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西部大开发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
专著连载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 地区篇 西安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对策研究(上)时间: 2019-06-09信息来源:课题组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作者:徐国弟 陈玉莲 主编 西安市西部开发办公室 责编: qgy 陈国平

西安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对策研究西部大开发为西安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把西安量身于国际、国内大环境之中研究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发展网隔,取决于制定一个科学的、目标清晰的具有发展空间的城市定位和产业发展政策;取决于怎样突出优势产业,建立起适应西安城店营源开发和保护的政策创新体系;取决于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发罪特色经济优势,提高料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科拉感果产业化;取决于城市综合功能的提升和经济与科技创新实力的提高;取决于针对现有体制弊端及经济制约瓶颈,建立起有效推进聚济结构调整的市场机制。西安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突破传统黑维模式,大胆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西安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区位优势

1.西安在欧亚大陆桥中可发挥“带动极”作用。欧亚大陆桥东连太平洋,西接大西洋,成为横跨亚欧大陆的国际大通道,在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将亚太地区经济和欧洲经济连接起来,缩短了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距离,拓展了经济的发展空间。通过东西两个口岸,把海陆连接起来,是我国走向中亚、西亚、东欧、西欧各国的最佳捷径。陇海兰新经济带是我国继沿海、沿边、沿江开放之后开发开放条件最好的经济地带。西安是亚欧太陆桥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是连接东西部市场的桥梁,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是我国东联西进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区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战略地位。西安可利用其在大陆桥中独特的区位地缘优势,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带动极”的作用。

2.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可发摔“结合点”效应。中西部是我国的能源、矿产资源基地,西安地处我国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部特大的中心城市,是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枢纽,是我国内陆腹地的交通、通信网络“心脏”。特殊的城市功能和地域优势决定西安成为中西部各种市场要素的“结合点”。正在扩建中的西变国际航空港,已经形成的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等级公路,及逐步建设中的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铁路,确立了西安是我国立体交通网络的“枢纽”;以“米”字型的光缆为基础、微波和卫星为覆盖的通信、数据、计算机等公众信息网络也形成了区域网络中心。西安举办大型经济贸易、商品交易、国际会议的场址馆所设施齐全,为设立中西部会展常设机构,发展会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市场是重组各种要素和决定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中西安将集“位能与势能”优势,发挥“结合点”效应,实现城市功能的提升和经济发展的飞跃。


(二)比较优势

西安是世界最悠久的五个世界历史文化古都之一,其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商贸设施、国际知名度等各项指标,在中西部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同时,又是科技大市、文化大市、旅游名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已经成为西安的产业优势和特色经济,为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比较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1.西安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工业技术装备基地。西安的国防科技工业专业配套能力强,实力雄厚,规模庞大,设备精良,代表国家尖端技术的军事工业优势明显。是我国重要的航天、航空、兵器、电子等科研和生产基地。城市周围聚集了产业优势集中的飞机城、电子城、航天城、电工城、纺织城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航空、航天、输变电设备和电子工业的重要基地。具有高精密度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可以成为我国装备国民经济,满足市场需求,引进资金技术,促进结构升级的进口替代产业中心。

2.西安是国家的科技教育人才培养基地。西安的科技和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前列。现有500多家科研技术开发机构,其中,30多所是我国该专业中惟一的、或是规模最大的研究开发单位。有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实验测试中心75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万人。基础科研、应用科学配套体系完善,综合科技实力是中西部之首。有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大学生20多万人。有博士、硕士、授权学科点1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27个,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和高层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3.西安是辐射周边、带动西部的国际旅游中心。西安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100多年的建成历史,是13个封建王朝的建都地。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古迹,被誉为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文景观有兵马俑、汉阳陵、明城墙等知名的品牌;自然景观有秦岭北麓的王顺山、骊山、南五台、翠华山、沣浴沟、太白山、楼观台等;旅游休闲景观有未央湖、渭水园、东晋桃园、沣园、常宁宫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独特的秦岭北麓自然景观和高新科技、现代农业等旅游资源,这些特色经济构成了“势能与位能”聚集,历史与现代结合的旅游优势。每年都能吸引国内外、境内外数千万人次的旅游者,使西安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国际旅游热点城市。

4.西安是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西安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2000年超过24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浇机电一体化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品中的50%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某中部分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首批要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四个科技工业园区之一。其创业服务中心被国家确定为国际企业孵化器,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全新的运营机制悬中西部输送高新技术、带动新兴产业的先导力量,是西安实施西部太开发战略的重要保障,具有建设中国西部创新科技城的优势。

5.西安是西部商贸金融和信息中心。目前,西安有各类地域性工业品、农产品等大型交易市场,新型业态的现代仓储市场,商业网点10.8万个,各类专业批发市场513个。其中上万平方米的大型商贸设施21个,形成了一批辐射周边省区和西部的工业产品:农产品的区域性大市场,社会商品销售额占北方中西部7个主要城市的45%。各类外资、股份制民间金融机构和金融网点近2700个,从业人员近3万人,先后开办了资金市场、外汇调节市场,开展了银行同业资金拆借、外汇调剂、证券买卖等业务。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在西安设立了大区分支机构。随着国家区域性金融管理机构在西安的相继设立,金融、证券、保险的业务量日趋增大,西部金融中心和资本市场的地位将更为突出。


(三)制约因素

1.城市功能不完善,影响了城市化推动进程。西安的工系具有明显的布局型特点。工业化起步基础薄弱,轻重工业结)不合理,乡镇企业规模经营差,市场竞争力不强,小城镇建设滞后、城市功能不完善等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城市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

2.增长方式粗放,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由于体制改革和市场建设滞后,多种形式的非国有经济存在着提高质量和规模经营问题;城镇居民和农村消费结构“错位”满足不了消费结构日趋变化的趋势。由于科技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经济增长的质量改革不高,高附加值、需技术含量、高质量服务性和市场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因消费结构调整缓慢造成需求不足;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和先导产业带动力小,产业关联度低;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基基础薄弱,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产品;金融、信息、咨询、广告等新型服务业仍处于向产业形成期,滞后于生产能力的因素依然存在;科技、教育、文化商贸、旅游等产业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与外向型城市的功能相差甚远。

3.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影响了整个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应变能力差,传统工业技改步伐缓慢,非公有经济比重偏低;农业基础地位不够稳固,产业化规模经营水较低;大气质量有待提高,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任务艰巨,城市化率尚未达到国家标准,这些都需要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认真予以解决。


二、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定位


(一)发展定位

西安是我国西部特大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其城市性质、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在全国经济区域中所处的战略地位,以及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和所积蓄的物质技术条件,使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可以发挥三个重要作用:一是大枢纽。主要表现西安是公路、铁路、光缆三个米字型枢纽,西安的中心地位决定西安必将成为西部大的枢纽,内地重要的物资运输中转站。西安是全国机场最密集的一个城市,除了西安成阳国际机场,还有姚村、户县、目良、武功等机场,可以作为军民兼用的货运航空港。二是起跳板。目前,西安已成为西北地区科教、旅游、商贸、金融、信息的中心,这五大中心决定了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处于资源、要素、市场、政策的辐射源,是经济起飞的跳板。要求西安首先必须在奥论、思想、政策、项目、产业、企业、人才等方面准备。三是辐射源。西安发展的客观条件和战略地位,决定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成为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沿交通干线率先启动的中心城市。西安要利用“优势要素集中”,地理环境优越,城市特色明显的特点,以点带线,承东启西,开发前沿;以线促点,辐射南北,发挥优势。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为西安提出的“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把西安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和朱镕基总理为西安定位的“文化城、知识城、人才城、文物城”为发展定位,把西安建成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建成国家开发西部的实验区和示范区。


(二)发展思路

西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是:遵循国家总体部署,从西安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好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比较优势,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继续实施开放带动、科教兴市、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体制、科技、管理创新和城市化进程,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工作;把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把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措施。加快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把西安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科技和人才高地,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工业基地、国际性旅游城市和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科教中心,建成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较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市民素质良好、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各项社会事业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外向型城市。

为此,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该坚持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方针:

1.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大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分发挥城市特色,按照市场机制运作模式,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条件,吸引社会和民间投资,为西安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运用好各种经济杠杆和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对市场进行引导、调节和规范,更好地为投资者和企业服务,充分发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

2.把握政策效应,调整经济结构。目前,根据西安的产业发展实际,一是做好传统产业的“升级型”调整;二是做好适应WTO体制的“适应型”调整;三是“新经济”影响之下的经济结构“创新型”调整;四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型”调整。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产业政策,解决好影响西安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问题,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3.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创新机制。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对外开放优势,推进体制创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迅速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提高西安经济实力利用国际、国内资源、技术优势,着力提高西安的技术创新能力,为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注入新的活力。

4.重组资源优势,营造宽松环境。对行业来说,全面进行所有制结构重组,该进的进,该退的退,用制度创新来解决体制改革不到位的问题;对企业来说,发挥非国有、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营造一个与国有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化环境,用体制创新解决好中小企业退出问题和大中型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问题。

5.发挥西安的比较优势,选准突破口。西安的城市特色具有人才技术密集、旅游资源丰富、高新技术有相当优势、西部特大城市等特性,在西部大开发中选择关联产业的带动效应,迅速提升经济实力:一是注意“瓶颈”产业的突破;二是注意自然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三是注意引进成熟技术;四是注意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和在各产业中的合理分布;五是注意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效益。使产业结构按照“要素禀赋”原则向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管理密集、知识密集方向发展。

6.依靠科技进步,找准“切入点”。一是要加快发展以旅游、商贸、金融、保险、交通、通信、信息咨询和住宅业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新兴产业,反过来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保证农村购买力的稳定增长。二是发展城市经济,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突出技术创新,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坚持科教兴市战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尽快形成科技领先、人才优势集中,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行业群体优势明显,经济增长方式集约,运行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外向型城市功能完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保持高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争取西部大开发有一个好的开局,为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奠定基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新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民营科技得到长足发展;完成以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支撑的城市基础设施框架建设,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拓宽就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大依法治市的力度,促使经济社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1.近期目标: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2.5%左右,达到1170亿元,人均15000元;三次产业比重为5:46:49,城市化水平达到55%,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人均城市道路面积6平方米,城市气化率达到9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6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4元,农民人均纯收人3500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5平方米。

2.远期目标: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2%左右,突破22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800元(约合3400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5:45:50,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70%;城市气化率达到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平方米。&