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经济 > 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专著连载

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专题报告二:长江上游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与战略思路 第四章时间: 2018-11-19信息来源: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肖金成等著 责编:柳敏 宋涛

四、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战略思路

根据长江上游经济区的基础条件,围绕其战略定位,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础先行,航运为先

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适度超前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所谓“基础先行”就是根据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美国田纳西河、法国罗纳河等国际著名地区和流域开发的经验,结合沿江铁路、公路和水运的建设,统筹规划区域内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济区对内、对外的经济联系;充分发挥区域内水电资源、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进电源点、电网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保障区域内外的需求;以防洪安全为前提,遵循防用并举的原则,进一步搞好长江及其岷江、沱江、乌江、赤水河等重要支流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所谓“航运为先”就是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的精神,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采取工程措施提高长江航道通行能力,挖掘重要支流的航运潜能,努力构建发达的内河航运网络,改善港口和工业区的水陆联系,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以此为基础,借鉴国外流域开发的典型经验,统筹考虑长江上游港口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加快长江上游经济区的快速崛起。

(二)链群结合,优化结构

“链群结合”就是产业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根植性;另一方面,就是以工业园区为基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获取产业集群效应,加快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就是要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努力构建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链。结合长江上游经济区产业发展实际,着力延伸资源深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机械制造业、食品制造等重要产业链,创造产业配套的综合优势。产业链的上游着重向品牌、创意和设计等领域延伸,产业链的下游主要发展广告营销、分销管理、零售、物流等领域,产业链的生产环节要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拓展产业链延伸的区域范围,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发展产业集群”就是要以产业联系为纽带,将企业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形成稳定的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发展基础好、发展空间大、带动作用强以长江上游经济区为中心的国际性产业集群。顺应全球化趋势,依托成渝经济区国际性产业集群,不断扩张规模和提升产品品质,成为国际同类产品供应商,推动民营经济与海外经济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集群与跨国公司对接发展。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技术服务中心和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技术支撑平台,重点培育物流、会展、信息、担保、培训、咨询、会计、法律、设计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优化结构”就是立足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推动特色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贵州省六盘水市、毕节市和云南省昭通市要发挥立体气候的优势,在经果林、特色蔬菜、生态畜牧业、茶叶和中药材等绿色产业规模上有重大突破。川南丘陵地区也要在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和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上有新发展。遵循工业结构优化的规律,充分发挥“三线”建设时期留下的人才和产业优势,增强与外部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联系,着力加强工业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组织建设,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按照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区域经济和提升生活质量的要求,加快构筑以信息服务业、科教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创意产业为引领,旅游会展业、商贸流通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为重点,文化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为基础的服务产业体系,提升长江上游经济区对内对外的服务水平。

(三)集中发展,合理布局

“集中发展”就是要以提高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水平为目标,依托重点工业园区,促进产业在地域空间上的相对集中;重视交通沿线主要城镇的发展,逐步将沿线城镇建成特色产业发达的重点城镇。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结合长江上游生态保护要求,将长江上游经济区打造成由重庆、泸州、宜宾、内江、自贡、乐山、昭通、六盘水、毕节等要素相对集中城镇的多点串联,逐步形成“大分散”的空间格局。要以川南丘陵地区为重要载体,加快长江流域航运的开发,促进经济要素在该区域的聚集,夯实合理有序空间格局形成的基础。要正视土地紧缺对经济社会的严重制约,通过丘陵地区的开发,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拓展空间。要按照梯次推进、突出重点、有序开发的原则,统一规划,精心组织,提高长江上游经济区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合理布局”就是既要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规划城镇的发展,又要充分考虑资源开发所导致的城镇布局的变化。如泸州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丘陵资源丰富的优势,借重庆发展之势和长江航运发展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乐山的发展要与成都经济区和岷江航运的开发紧紧绑定在一起,进一步加强对接,做大做强;内江与自贡的发展既要统筹考虑,又要预见内昆铁路、成渝铁路的发展对释放内江发展潜力的作用;六盘水、毕节要结合煤炭资源的开发,统筹谋划城区和矿区的发展,避免大多数资源枯竭型城市城矿分割的状况。毕节还要充分发挥贵州省在“十二五”期间将其建成仅次于贵阳的全省第二大交通枢纽的优势,加快建设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努力将其打造成四省市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四)上下协同,生态共保

“上下协同”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统筹搞好长江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高度重视长江两岸生态建设,鼓励和支持长江两岸城市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沱江、岷江、赤水河等长江支流的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等工作。

“生态共保”就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要在继续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基础上,结合人口和经济活动向长江沿岸集聚的趋势,将水污染防治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全面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重点河段整治、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长江上游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安全屏障。贵州六盘水、毕节和云南昭通要继续深入实施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进一步提高本区域的森林覆盖率。

(五)深化合作,共同发展

“深化合作”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深化长江上游经济区与成渝、长三角、珠三角和北部湾等其他经济区的合作;二是深化长江上游经济区各地市间的合作。长江上游经济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能源输入地主要是西南和中南地区,加强与这些地区的合作,将有助于理顺能源价格体系。对外贸易的方向也主要是顺江而下到长三角地区,或沿铁路而下到珠三角和北部湾地区,强化与这些地区的合作,有助于开展对外贸易。同时,长江上游经济区也是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及国际产业转移重要的承接地,深化与这些地区的合作,有助于更好的发展产业。在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建设的大区域格局内,要加快交通设施、金融服务、物流联络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另外,要加强产业发展、市场准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对接,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

“共同发展”:一要在区域合作中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竞争力强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二要协调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关系,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和相关区域政策的实施,实现高山生态保护区和沿江产业带之间的协调发展;三要协调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四要通过空间布局的调整,强制性保留生态岸线、农田保护区、生态廊道等,并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1.王小刚.加快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内部研究报告,2010年。

2.《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战略研究》课题组. 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战略研究.内部报告,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