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国系列 > 《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1986年8月)
国土系列连载

《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时间: 2019-07-21信息来源:国家计委 1986年8月6日 作者:国家计委国土局 责编:qgy

第七章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三十八)加快造林育林,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森林,是发展国民经济、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国森林资源不足,人均占有林地1.7亩、森林蓄积量9立方米,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8%和13%。而有限的森林资源,由于采伐不当,管理不善利用又不合理。多年来,在东北、西南等主要林区存在着严重的集中过伐现象,一些林场的抚育更新工作薄弱,致使部分地区的森林资源濒临枯竭。由于森林复盖率低,大片国土得不到森林的蔽护,致使一些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据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木材年需要量约4.8亿立方米,而我国现有林地少,相当一部分土地又不能用于造林,靠现有林地增加的森林蓄积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量的增长。逐步扩大我国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将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到本世纪末,要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以上。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再经过五十年的努力,争取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


(三十九)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是:(1)动员全民的力量,广泛开展荒山、荒坡造林。特别是要组织广大农区营造农田林网,搞好“四旁”绿化,并要把这作为扩大森林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2)积极营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各种防护林,形成保护农牧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防护林体系。在城市、工矿区和旅游区,大力培育美化环境的风景林。(3)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经济林;在农村能源缺乏的地区,适当发展薪炭林。(4)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宜林地,大规模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增加森林资源,扩大森林蓄积量。(5)加强对现有林区中幼林的抚育,加速迹地更新和疏林、灌木丛的改造。改变已开发林区的集中过伐现象,加强林区道路建设,逐步采伐成过熟林,减少自然枯损。(6)大力发展木材综合利用,提高木材利用率,减少森林资源消耗。


(四十)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树木的生长规律,对我国林业的建设,作如下布局:

——在东北、西南和江南丘陵山区,主要发展用材林。东北林区,着重加强科学管理,合理采伐,搞好抚育更新,加速道路建设,开发新林区,尽快建成以用材林为主的综合性林业生产基地。西南林区,要加强林政管理,制止大面积砍伐,尽快绿化荒山荒坡。对长江及其它大江大河上游森林,必须在确保森林蓄水保土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利用。在水热条件优异、林木生长速度快的南方山区,集中力量尽快建成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继续加强三北防护林建设。逐步改变“三北”干旱少雨地区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在加强已有林地抚育管理的基础上,再新造林一亿亩左右、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2500万亩。本世纪末,争取有林地面积(含乔木、灌木)增加到4.2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

——建设沿江沿海防护林带。首先是保护和建设长江上游及各支流源头的水源涵养林,并以川江为重点,建设长江沿岸的护岸林。在滨海地区,积极建设防风固沙林、防浪林等沿海防护林带。


(四十一)在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还必须做好管理工作,加强对森林的保护。要认真贯彻森林法及有关规定,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落实山林的使用权,实行谁种谁有的政策,并把使用的权利和保护的责任很好地挂起钩来。建立并逐步完善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体系和设施,健全基层的森林防火组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分区定责,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的检疫机构,形成生物、化学、物理各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使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率逐年提高。在拥有名贵稀缺树种和具有科研价值的林区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八章  海洋的开发和保护



(四十二)我国海洋国土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拥有世界沿海国家近海中的各种资源,在海洋油气、海洋生物、港湾、滨海旅游、滩涂和潮汐能源方面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要提高海洋经济地位,加快海洋开发,使海洋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本世纪内,我国海洋开发的目标是:在全面系统调查和评价海洋国土资源,改善开发海洋的设施和装备,提高开发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搞好海洋开发布局,逐步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加强海洋开发的管理,保持良好的海洋环境。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逐步形成海洋开发产业群,建立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到二〇五〇年,使我国海洋经济进入全面开发的新时代,接近和达到世界海洋开发的先进水平。


(四十三)为了达到本世纪内的开发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任务:

——加快海洋能源基地、水产品供应基地和海上交通运输网的建设。海上油气产量,到本世纪末争取占到全国油气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海洋新能源的利用取得一定进展;推行近海渔业农牧化,积极开展人工放流,增加资源量。同时,提高捕捞技术,开辟外海渔场,发展远洋渔业,使二〇〇〇年的捕鱼量比一九八五年翻一番、水产养殖翻两番。扩建和改造现有港口,适当增建新港口:到本世纪末初步形成海上运输网的主体。

——加强海岸带和滩涂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地发展滩涂农、牧、林、盐、渔业,建立生态农场。扩大制盐卤的综合利用,使钾、镁、溴的产量翻两番。建成几个海水综合利用试验基地,把海水淡化、制盐及生产其他元素与发电厂冷却水、海水养殖结合起来,初步形成综合开发系统。

——建立海洋环境监测和污染防治系统,使沿海水域保持目前的较好水质。

——重视大洋和极地资源的开发研究,创造条件,争取工业性开采与世界先进国家大体同步。


(四十四)按照海洋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不同功能、开发程度以及由近而远的原则,搞好海洋开发布局,充分发挥海岸带、海岛、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优势。开发的具体构想如下:

海岸带。按照不同类型的海岸带的特点,进行综合开发。基岩质海岸拥有滩涂约300万亩,重点用于建设港口、城市、旅游区和果林等;砂质和砂砾质海岸拥有滩涂约900万亩,重点用于发展林业和旅游,部分有砂矿的地段要积极开发矿产;淤泥质海岸拥有滩涂约1800万亩,要有步骤地开发和围垦,发展养殖、晒盐和种植业。

海岛。注重发展海洋能源,解决淡水供应,建设港口,改善交通及通信设施,为进一步开发创造条件。在开发中,要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根据各自的条件,分别发展渔业、养殖业、盐业、苇业、旅游业及水产加工业等。本世纪内重点开发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庙岛群岛。

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以发展油气工业和渔业为主。在开发渤海和南海油气的同时,积极勘探和开发东海油气资源,为缺能的东南沿海省区提供能源。发展外海渔业,尽量回收应属我国管辖的专属经济区的水产资源。


(四十五)在海域的综合开发上,要集中必要力量,把渤海建成海洋综合开发基地。(1)渤海有滩涂900多万亩,水质肥沃,饵料丰富,发展增养殖业的潜力很大,要大力开发,使海水增养殖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2)加强港口和航道建设,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扩建、改建现有港口的码头泊位,使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5亿吨。同时,结合冀东铁矿扩大开采规模,把大量剥离的土石方排送到王滩,为把王滩建设成“北方大港”作准备。(3)加速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建成我国第一个海洋石油开发基地。同时在沿岸建立炼油、石油化工等加工基地。(4)发展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在发展盐田的同时,建设若干大型碱厂。扩大盐卤的综合利用,发展海水冷却、海水淡化,以弥补沿海城市供水不足。(5)重视滨海和海上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步形成以滨海旅游区为重点的渤海海洋旅游系统。


(四十六)为促进海洋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的保护,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必须加强海洋开发的管理。要制定促进海洋开发的经济政策,如海岛开发政策,海洋水产增养殖保护政策,海岸带自然保护区和港口、旅游开发保留区政策等。确立比较完整的海洋法规体系,并充实执法管理队伍,建立健全海洋法制。抓紧进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工作,主要包括确定领海界限,维护领海主权;确定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并加强管理。做好海洋工程技术研究和攻关的组织工作,建立健全海况预报、定位导航、资料信息库等服务系统。健全和加强海洋的管理机构特别是综合协调机构,搞好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



第九章  环境保护

 

 

(四十七)我国的环境,由于保护工作起步晚、经济技术水平低,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而且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今后一个时期,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将大量增加;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与日俱增,而燃煤造成的污染远比使用其他能源严重得多。如果不采取比现在更加有力的措施,到本世纪末,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将更为严重。据环保部门推测:烟尘的排放量会由一九八五年的2600万吨增加到4800万吨;北方不少城市冬季大气中的烟尘浓度会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长江以南特别是西南地区会普遍受到酸雨的危害。污水排放量会由一九八五年的300多亿吨增加到1,000亿吨以上;污水中的有害物质由9万吨增加到26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由5亿吨增加到10亿吨,其中有毒有害废弃物达到9400万吨,历年堆存的有毒有害废弃物总量达到7亿吨。大中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可能全部超过规定标准;40%的工业企业职工将在有损健康的超标噪声环境里工作。

 

(四十八)积极防治污染,有效地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根据我国国力的可能,到二〇〇〇年,环境污染防治的目标是:使环境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重要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具体要求如下: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除二氧化硫和工业废渣外,大体维持在一九八五年的水平。其中,排放废水中的重金属、酚、氰、油等的总含量控制在10万吨左右。

——基本解决饮用水源地污染和风景游览区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一九八五年20%左右提高到60%;主要江、河、湖、库和输水渠道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流经大中城市的主要江河河段,力争达到地表水三级标准;城市地下水和饮用水源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质标准;重要城市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30—40%。

——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由一九八五年的23%提高到50%左右;生活垃圾大部分得到处置。

——北京、天津、上海、西安、杭州、桂林、苏州以及黄山、庐山、北戴河等地,环境质量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各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以及重要的工矿城市(如鞍山、本溪、大同、马鞍山、重庆、黄石、包头等)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一般城镇与工矿区,以控制水和大气的污染为主,使其不继续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经过五十年的努力,争取污水烟尘和固体废弃物等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环境和生态实现良性循环,城乡环境达到清洁、优美、舒适、安静。

 

(四十九)为了逐步达到防治环境污染的目标,必须实行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和措施。本世纪内,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条:(1)坚持全面规划,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路子。(2)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方针,实行严格的环境责任制,各负其责。(3)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行奖励政策。(4)大中型建设项目需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认真执行治理污染工程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规定;有污染的现有工矿企业,要结合技术改造治理污染。(5)根据城市性质和环境特点,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安排产品结构。在环境污染较重的地区,逐步对现有企业的布点进行必要的调整;在重要城市及居民稠密区、风景游览区、水源地和水体自净能力低的地区,严禁建设有污染的工厂。(6)冬季采暖的主要城市要积极创造条件,实行集中供热。逐步提高城市煤气、液化气的普及率;把低硫份、低挥发份的煤炭优先供应民用。(7)逐步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环境标准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分析方法标准、环境基础标准和设备标准。(8)贯彻国家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禁止将有毒有害和“三废”污染严重的产品委托或转嫁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乡镇企业生产。

 

(五十)我国地理条件复杂,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自然环境。在漫长的自然历史变迁中,大自然遗留下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失调,已危及这些珍稀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和生存,越来越多的动植物濒于灭绝。逐步建立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种源的基因,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内容。初步规划,二〇〇〇年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发展到350—400个,面积24—28万平方公里;建立30处野生动植物引种繁殖中心,使20多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和40多种珍稀植物在种群、数量上有所增加。尽快颁布自然保护区有关法规。严禁对珍稀、濒危物种猎采、买卖和出口。加强对益鸟、益兽的保护。对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资源,要在保证不影响其再生、增殖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使它们逐步得到发展。大力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考察,以及珍稀物种个体和群体生物生态学研究和引种繁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