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西部大开发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
专著连载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 总论篇 二时间: 2019-05-06信息来源:课题组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作者:徐国弟 陈玉莲 主编 责编:qgy 陈国平

二、西部地区发展模式和特色经济的理论探讨


发展特色经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对这个问题,学术界、经济界已从不同的角度和理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刘宗发、龚益鸣认为:特色经济是以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主导的一个系统工程。费洪平等主张:特色经济应是具备特色的竞争力的优势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特殊资源或关键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载体,以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及产业化运作为特征的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如下设想。

(一)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应该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背景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因此我们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我国已初步告别短缺经济的困扰,然而产品结构性的矛盾已凸显出来。发展特色经济,以应对经济背景的变化,越来越得到世人的共识。对于西部地区来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创新,东部高速发展的经验也不能简单地沿用。

发展模式的创新,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既是经济发展中的挑战,也就是说,西部地区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同时,必须迈过模式创新这一关;但又是西部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是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各地区、各部门在中央计划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各自的分工,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改革开放以后,在国家区域倾斜政策的主导下,实现了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初步目标,使沿海地区对全国发挥了窗口、示范和带动作用。现在情况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扩大了,优惠政策将逐步被同等的“国民待遇”所替代。因此,国家对西部地区应实行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双重的政策倾斜取向。具体来说,区域政策的目标应以公平的原则,扶持相对落后的地区为重点;而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区域倾斜政策的重点,则是以能否先富起来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国家今后对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取向,应是以加快全国各地区均衡发展为目标的协调发展进程。产业政策的重点,今后应指向各地区的特色产业;各地区的特色产业应该是不同的,因此国家的产业政策应该是原则性的,而不应限定在若干产业或产品上。

发展特色经济,将涉及到包括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法制等各个领域,还要在人才使用、分配机制、科技攻关等方面作出重大的调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特色经济是一个关系经济、社会的系统工程;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过程,是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在理论上弄清发展特色经济的真谛,在实践中逐步创新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加快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二)特色经济与特区经济的比较特色经济是有别于特区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另一种战略模式。特区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并被实践所证明的有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为我国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营造了一个小环境,也为国外特别是“四小龙”结构调整中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好去处。由于在这个环境中实行的是市场机制,避免了其他地方计划体制的弊端,因此使中外双方都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也就是双赢。特区经济不仅增强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也成为我国开放的示范区和窗口,对我国的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国加快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今后特区经济还将继续发展,其发展的方向也将是以特色经济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特区经济是否适用于西部大开发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特区经济不可能完全适用于西部大开发和不可能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种主导模式,则是有共识的。其原因是,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已初步构筑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西部地区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也有别于当年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区位环境和经济结构也不同于东部地区。因此,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模式一定要创新,从现在看,为了加快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选择特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势在必行。从政策上来讲,特区经济重在国家政策的区域倾斜;而特色经济,国家的倾斜政策将更多地体现在产业上。

(三)区域特色经济的涵义和理论定位

一般来说,特色经济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系统。区域特色经济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从广义来说,区域特色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利用比较优势,通过市场竞争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产业特色及企业、产品特色的经济结构。特色经济的构成要素是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特色企业(企业集团)、特色产品(产品系列)。从狭义上来说,区域特色经济是指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品为核心,以特色技术为支撑,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经济系统。区域特色经济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与区域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相联系的,是随着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特色经济的分类,可以根据资源、人文、科技、生态环境等多个层面的“特色”来划定,即可以分为资源型、人文型、科技型、生态型和混合型特色经济等类型。

特色经济这个词,目前已在社会各界得到广泛的引用。但是,对特色经济的理论定位还正处于探索之中、特别是有几个理论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是“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优势经济”。我们认为,在宏观产业政策和外部经济环境大体相同的条件下,资源和其他要素的数量多寡和组合集聚,对一个地区特色经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色产业的形成与特色产品的开发,一方面取决于相关资源和要素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也受制于资源和要素的市场份额拥有量,也就是资源和要素开发与应用的潜力以及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域特色经济并不等于区域优势经济,区域优势经济是区域特色经济的扩展。进而可以认为,特色经济是建立在特色资源基础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特色资源禀赋为基础的。特色经济有利于转化为优势经济,但是不排除非优势经济形态的存在。也就是说,当特色资源禀赋不能通过市场转化为比较优势时,这种特色经济就难以成为优势经济。

二是“特色产业”与“支柱产业”。在产业经济学中,对支柱产业的界定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有较高水平的生产率,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也较快,或者是在产出结构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二是支柱产业对相关产业有较强的带动效应,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较大,支柱产业较高的生产率水平会传递到相关产业,产生正的外部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应该说,特色产业与支柱产业是有相似之处的,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特色产业就是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应具备前面提到的两方面的条件。春三是“特色经济”与“规模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产品要转换为经济优势,必须依托大规模的产业开发。也就是人、财、物的高度集中,对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专业化整合,形成独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中特色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有相应的企业规模。一定的企业规模是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的先决条件,只有规模效益才能产生品牌效益。在当前情况下,应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开展资本营运和资本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形成集特色资源、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经济实体。

(四)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基本思路

1.发展特色经济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集中表现在转变全面赶超战略和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上,进而构造有优势、有特色、有竞争力的市场经济,加快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也就是说,发展西部特色的区域经济,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转变以政府高度集中配置为中心内容的赶超战略,实施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发挥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的务实战略;另一方面,西部与东部的差距表面止是增长速度、人均收太等方面的差距,但深层上则反映了是增长方式,尤其是产业结构上的差距,因此必须加大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区域特色经济作为集约型、效益型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才能从根本上逐步缩小西部与东部的差距。

2.“十五”时期,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要注重三个方面和处理好三个关系。三个方面是:一要立足现有特色,通过延伸强化特色;二要挖掘潜在特色,通过开发培植特色;三要培育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再造特色。三个关系是:一是发展特色经济要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二是发展特色经济要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相适应;三是发展特色经济要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协调。

3.“十五”时期,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点领域,应围绕特色,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和产品,形成若干特色产业群,使特色经济的发展初具规模。一是特色矿产产业群(将成为21世纪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接替地,重点在西部十大矿产集中地);二是特色能源产业群(主要依托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能源开发为龙头);三是特色高耗能产业群(西部地区发展冶金、化工等高耗能工业,有助于西部地区发挥能源优势,也有利于全国产业的合理布局);四是特色农林牧产业群(根据光热水土种的综合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五是特色生物产业群(依托特有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大农业资源,建立和形成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加工和产业化链,特别是中医药业、烟酒业和果茶、饮料等);六是特色制造业产业群(西部地区工程机械、特色轻纺、国防科技工业等独具优势);七是特色服务业产业群(主要是特色旅游、餐饮业、娱乐业等)。

4.“十五”时期,西部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发展特色经济的体制和机制,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关键。具体来说,要抓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要从大政府、小社会转向小政府、大社会;二是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给予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三是要放宽市场准人,取消各种不合理的市场准入限制,打破行政性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建立统一的、竞争的、开放的市场体系;四要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与此同时,要加快培育市场,包括资本市场、人力资本市场、技术市场等,实现西部地区与国内、国外大市场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