的业务区,作为扶植新产业的场所。

关于工业用水,针对企业选定厂址有内陆化、迅速化的倾向,要有计划地整备包括小规模工业用上水道在内的工业用上水道,并推进海水淡化、下水和产业废水的再生利用。

(软产业基础的整备)

关于技术基础,要设法整备和充实开放型试验研究设施、开设试验研究机构、扶植研究开发型企业的支援设施。

关于信息基础,促进与商业交易有关的信息流通系统化等地区的信息化,同时促进有关技术和经济等信息数据库的整备、研究机构等之间信息网络的建立等全国性的信息流通。

关于人才基础,要设法整备高等教育机构、职业训练设施、研修设施等,加强合作,并把这些运用于职业能力的开发。

3)各片的产业发展状况

产业和技术网络的形成

为从产业方面推进多极分散型国土的形成,要建设产业、学校、住宅一体化的科学技术城市,整备研究开发新技术和企业化用的设施,确保富于城市型魅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研究开发用地,招徕和扶植研究机构和新产业。要促进各地区主动地进行这些工作,以形成有特色的技术集聚地区。同时提高各该周围地区有关产业的集聚程度。象北海道的寒地型生物工程技术、中部的精陶瓷、近畿地方的医药、精陶瓷等可以看出有特色的产业和技术集群萌芽的领域,要以现有大学和国立试验研究机构为核心,整备共同研究设施,推进研究开发合作,以形成全国性产业和技术据点。

根据技术和知识融合化的动向,不仅在相接近的地区间,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要互相密切交流,加强合作。为此,为了容易接触试验数据等信息,要运用数据库和研究机构相互间的信息网络;轮流召开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学术会议;邀请大城市圈的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参加地方圈的技术指导;实施全国性的共同研究开发计划;为扩大新产品销路,要促进技术交易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促进在各地举办展览会。并且要通过招聘外国研究人员和开展国际研究合作,促进各地区和国外的交流。

通过上述过程,各地区运用三大城市圈及其他地区的集聚而实现活性化。同时,从全国整体来说,许多产业和技术据点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创造性的技术开发,从而形成在国际上也作出贡献的产业和技术网络。

(各片的工业目标)

以实现多极分散型国土为目标,考虑工业选定厂址的动向,各片的工业交货额、就业者的结构比率,设想如图表IV——2。

图表IV各片的工业目标(工业交货额、制造业就业者结构比率)

片名

工业交货额

(万亿日元)

制造业就业者

结构比率(%

1985

2000

1985

2000

北海道

5

13

2.0

2.9

东北

16

39

8.6

9.7

关东

93

148

33.6

30.9

东京圈

70

104

26.0

23.0

中部

64

107

21.6

20.7

北陆

7

14

3.0

3.4

近畿

51

83

18.1

17.4

中国

20

37

6.4

6.7

四国

7

15

2.8

3.1

九川•冲绳

16

38

6.9

8.6

全国

272

480

100

100

                     (注)1.片的划分与图表III-1同。

                    2.工业交货额按1980年价格计算。

为达到上述目标,通过整备产业基础等途径按下述主要方向振兴工业。关于以电子技术等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的工厂的新广址选定问题,通过整备高速交通体系为主的基础,改善北海道、东北北部、中国、四国、九州等的选定厂址条件,促进分散选定。在实现基础资材型等工业的集约化时,要重新发挥濑户内和北九州等地区的活力。关于特产业,北海道的食品工业要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北陆的纤维工业要发展时装产业,以提高附加价值。关于工业生产功能的分散和再布局以及研究开发功能和新产业,要以地方圈为重点,由各地区设法振兴之。通过这些措施,实现各地区的产业高级化,确保有魅力的就业机会。

 4)解决地区性课题的对策

由于产业调整的进展和国外直接投资的扩大等,一部分地区的活力严重下降,在因过分依赖已陷入结构性萧条的造船、钢铁、有色金属等特定产业而引起地区经济停滞的地区以及今后有可能产生停滞现象的地区,要有效地运用已经集聚的人才和技术力量,招徕和扶植尖端技术产业。要设法提高地区技术力量,开发人才能力,开拓能创造出新就业机会的新产业领域。进而适应情况,从观光娱乐开发、海洋开发等新观点积极推进地区建设。

关于预料因国内煤炭生产规模缩小而可能引起地区经济停滞的新闭矿地区,包括邻近地方城市在内,要招徕企业,并且要以运用地区资源振兴1.5次产业和观光娱乐产业的地区为主,积极兴办新产业,同时对中高年离职者积极进行职业训练。

另一方面,关于有大型产业和城市集聚、可望在地区开发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新产业城市和工业建设的特殊地区,鉴于过去在地区发展中起核心作用的大批量生产型基础材料产业出现低沉,要一面考虑招徕和扶植高附加价值产业、加强支持这些产业的高功能、建设有魅力的城市,一面推进这些地区的建设。

苫小牧东部地区和六小川原地区的大规模工业基地,在我国也是为数不多的适于建设大规模工业的宝地,所以,要整备必要的基础,不仅要在这里选定基干资源型工业厂址,而且要从长远观点出发积极推进其有效利用。为此,对苫小牧东部地区,要利用其临海、临空的优越性,促进尖端技术产业在此选定厂址,同时研究建设大型实证实验设施等多方面运用的办法。在六小川原地区,要建设核燃料循环设施,同时促进运用新技术的产业在此选定广址。也要研究核燃料循环使用事业具有技术尖端性和国际性等的特点,对其加以综合性的灵活使用。

5)推进能源设施的选址

现在国际石油供求关系虽基本趋于缓和,但从中长期看,还很可能出现紧张,因此,要确保石袖的稳定供应,同时要开发和引进石油替代能源,推进节能工作,降低我国依赖右油的程展。这时要适当地把多种多样的能源来源组合起来,以确保安全,降低成本,适合需要。

为保证石油的稳定供应,要加强石油储备体制,早日建成国家储备基地,同时顺利推进我国内陆地区、周围大陆架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为引进能源奠定基础。

关于电力,为了推进电力来源的多样化,第一,要以确保安全性为最大重点,扎实地推进核电站的建设,同时要建设商业用核燃料循环设施,兴办核燃料循环事业,推选快中子反应堆、放射性废弃物处理等技术开发。在进行这些开发建设时,安全审查和检查、运转管理等务期万无一失,并要充实周围的防灾对策。另外,放射性废弃物的贮藏和研究设施,要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其选定广址的可能性。第二,推进煤炭火力发电站、液化天然气发电站等的建设,同时要整备煤炭中心,以促进国外煤炭的有效流通。此外,电源厂址有远离需求地点、地址偏僻的倾向,所以电气单位相互间要进行电力融通、共同开发等,广泛采取对策,以提高效率。

关于地区能源的有效利用,如把太阳能、地热等地区能源和发电废热用于地区供应热水、地区冷暖气等热电供热系统等,要推进技术开发和适应地区特点来加以积极利用。

在选定核电站等的厂址时,为了地区的振兴,要根据长远的、综合的展望,运用电源三法等各种制度,整备所需基础,同时促进以地区为主兴办产业。在选定能源设施的建设地址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4)充实长寿社会中的生活

1)活跃地区教育和文化

(地区终生学习社会的建设)

今后,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选步和经济社会的变化,人们对学习的需求会日益增大,同时在自由时间增多和经济社会复杂化的背景下,要求开发智力、满足精神上的需要的倾向将越来越明显。因此,由于地区学习机会的充实等原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创造综合的学习机会,建立起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能进行适应需求的终生学习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初等中等教育是终生学习的基础,必须进一步加以充实,为使中小学校的幼年学生体验和接触自然和地区文化,更深入地理解农村、山村和渔村,推进让他们以一定期间住在农村、山村和渔村进行学习的事业,同时,采取把停办的学校转用为寄宿教育设施和培养指导员的场所等政策措施。还要增加互相交流的机会,以便使农村、山村和渔村的幼年学生体验城市生活。

为了灵活运用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作为轮训社会人材的场所,要采取扩大社会人才入学的范围、充实公开讲座等措施。还要推进终生学习中心等的整备,提供有关培养指导员和学习的信息,同时要整备把学校、公民馆、图书馆等当作成人学习的场所而进行综合运用的系统。

关于最大限度地运用发达的信息手段,整备把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功能结合起来的系统,提供运用新信息传播手段的学习服务等教育和文化设施,要推行把这些设施作为备有高级信息、通信功能和环境舒适的学习、生活空间的终生学习据点而加以灵活使用的方针(智能化)。

从推进终生体育的观点出发,要采取人们能够经常地、继续进行体育活动的政策措施。同时,还要采取政策措施,为高龄者提供学习机会和重新开发职业能力,以使高龄者过有意义的充实的生活。

  (适当设置高等教育机构)

可以预料,随着对终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提高,今后每个人整个一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会有很大提高。

高等教育机会现在各地区间差异很大,要使之趋于平衡,并且要确保与终生学习社会相称的学习机会,以便使学历不同、年龄不同的学习者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从适当设置对搞活地区有重要作用的高等教育和研究功能的观点出发,也要充分考虑地区的特点,设法扩大各片包括专修学校(专业课程)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收容力(入学人数)

为此,要继续控制大城市圈现有市街收容力的扩大,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充实地方国立大学,通过提供信息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迁转,运用广播大学,促进适应地区劳动需要的专修学校(专业程度)等,到地方圈选定校址,以及整备以地方圈为重点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了适应对研究人员需求的增大和留学生增多的形势,要考虑到全国的研究生院设置的情况而设置研究生院,并按要求加以充实。

从促进地方圈国际化的观点出发,地方圈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要积极接纳留学生和外国研究人员,为此,要整备舒适的宿舍和日本语教育机构。

(文化、学木、研究基础的整备)

全国性文化设施,要充分考虑发挥地方城市的活力而加以整备,同时要整备能成为培育地区固有文化和进行广泛文化交流转机的有特色的文化设施。在此种情况下,要设法通过人才和信息交流等实现文化设施的网络化。同时,要采取措施,培养文化活动的领导者,培育艺术文化团体,总之为充实地区文化活动而培养人材,建立组织。

要把筑波和京(京都)阪(大阪)(奈良)丘陵地区建设成为文化、学术、研究等的据点,同时,在各地区都要运用其特点而建设学园城市,建立把这些城市联结起来的文化、学术、研究等的网络。

2)综合推进保健、医疗、福利政策措施

(整备地区保健、医疗、福利系统)

国家、地方片、都道府县、广大的生活圈及市町村等各地区一级,要分工合作有系统地整备保健、医疗、福利设施,以使地区居民过健康而安心的生活 (图表IV-3)

在高龄化比率过高的过疏地区,除整备必要设施外,还要提供巡迥服务等机动的服务。在小家庭化显著的城市郊区,要整备为应付将来高龄人口剧增的设施,总之,要充分考虑地方特点,采取适当措施。

图表IV——3 在不同地区级整备保健、医疗、福利设施的想法

对象区

国家级

地方

片级

都道府县级

广大生活圈级

市町村级

保健医疗

 

 

 

 

 

 

 

 

……..

 

 

福利

国立癌中心
国立循环器病中心

国立精神、神经中心

关于母亲幼儿医疗的国立高级专门医疗中心

 

 

 

 

 

 

 

 

 

 

研究长寿科学的组织

地方癌中心

地方循环器病重心

 

 

 

 

 

 

 

 

……

保健增进中心

高级医疗设施

[先进医疗、特殊医疗机器、发生频度低的疾病、专业性强的急救医疗]

3次急救医疗设施

[救命救急中心(大约每100万人口设1个)]

急救医疗信息中心

 

 

 

 

………………….

保健所

一般入院医疗设施

[综合医院、癌诊疗、精神医疗、康复]

2次急救医疗设施

[医院群轮流制医院、共同利用型医院]

偏僻地区核心医院

偏僻地区医疗信息系统

老人精神病房

 

 

 

老人保健设施……

特别保养老人之家等

精神不健全儿(者)福利、儿童福利入所设施及训练设施

身残者更生设施

疗护设施、职业介绍设施等

市町村保健中心诊疗所

[初步治疗家庭医]

1次急救医疗设施

[在家值班医制、假日夜间急诊中心]

偏僻地区诊疗所

偏僻地区保健指导所

………….

老人福利中心

服务中心

短期陪住照料设施

保育所、儿童馆等

身残者福利中心

 

在全国和地方片一级,要建立负责高级先驱性医疗的全国中心和地方片机构。在都道府县一级,要制订医疗计划和保也健福利计划,整备适应地区级和特点的保健、医疗、福利设施,加强设施间的合作。在市町村级,开展与居民密切结合的保健活动,进行日常的健康管理,提供在家福利服务等,与此有关的事务和权限,按转让给市町村的方向进行研究。

(推进适应需求多样化的政策措施)

今后的医疗、福利系统,为使利用者不脱离自己习惯的家庭和地区等环境即可加以利用,要确定以在家享用为重点的整备方针。为此,要扩大家庭服务,在市町村级整备日服务中心和短期陪住设施,推进减轻在家高龄者的看护负担,帮助恢复正常生活的政策措施。同时为高龄者的整备附带护理的住宅,适应国民的多样化需求。

据估计,到2000年需要看护的卧床不起的老人将超过100万人,对这些老人的看护已成为重大课题。为那些在家里得不到充分看护的高龄者,要考虑建立地区福利服务的据点的观点,有计划地整备对老人进行特别护养的老人之家以及兼有医疗和福利功能的老人保健设施。

为了使高龄者的生活更有意义,灵活运用其能力,要推进为他们整备终生学习的场所、斡旋就业机会、振兴趣味和体育活动等政策措施。同时,国家要确立在推进与长寿社会有关的综合性研究上起核心作用的研究体制,并努力开发和推广有助于提高医疗、福利服务的技术。

在展开以上政策措施时,要明确官民的作用,充分发挥由55岁以上年龄层从事的产业等民间活力,努力促进自愿活动。

对残疾人,充实其在家服务和工作的对策,促进其参加社会活动,并扩充生活训练设施和职业介绍设施。

为了确保承担下一代任务的一代人的身心健康,要充实对母亲和儿童的保健、医疗政策措施和使儿童健康成长的政策措施。随着妇女走上社会、小家庭化等,对保育的需求已变得多样化,要充实夜间保育、延长保育时间等服务内容。

3)整备用于业余时间和娱乐的空间

  (需求的提高和充实业余活动空间)

由于劳动时间的缩短和长寿化的发展,2000年国民每人平均业余活动时间将大幅度增加,大约为1985年的1.6倍。结果,发现和确立适应各自生活方式的业余生活的方法已成为每个国民的重要课题。

而且业余活动的志向也将发生巨大变化,除愿意和自然接触外,还将开展把体育、文化、志愿活动等增进健康、自我启发、参加社会活动等组合在一起的复合的富于创造性的活动。其内容也将向全家参加和带有国际化色彩的方向深化。业余扭动的比重在日常生活领域将会增大,同时,在交通每件的改善、信息化的进展、休假的长期化等背景下,将进一步向富有特色的地区等广泛的领域扩大。

为此,关于日常开展业余活动所需空间,要充实灵活的政策措施,为在近处参加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而建设多种多样的设施,提供服务,并且向地区开放学校设施等。

关于适合周末或长期逗留和综合性的娱乐区或休养地区等广泛的业余活动空间,要运用现有各种娱乐功能,并与环境保持谐调,积极加以整备。

  地势和植物分布,气候和四季的变化,历史、文化、传统,房屋建筑和特产业,生活习惯和方言等等,在国土上的各个地区各有各的特色。作为广泛开展业余活动的场所,要灵活运用这些特色和民间的能力,促进海洋和沿岸地区、森林、农村等全国丰富多彩的休养地区等的整备,并适应业余需求的质和量的变化采取对策,确立地区同一性,以振兴地区。

这时,在休养地对于振兴地区特别有效的地区,要争取把它作为长期逗留型的休养地而形成独特的休养地区,那里拥有各种功能,不分地区、世代和国籍的各式各样的人都可以在那里接触丰富的自然、新知识和信息、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从而让那里成为酿成新的活力、进行广泛接触的场所。在这样的休养地区,要有互相交往的据点,在这种据点要综合地建立起争具特色功能的地区,如娱乐、体育、利用温泉进行健康保养等。而且要有散步路、自行车路、水上交通等各种交通工具,把各地区联系起来。

在那些虽然面临振兴地区的课题,但溪流、温泉、森林和山地、海岸、历史名胜等特色丰富,并且通过整备可以迅速提高作为交流场所地区的魅力,要实施积极表现地区特色的政策措施,以促进这类休养地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