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国系列 > 《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1986年8月)
国土系列连载

《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第十章 ( 下)时间: 2019-07-22信息来源:国家计委 1986年8月6日 作者:国家计委国土局 责编:qgy

(五十九)红水河水电、矿产开发区:发挥资源在地理组合上的特点,建成为华南地区的重要电力基地,形成全国重要的以铝、锡为主体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

本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河池、柳州、玉林四个地区中沿河两岸十一个县,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红水河水能蕴藏量丰富,而其周围地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又很富集,这种资源组合特点,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综合开发。

——建设强大的水电基地。红水河从天生桥到大藤峡全长930公里,落差达760米。大滕峡多年平均年水量1,330亿立方米,为黄河的2.4倍,是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全部开发可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红水河两岸的地形,有利于建高坝大库和梯级开发淹没损失小,移民少,单位千瓦造价低,与其他河段的水能开发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红水河开发应兼顾上下游的要求,在以发电为主的前提下,同时考虑防洪和航运、灌溉、渔业方面的功能,大力提高综合效益。到本世纪末或稍长一些时间里,将完成十个梯级的开发,向两广输电。

——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红水河开发区及其附近地区,有色金属资源在品种和数量上均很丰富,其中锡保有储量古全国37%,居第一位;锑居全国第二位,铝土矿居全国第四位。要利用红水河的电力,优先发展铝和锡,积极发展铅、锌等有色金属工业。开发平果铝矿,逐步建成大型铝加工基地。积极扩大南丹大厂锡矿采选能力,就近选点建设大型锡治炼厂。

——因地制宜,繁荣山区经济。结合红水河梯级开发建设,做好水库移民工作,搞好“开发型”移民,繁荣山区经济。发展亚热带的果木林和经济林、杉木用材林;保护和建设好草场,发展畜牧业;发展土特产品的加工工业;积极建设山区公路,发展水运,开拓山区主特产品的商品市场,使山区人民能尽快地脱贫致富。制止毁林毁草,搞好红水河上游的水土保持,逆有计划地营造水源涵养林,改善生态环境。

 

(六十)充滕一徐淮能源开发区: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电力基地,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本区位于淮河流域中部地区,地跨苏鲁皖豫四省,包括济宁、枣庄、徐州、淮南、淮北、蚌埠、阜阳、宿县以及永城等地市县: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区内有充济、枣滕、丰沛、徐州、淮北、淮南和永城七个煤田,煤炭探明储量共370多亿吨,煤质较好,品种齐全。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也很大。今后开发的主要任务是:

——加快煤炭的开发。到二〇〇〇年,全区煤炭产量将比一九八五年翻一番,达到1亿吨左右;与此同时,建设一批坑口电站。搞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利用本区洗中煤发电和供热,并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为原料的建筑材料生产,提高综合效益。

——加强交通和供水设施建设。建设矿区铁路亚并完善煤炭出海和南运通道,扩建京杭运河济宁以南航道,抓紧淮申水运航道的可行性研究,争取早日使煤炭通过水运直抵上海等消费地。本区是我国缺水地区之一,要修建引江济淮和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以满足工矿、城镇用水及航运和农业灌溉的需要。

——发展农业生产,注意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本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但地势低洼,易涝易旱,要在综合整治淮河的基础上,大力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治涝、治碱,发挥农田生产潜力,建设商品粮基地和副食品基地。对于开采煤炭形成的塌陷区,一部分要尽可能利用煤研石和粉煤灰复田还耕,另一部分用于发展水生作物和渔业。要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在淮河蚌埠闸以上地区和微山湖周围地区,严格控制新建煤化工企业,以确保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质量,保护微山湖湖泊资源。

 

(六十一)哈尔滨——长春地区: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基础,进一步形成以重型机械工业和石油化工为主体的工业地带。

本区包括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长春和吉林市,土地面积约6.9万平方公里。本区地处松嫩平原,自然资源丰富;土壤肥力较高,人均耕地较多;石油储量大,是大庆油田、扶余油田所在地;水能资源也较丰富。经济基础较强,原油、汽车的年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发电设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重型机械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今后开发的主要任务是:

一一继续发挥石油基地的作用。大庆油田的原油生产,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全国仍占有重要地位,要加强深层和外围地区的地质勘探,争取拿到更多的后备储量,延长稳产高产的年限。

——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发展加工工业。以长春汽车制造厂为依托,形成以载重汽车为主的、适量发展轻型汽车和各种改装车的重要汽车工业生产基地。搞好哈尔滨、齐齐哈尔的重型及超重型锻压、轧钢、大型发电、防爆电机、冶金等机械设备的生产,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出口竞争能力。以大庆和吉林市为重点,积极发展精细化工。

——建设以粮食为主的综合农业基地。松嫩平原是黑龙江和吉林省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粮食生产尚有很大潜力,但目前单产低,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粮食产量,同时发展经济作物,把本区建成以粮食为重点,粮、油、糖、麻、肉等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积极开发第二松花江和嫩江上游的水力资源,提高电力自给能力,并从区外调入煤炭或输入一部分电力。努力提高现有铁路的运输能力,充分开发利用松花江、嫩江的航运,提高哈尔滨至长春公路的等级。

——提高松花江干流提坝防洪标准,完成第二松花江现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治理吉林、长春和大庆地区的污染源;建设松嫩平原防护林带。

 

(六十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加快煤炭资源的开发,把这个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建设成为以煤炭开发供应、电力输出为主体的,以发展铝、煤化工等高耗能工业为重点的大型综合开发区。

本地区包括山西全省及其毗邻的陕北、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和河南西部地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全区煤炭保有探明储量5000多亿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品种全,质量优,开采条件好,矿区的吨煤投资和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铝土矿保有储量约5.8亿吨占全国的60%,稀土、钼、铜、铅、锌、金、芒硝、石膏、硫铁矿和铁等也有相当的储量。全区工业基础较好,为能源、重工和化工综合开发提供了良好条件。

——扩大煤炭工业的开发规模。这是本区综合开发的中心任务。到二〇〇〇年,这个地区的煤炭产量将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一半左右,净调出量将占全国的90%左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基地的总体布局将从黄河以东逐步向黄河以西延伸。本世纪内重点建设晋北的大同、平朔,晋中的西山、古交、汾西、乡宁,晋东晋东南的阳泉、晋城!陕北的神木、府谷,内蒙古南部的东胜、准格尔以及豫西等大型煤矿。到二十一世纪,黄河以西将成为开发的重点。

——根据本区煤炭、水资源条件,对外运煤和输电经济可行性的比选,以及区内耗能工业发展的需要,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设一批火电厂,逐步形成强大的火电基地。本世纪末火电装机容量争取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充分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逐步发展高耗能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改变我国高耗能工业过分集中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增强本基地的经济实力。二〇〇〇年前后,豫西的焦作,山西的河津、晋西北,内蒙古的乌海地区等,将逐步建设一些大型铝厂。对太钢、包钢、舞钢进行技术改造,增加钢材品种,提高质量,降低能耗、水耗。利用晋城无烟煤发展化肥,建立化肥生产基地。利用吉兰泰的盐,在乌海建立高耗能的电石、烧碱等工业。此外,加速发展建材工业,以适应基地大规模建设的需要。

——围绕资源的开发,搞好煤炭外运通道和供水设施的建设。除加强现有铁路的技术改造,修建大秦运煤专用线以及基地内部大同、准格尔、东胜、神木等联络线以外,还要根据煤炭的流向,改造或新修去东部沿海港口、去中南、去华东等的运煤铁路干线;修建去四川的包头西安一一安康线和去东北的集宁—一沈阳线。与此同时,修建运煤铁路支线和公路,以形成铁路与公路,干线与支线,集运与装卸协调配套的运煤系统,以适应煤炭外运的需要。鉴于本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必须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保护水源,巩固和提高现有供水工程的能力。同时在晋西北沿黄河地区适量从黄河引水,增加水源。

——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本区地处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基地建设要特别重视对环境的保护。除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之外,还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露天煤矿的生产建设要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利用剥离的土石方复垦和造田;电厂的排灰要尽可能综合利用,妥善处理。工矿生产建设要考虑水土保持问题,建立必要的水土保持基金。

——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生产,搞好工矿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随着基地的开发,相当数量的农业人口将转向工矿和第三产业,城镇人口将大量增加。要搞好粮食、蔬菜和各种副食品以及轻工业产品的生产,适应基地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随着基地的开发,本地区将兴起一大批中心城镇,特别是晋陕蒙交界地区将形成新的工矿城镇群,要打破省、区的界限,加强规划,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工矿城镇格局。

 

(六十三)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沿岸地区:利用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地位,大力开发长江水运和邻近地区资源,建成以发展大运量、“大耗水工业和传统工业为主体的经济走廊,并把洞庭湖、鄱阳湖和江汉平原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本区包括从湖北沙市到江西九江的沿江各县市,面积4.3万平方公里。水陆交通方便,有长江联通江湖,并可东出大海;纵贯南北的陆上交通也比较发达。区内及邻近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多样,铜、铁、石膏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工业已经形成了以纺织、冶金、机械、食品等部门为主的生产体系。自然条件好,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大。国土开发整治的主要任务是:

——展开工业布局,建设沿江经济走廊。积极利用长江丰富的水源、航运等优势和沿岸及毗邻地区的矿产资源,有计划地将耗能高、耗水多、运量大的项目配置在沿江两岸,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以武汉、岳阳、九江、荆门为主的石油化工基地。同时,形成以武汉、沙市、九江为主的纺织、轻工基地;在湖口、瑞昌、大冶、鄂城、黄石发展水泥、石膏、玻璃等建材工业。武汉市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建设成为我国内陆的经济、技术、贸易、信息等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在综合开发长江和由东向西的战略转移中,更好地发挥多功能的经济中心作用。

——以开发长江航运为中心,建设综合运输网。加强长江的综合整治,治理荆江河曲,稳定河床,疏浚碍航滩险,沟通支流,形成江、海、河、湖相通,干支直达,水陆相连的综合运输体系。扩大港口码头的综合运输能力:加强武汉、沙市、岳阳、黄石、九江等沿江港口和城镇体系的建设。

——加强农业多种经营,防治洪涝灾害。洞庭湖、郡阳湖和汉江平原要因地制宜,综合经营,进一步发展粮、棉、畜、禽和淡水产品等商品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形成多功能的农业体系。距城市较近的农村,要向“郊区型”农业方向发展,为城市服务。提高荆江大提和武汉市的防洪标准。在地势低洼的平原湖区,要逐步退田还湖、留湖调蓄,保证农业稳产高产,发展水产养殖。

 

(六十四)重庆至宜昌长江沿岸地区:以西南最发达工业城市重庆和新兴城市宜昌为依托,形成以水电为支柱的工农业开发区。

本区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主要优势:一是有极为富集的水能资源,仅三峡河段(包括葛洲坝)就可装机2,000万千瓦左右,毗邻区尚有丰富的磷、铁矿和天然气资源;二是区内水系发育,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于农作物和多种经营的发展,芋麻、蚕茧、柑桔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三是重庆市工业基础比较好;四是有三峡独特的湖光山色等旅游资源可供开发。

本区经济发展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关系极为密切。要积极作好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前期工作。对于库区“开发型”移民工作要作好规划,严格控制水库淹没区人口和建设项目的增加,以避免为以后的拆迁工作造成更大的困难和代价。在发展生产方面,近期要扩大农副产品生产,发展建材、食品、轻工业和部分机械加工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事业;从远期看,随着三峡水利枢纽的建成,可利用磷矿资源和充足的电力,发展黄磷加工和磷肥工业,以及其他耗电、耗水量大的重工业、化学工业和加工工业。要结合三峡工程的建设,调整好城镇布局,有计划地进行城市建设,兼顾近期和长远的需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城市地点和规模,把沿江城市建成为能够充分发挥经济中心作用的现代化城市群。

重庆市经济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拥有机械、化工、纺织、食品、冶金等工业。今后要利用重型工业基础和军工优势,发展加工工业特别是轻型产品的生产,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建成为西南地区轻重工业兼备的工业基地,经济贸易中心和对外开放的门户。为了充分发挥重庆的交通枢纽作用,要加强港口、码头、仓库建设,提高港口综合运输能力和利用率;尽快实现成渝、川黔、襄渝铁路电气化;积极发展江海联运、水陆联运,促使西南地区尽快建成铁路、公路、水运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宜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处于长江上中游的结合部,特别是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成后,进出西南地区的过闸船队将在此解编锚泊;而且又处于我国南北铁路干线与长江的第三个交汇点,是我国物资流通网络中东西水运、南北水陆中转的一个中心。宜昌要以长江水运为重点,充分发挥其在长江中游地区的中转枢纽作用。同时,利用磷矿资源和水电资源,发展磷化工以及其他耗电大、耗水多的加工工业。

在开发建设中,必须十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严禁陡坡开荒,大力种草种树,防止水土流失。加强三峡峡谷山地灾害的防治研究,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或减少附近不稳定山体突然崩塌带来的危害。注意开发和保护宜昌地域的旅游资源,使之逐步成为以现代水利建筑工程、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相结合的旅游胜地。


(六十五)黄河上游水电和有色金属开发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成为以水电开发为先导、有色金属冶炼为重点、有关加工工业相配套的新兴生产综合体,并成为进一步大规模开发西部地带的一个重要基地。

本区包括自青海龙羊峡至宁夏青铜峡的黄河干流沿岸地区,以及甘肃的金川、厂坝等有色金属资源分布区;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主要优势:一是水力资源丰富,是黄河水系的水能富集区,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约1000万千瓦;二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镍、铜、铅、锌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并有了相当的开采和冶炼规模;三是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已初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有色金属、能源、石油化工、机械等工业基地。今后开发整治的主要任务是:

——建设水电基地。黄河上游梯级电站中,除已建和在建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和龙羊峡等五个梯级电站(总装机330万千瓦)外,要继续开发李家峡、拉西瓦、黑山峡(小观音或大柳树)等电站,争取在二〇〇〇年以前装机总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以上。电力除满足本区需要,主要向华北等地输送。

——建设有色金属基地。加快甘肃金川镍矿的综合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镍的生产能力和伴生矿的回收利用率。开发陇西南的西和、成县到陕西凤县、太白一带的铅锌矿,并在适当地点兴建冶炼厂。为了利用本区水电优势,可从区外调入氧化铝,发展炼铝工业。

——适应资源开发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建设宝(鸡)—一中(卫)线,以缓解兰州枢纽的压力;抓紧改造兰新、陇海线。同时,加强区内的公路建设。

——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本区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严重,要大力种草种树,防风固沙,适当扩大灌溉面积,为提高农、牧、林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六十六)攀西业和钢铁、有色金属、磷化工等耗能工业,使之成为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比较协调的西南战略基地和两广煤炭供应基地。

本区包括四川省渡口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昭通地区,贵州省六盘水和毕节地区,面积8.4万平方公里。本区的最大优势是资源丰富。攀西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8亿吨,是我国三大铁矿之一;黔西、滇东北的煤炭储量在我国南方占很大比重;有色金属储量也较大,是我国有色金属重点开发地区之一;水力资源可开发量有几千万千瓦,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本区和邻近的磷矿资源丰富,便于组合开发利用。本区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基础,攀枝花、六盘水已经建成我国重要的钢铁、煤炭生产基地,云南磷矿石生产已有相当规模,70%外运出省。今后开发整治的主要任务是:

——大力发展煤炭工业。本区的煤炭开发规模要考虑西南三省和湖南、两广的需求,建设速度要与交通运输发展同步。重点建设六盘水、织纳和昭通三大煤炭基地。六盘水和织纳煤矿主要供应四川和两广;昭通的褐煤主要用于建设大型坑口电站,作为西南电网的重要支撑点;同时要考虑利用褐煤造气,发展煤化工。

——加快开发攀西铁矿,发展冶金工业。攀西钒钛磁铁矿储量大,可满足年产1000万吨钢铁的需要。随着二滩电站的建设,几条铁路干线的电气化,钒钛回收技术的解决:要选择适当地点,建设第二钢铁工业基地以及钒钛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能源优势,发展黄磷和磷酸盐深加工工业,立利用本地区和毗邻地区的天然气和硫铁矿的优势资源,发展氮磷复合化肥。

——积极开发水力资源,建设雅袭江上的二滩锦屏电站,并为金沙江的梯级开发作好准备。

——加快配套设施的建设。兴建内昆线,接通安边至树舍路段,为开发云南磷矿、昭通煤田和充分利用金沙江、长江航运以及对外联系创造条件。要治理金沙江,近期以疏浚航道和建设港口为主,同时加速沿岸公路建设,增强集疏能力,促进农副产品生产和两岸经济的发展;远期进行梯级开发,在提供强大电力的同时,使金沙江下游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此外,要重视发展山区农业,合理进行城镇布局和加强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六十七)乌鲁木齐——乌苏——克拉玛依地区:建设成为我国西部的重要原油生产基地、农牧业生产及加工基地,使之成为全疆经济的核心区和我国边境贸易的重要通道。

本区包括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石河子市、塔城地区的乌苏、沙湾县和克拉玛依市,除去沙漠外,面积约5方平方公里。本区有丰富的石油、煤炭、石灰石等资源;光、热、水、土资源也有明显的优势,工农业已有一定的基础,集中了全疆工业固定资产和总产值的70%以上,本世纪内要作为新疆自治区的重点开发建设地区。

——加强石油勘探,发展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逐步将石油勘探的重点转移到准噶尔盆地东缘,争取本世纪末拿到更多的储量。由于受原油外输能力的限制,同时考虑到新疆、河西地区对成品油的需要量及石油化工发展的合理规模,本世纪内该地区原油开采要稳步发展。适当扩大乌鲁木齐石化总厂的原油加工能力,发展塑料和合成橡胶生产,使之成为我国西部地带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发展农牧业及农畜产品加工业。本区的农业为典型的“绿洲农业”,要充分利用土地辽阔,昼夜温差大,灌溉设施比较完善的优势,进一步扩大甜菜、瓜果、棉花的种植面积。通过集约化经营,在保证必要的粮食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将现有农场的部分土地改用于发展畜牧业,并适当发展相应的工业。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力方面,新建玛纳斯电厂,扩建红雁池电厂,在乌鲁木齐热电站和靠近煤源水源的地方选点建设中型电厂,并使乌鲁木齐电网与克拉玛依联网。交通方面,改造兰新线,适应原油、炼焦煤和农畜产品、轻纺产品外运的需要。二〇〇〇年前后,在石油储量与产量有较大增长的前提下,建设乌鲁木齐——兰州——四川的输油管。北疆铁路近期通车到乌苏,然后延伸至阿拉山口。供水方面,搞好乌鲁木齐河、奎屯河、头屯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规划和用水管理,在各部门和地区间合理分配用水大力采取渠道防渗措施,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鉴于克拉玛依目前工业生产和城市用水已很紧张,要兴修从额尔齐斯河调水的工程,供克拉玛依油田和沿途农牧业用。


(六十八)澜沧江中游水电、有色金属基地:建设成为以发展铅锌和水电为骨干的、农林业为基础的新兴开发区。

本区包括大理白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县,保山专区的保山市和昌宇县,临沧专区的风庆县和云县,思茅专区的景东县,共15个县市,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主要优势,一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贯穿全区的澜沧江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2000万千瓦,其中仅漫湾、小湾和功果桥三个梯级即可装机480万千瓦。区内有多种有色金属资源,兰坪金顶铅锌矿是我国最大的铅锌矿,探明储量1400多万吨,其中锌1160多万吨,铅240多万吨;还有硫铁、银、镉、铊、银、钡等多种共生、伴生组分。此外,还有锡、汞等多种有色金属矿藏。二是土地的光、热、水条件优越,生物种类繁多,是我国重要的动植物宝库。三是旅游资源丰富,有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以苍山、洱海为中心的风景区,可供建设一个旅游圈。今后开发的主要任务是:

——开发澜沧江中游漫湾、小湾等水电资源。漫湾电站位于云县,是澜沧江中游最优越的坝址,装机120万千瓦,现已开工建设。小湾坝址位于南涧县,坝段地质条件好,可修筑200米高坝,库容可达220亿立方米,装机可达300万千瓦,是开发澜沧江中游的关键性工程。水电的开发,可为本区工、农业和邻近地区黄磷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积极开发兰坪金顶铅锌矿,同时做好其他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工作,力争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发展成为有色金属基地。抓紧交通建设。配合矿产资源开发,修建滇西铁路;配合山区开发,搞好山区公路建设;根据山区的特点和旅游事业的需要,发展航空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