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国系列 > 《2010年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若干重大问题》研究(1994年12月)
国土系列连载

《2010年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总报告 八时间: 2019-08-15信息来源:国家计委国土规划研究所 1994年8月 作者:国土所课题组 曾澜负责人 责编:qgy

八、  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


(一)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  

国土整治是我国人民改造山河的伟大事业。2010年以前,国土整治的重点是:大江大河的防洪,跨流域调水,水土流失的防治,土地沙漠化的防治,以地震为主的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海洋等其他自然灾害的防治。整治项目的布局重点放在国土总体开发的三条主轴和各大综合经济区开发的核心地区和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危害严重的地区。  

1、大江大河的防洪  

2010年以前,我国江河的治理重点仍是集中力量提高东部主要干流的防洪标准;并结合西部水资源开发,建设若干骨干水利工程。  

长江防洪重点在中、下游。这一地段是我国国土开发的重点地区,但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特别是荆江河段的形势严峻。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将兴建跨世纪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继续进行重点堤段的加高加固工程,安排荆江河段和中、下游重要节点的河势控制工程,进行荆江分洪区和洪湖、洞庭湖、华阳湖、鄱阳湖等蓄洪区建设,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能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同时,治理和开发长江主要支流的重点工程还有:横江渔洞水库、青弋江港口湾水库、岷江紫坪铺水库、澧水江垭水库和皂市水库、安宁河大桥水库等。上述工程建成后,长江的防洪标准将大大提高。此外,为提高长江下游的排洪除涝标准,在太湖流域进行扩大太浦河、望虞河工程。  

黄河的治理以防洪、减淤和防凌为主。2000年以前,建成小浪底水利工程,使之与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联合运用,加上利用东平湖分洪区,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由不足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满足胜利油田和中原油田防洪要求,并大大减少泥沙淤积。2000年左右,开始建设大柳树水利枢纽,建成后,可消除宁蒙河段凌汛威胁,将该河段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并为宁蒙陕地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提供用水保证。并开始建设渍口、龙门水库。  

淮河和海河在2000年仍按原定防洪标准进行堤防整修,滞洪区整治建设。完成已建水库的除险加固,扩大入江、入海水道,兴建淮洪新河,扩大中游排洪道;兴建临淮岗控制工程等。此后,再逐步提高防洪标准。  

珠江防洪的重点是确保广州的安全,逐步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标准。2000年以前,巩固完善北江大堤,建成飞来峡水库,进行西江重要河段和三角洲重点堤段建设,使经济发达的广州地区防洪标准约达到相当200年一遇的洪水。2000年前后,开始建设百色、西江大藤峡水利工程等,建成后与其他水库拦洪和下游堤防联合运用,将浔江、西江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西北江三角洲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100年一遇。  

松花江、辽河除进行干流防洪工程,提高防洪标准外,主要目的放在解决东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2000年前,兴建嫩江尼尔基水利枢纽,建成后可使齐齐哈尔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嫩江两岸达到50年一遇。  

在建设上述重点防洪排涝工程的同时,为增加农田浇灌面积,改善缺水城市的供水条件,修建相应的引水工程,充分发挥综合水利工程的作用。并于2000年以前,陆续对重点河道入海口段进行整治:加固海堤,疏通航道,防风、防潮。  

2、跨流域调水  

重点解决北方,特别是京津地区、山东半岛、辽中南和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的供水。此外,着手建设西北、西南重点开发地区的重点供水工程;重点解决沿海城市和严重缺水岛屿的供水问题。  

这一时期的重大工程除已开始兴建的位山引黄和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外,将长江水调往北方,南水北调是最重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同时陆续兴建东北地区北水南调工程、黑山峡水利枢纽,开发大柳树灌区等。届时,我国北方缺水的状况可望有所缓解。  

3、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目前,从全局看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面积仍呈发展趋势。到本世纪末水土流失的趋势要得到基本控制,需综合治理面积40万平方公里,将目前年均治理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1倍,若不能采取重大举措成倍加大投入,这一任务难以完成。特别是晋陕蒙接壤的水土流失,若水保工作与煤炭开发建设不同步进行的话,将涉及黄河安危,其后果十分严重。目前,土地沙漠化发展速度平均每年扩大面积已达2100平方公里,如维持目前土地利用结构,又不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到本世纪末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面积将达到23.2万平方公里,比80年代中期增加3.2万平方公里。到2010年若要维持现有状况,就必须从现在起进一步加大防治的力度,并认真贯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资源开发,特别是大型开发项目评估和建设过程中,切实把预防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提到议事日程。 

2000年以前,需要加大治理水土流失的规模,保证每年治理面积能达到4万平方公里,10年内实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万平方公里,初步治理面积75万平方公里,使水土流失面积扩大的趋势得到控制,主要城市的水库和河段的供水水源水质达到地面水标准。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10年综合治理开发沙漠化土地和风沙化土地1亿亩。重点抓好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的风沙育林育草,将每年沙漠化面积扩大的速度由目前的2100平方公里降到1000平方公里。2000年以后,进一步加大治理的投入,力争2010年能基本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不断扩大的趋势。  

与此同时,必须加强综合治理,加大植树造林的步伐,保护森林和草原,这是水土保持和预防沙化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加造林、护林和草原治理的规模和投入。把环境的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林、草产业和环保产业。  

4、其他自然灾害防治  

这一阶段,影响和威胁较大的自然灾害是地震灾害。90年代至下世纪初,我国处于地震活动期,11个地区存在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危险,需加强监测和研究工作,并提高有关地区人民的防灾意识和采取相应的日常预防措施。此外,提高对气象和海洋及其他灾害的预报、预防技术,也是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保证。

(二)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

1、2000年以前环境的变化趋势和主要环境指标预测:  

(1)工业污染:将继续加剧,其中以酸雨和废水污染为甚。占全国总污染负荷70%的工业污染,届时若燃煤脱硫技术无重大突破,又受产业结构(特别是能源结构)调整的进程所限,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前提下,继续加剧的总趋势难以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超过2100万吨,比1992年增加25%左右,由此而造成的酸雨范围将继续扩大。县级以上工业烟尘排放量力争控制在1400万吨左右;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在700万吨左右,较1992年约增加22%。工业废水排放量控制在300-320亿吨,比1992年增加28-37%,由此而造成的城市河段和城市地表水污染将更加严重,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年产生量由1992年的6.2亿吨提高到10亿吨,有毒有害废物超过3000万吨。  

(2)城市生活污染:也呈发展趋势。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量将大幅度增加。目前全国城市人均年产生生活垃圾约440公斤,预计到2000年全国城市垃圾粪便产生量将超过2.5亿吨,由于处理方式落后,届时许多城市将形成“垃圾围城”的严峻局面。预计到2000年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达170亿吨,比1990年增加62%,年均增长4.9%。特别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落后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的情况下,城市水环境有机污染将呈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17%,预计到2000年只能达到20%左右,难以全部处理由于新增人口所排放的有机物污染。  

(3)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其范围和程度将进一步扩大和加重。随着对农药、化肥、生长素、地膜等应用数量的增加,特别是乡镇工业的进一步发展,2000年乡镇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烟尘排放量将达到62亿吨、396万吨、588万吨和572万吨,分别比1990年增加90%、49%、26%和8%;乡镇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达0.5亿吨,比1990年增加01亿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乡镇建材工业的发展,危害极大的氟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预计到2000年氟化物排放量达64万吨,比1990年增长64%。农业自身污染(主要指化肥、农药、地膜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对农业环境的影响)总体上看也日趋严重。农村集镇估计本世纪末可能达到4亿人左右,生活垃圾将为目前的1—3倍。  

2、2000—2010年环境的变化趋势和主要指标预测

在实现2000年环境治理目标的前提下,考虑到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国家对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人们对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等,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环境状况比目前有一定好转,大中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高,自然生态恶化趋势有所减缓。但是仍将面临一些重大环境问题,届时环境的变化趋势和主要环境指标预测如下:   

(1)大气环境:仍存在继续恶化的可能。预计我国到2010年能源总需求量2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18亿吨左右。如果燃煤脱硫及其废气回收技术没有重大突破,据此测算,二氧化硫产生量达3400万吨,烟尘17000万吨,工业粉尘4600万吨。若要保持2000年排放控制指标,则二氧化硫的削减率需达到382%,烟尘882%,工业粉尘717%。同2000年相比,烟尘和工业粉尘削减率提高5-12个百分点,难度不大,还有潜力再提高些,以减少排放量;但是二氧化硫削减率要提高19个百分点,任务相当艰巨。因此减轻酸雨危害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到2010年,我国的汽车将超过1500万辆,城市汽车尾气污染将更加突出。而且,届时由于大气污染引起的全球性的温室效应对我国的影响较大。主要的威胁表现在:一是农业灾害增加,加剧西北和华北地区的干旱及其草原退化和土地沙漠化,增加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和洪涝灾害;二是海平面上升可能使长江、黄河、珠江口大量的滩涂、农田和鱼类养殖场被淹没,对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沿海地区发展构成威胁。必须及早采取对策。  

(2)水污染:仍呈加重趋势。随着用水量的增加,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将增加,预计2010年废水排放总量达 650-70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400-450亿吨(含乡镇工业废水90-100亿吨)。由于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水质进一步污染。大城市由于有能力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得以逐步提高,水环境将有所改善;但众多的中小城市(或乡镇)污水处理率难以大幅度提高,水体中有机物污染难以控制,水环境污染仍将呈加重趋势。 

(3)固体废弃物污染增加,必需大大提高处理能力。根据我国工矿业发展情况,预计2010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3.5亿吨,其中有毒有害废物4000─4200万吨。有毒有害废物仅占工业废渣中很小部分,但危害极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将构成巨大的威胁。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预计2010年城市垃圾、粪便产生量分别达到1.81.3亿吨亦需妥善处理以减少污染。  

(4)农村生态环境有可能好转。2000─2010年间农村生态环境在总体上将会呈现好转趋势,或基本稳定在2000年的环境质量水平。这是因为:届时乡镇工业废水、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量虽然将比2000年分别增加63%和30%,但废渣产生量将减少25%,工业粉尘和烟尘排放量减少9─10%。同时,乡镇企业布局将相对集中,除了将加重局部地区的污染负荷外,所造成的污染面积不会有较大的扩大;随着农药品种和使用技术的改进,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与效能的提高,虽然到2010年农药投入量比2000年可能增加10─15%左右,但农药造成土地、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可望有所减少;2010年化肥投入量估计将比较2000年增长10─20%左右,考虑到化肥利用率将有较大的提高,化肥结构将有所改善,化肥流失量也会减少,因而化肥流失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估计会比2000年有所减轻。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我国的环境治理的任务将十分艰巨,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从我国的国情国力出发,这一时期环境保护的重点仍然是城市环境,以治理工业污染源为主;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这一时期将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的阶段,必将导致相应的环境问题,因此,需要提出超前的防范措施,制定切实有效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办法,防止和控制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导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