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西部大开发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
专著连载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 专题篇 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三)时间: 2019-05-19信息来源:课题组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作者:徐国弟 陈玉莲 主编  责编: qgy 陈国平

三、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和目标


(一)西部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一是实施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即实施两个超前:一要超前于当地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二要超前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发展速度。而要实现这两个赶超就要靠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方法来达到,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跃升发展。要根据市场需求,采用“新创意”和“新技术”重新组装开发各类旅游资源,挖掘包装出旅游“新产品”,营造旅游“新形象”,再通过整合营销,拓宽“新渠道、新地域、新市场”,形成研究与开发、经营与管理之间有机结合的旅游产业“创新链”,并最终构建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于一体的“西部旅游创新体系”。目前,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的创新意识还很薄弱,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个地区的旅游产品要赢得市场必须有独到求处;必须有精品,而做到这些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要立足本地资源,针对客源市场,精心搞好策划,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创新发展体系,以赢得市场,取得良好的效益。在旅游的宣传促销方面也要以新产品为基础,以新形象为标志,以新形式为手段,以新渠道为延伸,不断取得新成效。在旅游管理方面要通过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和机构的改革,研究和创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要通过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善微观基础,改进运行质量,提高运行效率。

二是建设特色旅游基地,实施优势发展战略。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与生命,“惟我独有”、“惟我所长”是旅游开发成功之道。西部旅游业要把自己的旅游产品打入海内外市场,首先是取决于旅游产品能否出奇制胜,能否起到后发效应。因此,西部要扬长避短,以优势资源为基础,发挥创新功能,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中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原则,建成不可替代的特殊旅游地域系统,以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旅游形象特色。 开展特色旅游可以克服线长景疏的劣势,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特色旅游搞好了,还能产生很好的宣传作用,并促进常规旅游的发展。而且特色旅游往往具有投入低,回报高的特征。西部特色旅游基地大体可由三大系列组成:生态旅游基地系列(观鸟、治沙、森林、冰川、灌溉、山岳、寻幽等)、探险基地系列(沙漠探险、江河源探险、高原探险、高山探险、丝路探险、黄河漂流等)、文化旅游/修学旅游基地系列(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秦唐文化、昆仑文化、宗教文化、巴蜀文化、东巴文化、南诏文化、古滇文化、古青铜文化、西夏文化、 文文化、屯堡文化、民俗文化、岩窟文化、长城文化等)。西部地区构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旅游框架,重点培育各自的特色产品、特色品牌笑出自己的优势,形成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特色旅游经济。尤其要做好“特”(特色产品、特色风情、特色服务、特色购物、特色饮食)、“新”(新经历、新感受、低桥位)、“奇”(奇异之境、奇特最观、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文章。

三是营造西部旅游精品,实施绝品带动战略。旅游首先要有能够吸引游客前来的咬引物,才能带动客流,进而带来物流和货币流。西部各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旅游规划或引导性投资加以指导和调控,紧紧抓住地方特色,结合旅游市场需求,开发一批在国际、国内市场有吸引力的高水准的旅游精品,特别是要营造一批世界顶级的王牌产品。旅游业是一种点子产业、创新产业。西部旅游业要实施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有绝品、精品,要做到“精心规划、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精心管理、精心服务”六个“精”,向高品位要效益,向高水平要市场,以品牌制胜:以服务取胜。

四是共塑“神奇西部”,实施形象拉动战略。基于西部整体经济落后的现状,西部旅游业实施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走不同于其他地区旅游发展的模式——即实施旅游业发展的形象驱动模式,以大宣传来促进大旅游、大产业。积极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优旅游城市”,整体提升西部旅游形象。通过旅游个性化要素的整合,使西部旅游的景点、交通、旅游饭店、旅行社的形象突现出来,并采取明显的标识,便于游客识别,使来西部的外地游客在西部的第一印象区即车站、机场等进入西部的主要入口处就能感到浓郁的旅游好客气氛。加强宣传促销力度,除了选择辐射全国的大众媒体向游客传播形象外,还要借助先进的网上技术做形象广告。针对西部旅游产品形象主动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进行有计划的促销,在国内主要客源城市开设窗口或进行旅游展览和联合宣传。通过开展一系列提高西部旅游好客意识的活动,加强游客对西部的好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还需要实施联合的捆绑营销多赢战略,联合营销,整体促销。可考虑以西部旅游天板块成立一个协作机构,组成联合舰队。根据各省区旅游总收入的相应份额共同出资,整体营销,互利互惠。节庆活动也是形象表现的载体,节庆活动是树立形象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举办成功的节庆活动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产生轰动效应,对于提高知名度、提升旅游形象具有巨大的作用。开发西部旅游形象纪念品,利用自己特殊的物质材料和文化内涵,开发出游客所喜爱的特色旅游纪念品:通过旅游纪念品,使游客能常常回忆和联想西部的形象,保持对西部旅游的良好印象。

五是共构旅游网络系统,实施区域联动战略。突出大区域、大旅游、大市场的整体观。加强省际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变长线旅游为长线与区域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经营模式。通过联合选线,整体促销,形成具有多项旅游内容的特色旅游热线,形成令世人瞩目的、印象深刻的西部旅游大板块。组织旅游地域网络系统不仅能够更好地组织适合游人口味的精选旅游线路和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交通路线也可以安排得更经济合理,节省游客的时间和费用。积极突破交通服务瓶颈。要在口岸开放、航空业做文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区内旅游景区与周边的旅游中转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区域快速旅游网络。

六是抓人才素质提高,实施服务满意战略。旅游兴衰,关镜于人才。加速旅游人才开发,建设一支服务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导游员、服务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队伍,是确保西部旅游业快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西部旅游业快速发展而人才相对不足和素质偏低的矛盾,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快构建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形成高校、大专、中专、职校、旅游培训中心为载体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在旅游行业推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上岗制度”,坚持先培训,后持证上岗,运用法规和制度保障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优质服务成为西部旅游的一个显著标志,并成为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西部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

1.战略目标制定的前提。制定西部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一定要建立在对世界系统、国家系统和区域系统的周密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国际、国内、区内及周边的旅游业发展走势与市场状态,同时对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社会经济状态、产业导向、政策机制、投资力度做出科学评估,把它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系统中去迎接竞争与考评。就西部来说,应从全国旅游生产力布局,亦即从国家全局的角度来考察西部的旅游发展长远方向、战略重点,这是研究西部旅游生产力布局合理化的基础,也是考虑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编制旅游规划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2.战略总目标。总体目标:力争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到2020年把西部建设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市场繁荣、文明进步、世界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使西部成为中国旅游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21世纪中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贡献自身力量,使旅游业成为西部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兴西富民”的主体经济之一。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标志是:

(1)形成与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支柱产业地位相适应的旅游经济规模、产业格局和综合实力。

(2)形成结构合理、主题鲜明、特色突出、互为支撑的多层次系列旅游产品、旅游精绝品体系。

(3)形成能满足现代旅游需求,完整的旅游城市体系和安全舒适、进出畅达、水陆空联网的立体旅游交通综合运输体系。

(4)建成比较完善的吃、住、行、游、购、娱相互促进、综合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

(5)形成较为完善的宣传促销网络,拥有结构合理、繁荣兴旺的旅游大市场。

(6)形成较为完善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旅游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在旅游行业管理初成体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规范化,并借鉴国际经验和东部旅游发达地区经验,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

(7)西部地区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6000亿元,占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占全国的比例提高到30%左右。

(8)西安、昆明、成都和重庆等建设成一流的国际性旅游大都市;桂林、丽江、拉萨、敦煌、乌鲁木齐等建设成特色的国际性旅游城市。


(三)西部旅游业的战略实施阶段及目标

实现西部旅游业发展奋斗目标,采取“三步走”的实施步骤:即5年初见成效,15年大见成效,20年卓有成效。

1.近期(2001—2005年)——基础开发建设期。首阶段的5年,是为西部旅游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首先要统一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的全新观念,理顺各种关系,形成全面、系列支持旅游发展的宏观政策和各项具体政策。二是认真做好并落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选准主导型旅游开发项目,做好可行性论证,以区域旅游中心城市为依托,加快精品景点景区建设,形成旅游发展新的区域增长极,搞好交通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和环境建设及保护,显著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三是加快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的基础上全面理清旅游管理体制,减少或消除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在旅游管理方面的职能交叉,形成高效、有序的旅游宏观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全面改革和构造旅游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培育新型的市场主体。四是加快开发国内外客源市场,强化市场促销。到2005年西部旅游精品、绝品开发初见成效,初步树立“神奇西部”的旅游启体形象,西部建设成为国家著名的特色旅游基地,旅游业成为西部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

2005年,西部地区实现接待国内游客2.5亿人次,旅游收人1300亿元(2000年价,下同),分别占到全国的25%和24%左右;接待海外过夜游客500万人次,旅游创汇20—25亿美元,实现旅游经济指标翻一番的目标,占全国的10%左右。

2.中远期(2006~2015年)——主体开发建设时期。接下来的10年,是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大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是优化大环境,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使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得到全面优化,全面提升。二是内联外引,广泛集资,营造成系列化的特色旅游精品系列和全国意义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考察、特种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观光休闲旅游基地,全境重要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奠定西部旅游生产力布局框架,形成包括旅游中心城市、周末休闲度假区、重点旅游风景区和专题旅游热线在内的区域旅游网络,并逐步实现全区旅游服务网络规范化和现代化。三是培育大市场,这一阶段是旅游产业规模扩张和旅游产出总体规模发展的关键阶段,要使海外对西部的旅游需求和国内的旅游需求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四是发展大集团,参与国际大竞争,随着“十五”计划完成之后,西部旅游业将形成一定的基础,发展大集团就成为一个历史性的任务,也是西部旅游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2015年,全区实现接待国内游客突破6亿人次,旅游收入5000亿元,分别占到全国的37.5%和30%(按国家旅游局上限指标计算);年接待海外过夜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创汇60亿美元以上。西部构建成中国旅游地域系统中的热点地区,旅游业在西部国民经济中普遍成为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实力大大提高,成为“富民兴西”的主体经济。

3.远景(2016—2020年)—系统建设完善期。在此期间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大事:一是全面优质产出。届时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数量型扩张已不成其为主要任务,更主要的任务是质量型的发展和效益型的发展。二是再创世界精、绝品。在此期间,要根据资源情况,运用现代科技,在西部再创若干个世界级旅游精品,形成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三是全面推动社会发展,旅游发展的功能也将从目前以经济功能为主转换到多种功能并存,全面推动社会发展上来。四是全面充实、完善旅游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形成比较完整的旅游综合产业体系。旅游业成为西部国民经济的强力支柱产业之一。2020年,全区实现接待国内游客达到8亿人次;旅游收入8500亿元,分别占到全国的40%和31%(按国家旅游局上限指标计算);年接待海外过夜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创汇80亿美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